“我辈中人”陶渊明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钟嵘推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的一方面;自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景仰的荆轲、张良那种忠臣。在隐与侠以外,渊明不定期有极实际极平常的方面。这是一般人所忽视而本文所特别要表明的。隐与侠有时走极端,“不近人情”;渊明的特色是在处处都最近人情,胸襟尽管高超而却不唱高调。他仍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法国小说家福楼拜认为人生理想在“和寻常市民一样过生活,和半神人一样用心思”,渊明算是达到了这个理想。他的高妙处我们不可仰攀,他的平常处我们却特别觉得亲切,他尽管是隐士,尽管有侠气,在大体上还是“我辈中人”。他很看重衣食以及经营衣食的劳作,不肯像一般隐者做了社会的消耗者,还在唱“不事家人生产”的高调。他一则说:“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再则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本着这个主张,他从幼到老,都以种田为恒业。他实实在在自己动手,不像一般隐士只是打“躬耕”的招牌。种田不能过活,他不惜出去做小官,他坦白地自供做官是“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也不像一般求官者有治国平天下的大抱负。种田做官都不能过活,索性便求邻乞食,以为施既是美德,受也就不是丑事。在《有会而作》那首詩里,他引《檀弓》里饿者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饿死的故事,深觉其不当,他说:“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在这些地方我们觉得渊明非常率真,也非常近人情。他并非不重视廉洁与操守,可是不像一般隐者矫情立异、沾沾自喜那样讲廉洁与操守。他只求行吾心之所安,适可而止,不过激,也不声张。他很有儒家的精神。
   不过渊明最能使平常人契合的还是在他对人的热情。他对于平生故旧,每因“语默殊势”而有不同调之感,可是他觉得“故者无失其为故”,赠诗送行,仍依依不舍,殷殷属望,一片忠厚笃实之情溢于言表,《答庞参军》《示周祖谢》《与晋殷安别》《赠羊长史》诸诗最足见出他于朋友厚道。在家人父子兄弟中,他尤其显得是一个富于热情的人。他的父亲早弃世,他在《命子》诗中有“瞻望弗及”之叹。他的母亲年老,据颜延之的诔文,他的出仕原为养母(“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至亲之义,追悟毛子棒檄之怀”)。他出去没有多久,就回家省亲,从《阻风于规林》那两首诗看,他对于老母时常眷念,离家后致叹于“久游念所生”,回家时“计日望旧居”,到家后“一欣侍温颜”,语言虽简,情致却极深挚。弟敬远和程氏妹都是异母生的,程氏妹死了,渊明弃官到武昌替她料理后事,在祭妹文与祭弟文中,他追念早年共甘苦同患难的情况,焦虑遗孤们将来的着落,句句话都从肺腑中来,渊明天性之厚从这两篇祭文、自祭文以及与子俨等疏最足以见出,这几篇都是绝妙文字,可惜它们的名声为诗所掩。
  (节选自朱光潜《陶渊明》。题目为编者所加)
  人物速评
   陶渊明的形象,似乎离不开“隐士”“潇洒”“特立独行”等。而朱光潜先生的一番评论,则让我们了解到,陶渊明还是一个近于人情而且富有热情的人。文如其人,陶渊明的诗文,语言表面平淡朴实、浅显直白、质朴无华,有时甚至感觉味同嚼蜡,但当你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时,却分明有洌洌甘泉、缕缕清香、丝丝惬意。
其他文献
周五放學前,王老师布置了一项假期作业——在大街上的广告牌中找错别字。找错别字?哪个公司能把错别字挂在招牌上呢?虽然难以相信,却也只能乖乖听老师的话,去找找看。于是,周六一早就将杰杰约来,一同去街上搜寻带有错字的广告牌。  来到附近的商业街,我俩边走边看,生怕漏掉一个字。但无论如何仔细,却仍然无法找到一个错字,我们俩也有点失望了。在一个卖鱼的店门口,杰杰忽然站住,手指前方广告牌,兴奋地喊着:“找到了
期刊
1~2期合刊以做
期刊
我家阳台上有一个小鱼缸,里面养了很多小鱼,它们每天不知疲倦地游来游去,可爱极了。  这些小鱼长得很漂亮,是热带的“玻璃拉拉鱼”,全身透明,只有脊背上是五颜六色的。就好似水中英俊的王子和高贵的公主。  它们最喜欢我给它们喂食了。有一天我去给它们喂食,刚走到鱼缸边,它们就快速向我靠近。我把鱼食向水中一撒,它们就争先恐后地抢吃起来,它们有的抢吃浮在水面上的鱼食,有的还为一粒鱼食打架呢,全然不顾自己的“王
