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结合当下的教育环境、大学生的体质及兴趣认知,对高校武术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高等学校;武术;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层面上都已趋于成熟。经过小学、中学和高中三个教育阶段的学习,以及个人运动素养的积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达到了新的高度,因此在高校阶段对他们进行武术运动的传承和推广显得尤为重要,而对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高校武术教学现状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进行专家访谈发现,目前高校的武术教学内容还是以国家规定的初级长拳、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等套路为主,还有一些学校将武术教学穿插在球类教学中,所教授的内容也是极其简单的武术套路,如五步拳等。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讲解示范法和模仿练习法。
对部分学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选修课选择武术时的热情与选修课结束后的滿意度存在较大的落差。很多学生因为对武术感兴趣才选修这门课程,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会打消继续选修武术的念头,并且对武术的教学效果不满意。这些学生认为学习的武术套路动作复杂,缺乏实用性。虽说武术套路的练习也具有健身的效果,且对器材和场地的要求相对较低,但趣味性却是武术套路练习所欠缺的。由于武术套路对身体素质的力量性、灵敏度、柔韧性、协调性、爆发力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且成就感的培养不如其他运动方式来得快,因而使一些对武术有兴趣、但个人运动素质有所欠缺的学生裹足不前,无法做到长期坚持。
二、教学现状的成因分析
1.武术教学与学生学武动机相悖
很多学生都是通过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了解武术的,然后对武术开始产生兴趣,但他们了解的武术是宽泛的,是经过艺术化处理的。武术按其运动方式分为两大类: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喜欢搏斗运动,因为搏斗运动包含技击战术,在搏斗的攻防之中有着不同于套路练习的互动性。大学生对武术的崇尚源于对武术功夫及其内在武术精神的追求。但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受西方体育竞技武术的影响,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大多以20世纪中期为了适应国际化而创编的套路为主。这些套路侧重于技术动作的表现和一体成型的规范,与传统武术简单实用的动作截然相反。
2.武术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相悖
学习讲究循序渐进,武术学习更是如此,不论是套路的练习还是搏斗技术的训练都要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步骤逐步递进。当前的教学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动作学习上,而对于套路学习的基本功练习,由于课时或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限制,没能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一个好的基础。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套路的演练没有足够的精气神,一招一式缺少动作应有的张力和爆发力,同时对武术动作内涵的了解比较肤浅。武术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健身的同时,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解,以此培养学生的健身方法和健身意识。而现代教学思维把武术简单化和规范化,虽然易于武术的推广,但就实质而言,造成的结果却是学得多,掌握得少,学得累但效果差,造成学起来困难、练起来难看的现状,这与高校武术培养学生掌握技能、增强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相悖。
三、对策研究
1.提高重视度
在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开设有武术课程,旨在将这项历史悠久的运动进行传承和发展。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体育的发展冲击着传统体育,因此对于传统体育,要在实际教学中有所涉及。
2.武术内涵意识的培养及树立
武术除了健身、增强体质的功能外,还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武术中技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自我防卫的能力,还可以磨炼意志,培养道德情操。武术的练习需长期坚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习武者坚韧不拔、刚毅果敢的品性。同时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传承中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内涵,重礼仪,讲道德,可以培养习武者尊师重教、讲理守信、见义勇为、强不凌弱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教学中应融入更多的武术文化内涵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的武术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冯寿海.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武术终身化教育培养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3.
[2]李光全,张元河.方法、现状与中国意识: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新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1):81-85.
关键词:高等学校;武术;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层面上都已趋于成熟。经过小学、中学和高中三个教育阶段的学习,以及个人运动素养的积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达到了新的高度,因此在高校阶段对他们进行武术运动的传承和推广显得尤为重要,而对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高校武术教学现状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进行专家访谈发现,目前高校的武术教学内容还是以国家规定的初级长拳、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等套路为主,还有一些学校将武术教学穿插在球类教学中,所教授的内容也是极其简单的武术套路,如五步拳等。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讲解示范法和模仿练习法。
对部分学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选修课选择武术时的热情与选修课结束后的滿意度存在较大的落差。很多学生因为对武术感兴趣才选修这门课程,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会打消继续选修武术的念头,并且对武术的教学效果不满意。这些学生认为学习的武术套路动作复杂,缺乏实用性。虽说武术套路的练习也具有健身的效果,且对器材和场地的要求相对较低,但趣味性却是武术套路练习所欠缺的。由于武术套路对身体素质的力量性、灵敏度、柔韧性、协调性、爆发力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且成就感的培养不如其他运动方式来得快,因而使一些对武术有兴趣、但个人运动素质有所欠缺的学生裹足不前,无法做到长期坚持。
二、教学现状的成因分析
1.武术教学与学生学武动机相悖
很多学生都是通过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了解武术的,然后对武术开始产生兴趣,但他们了解的武术是宽泛的,是经过艺术化处理的。武术按其运动方式分为两大类: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喜欢搏斗运动,因为搏斗运动包含技击战术,在搏斗的攻防之中有着不同于套路练习的互动性。大学生对武术的崇尚源于对武术功夫及其内在武术精神的追求。但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受西方体育竞技武术的影响,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大多以20世纪中期为了适应国际化而创编的套路为主。这些套路侧重于技术动作的表现和一体成型的规范,与传统武术简单实用的动作截然相反。
2.武术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相悖
学习讲究循序渐进,武术学习更是如此,不论是套路的练习还是搏斗技术的训练都要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步骤逐步递进。当前的教学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动作学习上,而对于套路学习的基本功练习,由于课时或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限制,没能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一个好的基础。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套路的演练没有足够的精气神,一招一式缺少动作应有的张力和爆发力,同时对武术动作内涵的了解比较肤浅。武术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健身的同时,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解,以此培养学生的健身方法和健身意识。而现代教学思维把武术简单化和规范化,虽然易于武术的推广,但就实质而言,造成的结果却是学得多,掌握得少,学得累但效果差,造成学起来困难、练起来难看的现状,这与高校武术培养学生掌握技能、增强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相悖。
三、对策研究
1.提高重视度
在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开设有武术课程,旨在将这项历史悠久的运动进行传承和发展。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体育的发展冲击着传统体育,因此对于传统体育,要在实际教学中有所涉及。
2.武术内涵意识的培养及树立
武术除了健身、增强体质的功能外,还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武术中技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自我防卫的能力,还可以磨炼意志,培养道德情操。武术的练习需长期坚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习武者坚韧不拔、刚毅果敢的品性。同时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传承中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内涵,重礼仪,讲道德,可以培养习武者尊师重教、讲理守信、见义勇为、强不凌弱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教学中应融入更多的武术文化内涵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的武术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冯寿海.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武术终身化教育培养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3.
[2]李光全,张元河.方法、现状与中国意识: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新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1):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