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核医学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涉及到全身多处重要的动脉,是导致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疾病病理生理学的不断发展,显示出包括"金标准"X射线血管造影在内的常用显像方法的一些不足以及对更加完善的显像技术的需求.分子核医学技术利用核素标记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中间物质或其表面的血栓进行显像,无创伤性地检测斑块的数量、进展程度、分布和组成,为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预防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观察As2O3对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 凋亡的影响.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4周实验组和
目的分析多血管性椎体肿瘤术前动脉内栓塞的技术并评价其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对16例多血管性椎体肿瘤的患者外科手术前进行了动脉内栓塞.共对41支动脉用永久性颗粒栓塞剂进行了
目的探讨贮尿囊与腹壁的壁外支持对增强缩窄回肠控尿能力的作用.方法 24例尿流改道的病人采用缩窄的回肠作为输出管,并将部分输出管固定在回肠贮尿囊与腹壁之间,输出管的内口
目的观察EDRF1基因在HEL细胞中对红细胞终末分化和珠蛋白表达的扮演的角色.方法构建EDRF1真核正义和反义表达载体,转染HEL细胞并筛选稳定表达细胞克隆.然后利用Northern blot
目的通过测定一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DM)家系中一临床可疑女性DM个体与其流产胎儿的肌强直蛋白激酶(Myotonic Protein kinase,MTPK)基因中CTG三核苷酸(C-胞
目的从转录水平研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胶原的合成与降解的规律.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新西兰兔形成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于感染后4、6、8、10、12、16、20、2
目的研究低分子量肝素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红细胞体外溶血的抑制作用.方法采集6例典型溶血发作的PNH患者的外周血,采用酸溶血
目的通过检测胰液、粪便癌基因K-ras和抑癌基因p53的突变,探索早期诊断胰腺癌的手段.方法 1994年至2000年5月住院和门诊患者共201例,正常对照60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
目的克隆和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4(IL-4)近侧启动子区DNA序列的多态性. 方法取40名有明显家族及过敏史的哮喘患儿和10名正常儿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结合单链构象
目的探讨骨骼肌转移瘤罕见性的机理.方法经Wistar大鼠髂动脉、尾静脉注入Walker256癌肉瘤细胞,建立恶性肿瘤经血循环向骨骼肌及肺转移的动物模型,并进行了大体及组织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