期刊
文题呈现   有人说:“文章是一种生活的表达。”诗歌如此,散文亦如此。当散文与诗相遇时,就是对生活的一种完美诠释。   请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歌,用散文的语言描绘出来。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   把诗歌改写成散文是对诗歌的再创作,要想成功地改写,一要仔细研读原诗,弄懂诗句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二要根据原诗意思确定作文叙述、描写的主题;三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
期刊
文题速递   你一定看过一些展览,参观过一些纪念馆或博物馆吧。   请选择一次这样的经历,以“参观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参观记。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津  本文题意在引导学生按照明显的游踪来写游记,这样写难度低、易上手;同时,也能贯彻“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这一单元主题,达到走进游记文本、丰富见闻、开阔眼界的目的。   审题时,应紧扣“展览”“纪
期刊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原本对化妆师没有什么好感,但在与一位资深化妆师一番交谈后,他对化妆师肃然起敬。化妆师的什么话让林先生感叹不已?林先生又从化妆师的话中悟到了怎样的深刻哲理才发自内心地叹服?今天,让我们一起品味林先生给我们的精神大餐——《生命的化妆》。  品读经典  生命的化妆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
期刊
一场畅快淋漓的雨后,在平时轻易注意不到的地面凹陷处,聚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湖泊。那是一方被锁住的澄净空间。它被遗失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倒映着冰冷坚硬的钢铁丛林。也只有孩子们纯净的眼睛,才能寻觅到那片独立的世界。  或许在大人眼里,那只是一处令人嫌弃的雨坑,但总有孩子们蹲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看见的是深邃的天空,是飞鸟在水中游弋,是桃花在水中绽开,是尘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是他们心中的广阔天地。某个瞬
期刊
名家引路  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  阅读心得   这是一段很有名的文字,其想象力之奇特,堪称浪漫主义的神来之笔。庄子借鲲与鹏的形象,来象征追求顺其自然无所依,最终获得无穷自在的自由境界。  二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
期刊
那次遇见,使我难以忘怀。   一个冬日的早晨,寒风呼呼地吹着,大地被雪盖住了,像穿上了雪白的、柔软的棉袄。   我抵挡不住窗外白雪的诱惑,独自一人来到室外,顾不上北风呼呼,堆起了雪人。   可没过一会儿,我的手脚就冻僵了,只好放弃堆雪人,回到温暖的屋里。我坐在窗前发起呆来,看能不能找出点乐子来。   看着看着,突然,视野里出现了一只小虫。小虫落在了窗台上的玻璃瓶里,瓶里还有半杯水。小虫好像受了伤,
期刊
《核舟记》紧紧围绕“核舟”这一工艺品,按照空间顺序,从多个侧面,着力表现其“奇巧”的特点。   1.概括叙述特点   (1)概括介绍雕刻者王叔远的“奇巧”。“径寸之木”说明微雕原材料“体积小”,“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微雕表现范围广,“罔不因势象形”说明构思精巧,善于利用特定原材料进行微雕创作,“各具情态”说明雕刻得逼真。   (2)概括介绍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这样的交代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