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肢体功能恢复影响

来源 :世界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asg_w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浅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进行浅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ADL)、生命质量和肢体功能评价。结果:对照组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7例,无变化11例;观察组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65例,进步20例,无变化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8.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QLI和LSIA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QLI和LSIA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MBI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中风偏瘫采用浅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并且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及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浅刺法;补阳还五汤;中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生命质量;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hallow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hemiplegia and the effects on limb function recovery.Methods: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100 cases of stroke hemiplegia patients treated in Hainan General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ral administration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hallow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uyang Huanwu Decoction.The clinical efficacy,ability of daily life(ADL)and quality of life and limb function evaluation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re were 7 cases of basically recovery,15 cases of remarkable progress,17 cases of progress,and 11 cases of no chang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10 cases of basically recovery,165 cases of remarkable progress,20 cases of progress,and 4 cases of no chang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92.00%)and(78.00%),respectivel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treatment,the QLI and LSIA scores of the 2 groups were increased(P0.05).After treatment,the MBI scores of the 2 groups were increased(P0.05).After treatment,the Fugl-Meyer scores of the 2 groups were increased(P0.05).Conclusion:The hemiplegia of stroke is treated with shallow acupuncture method and Buyang Huanwu Decoction,which has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and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e to stroke,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life ability of patient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Shallow acupuncture method;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Stroke hemiplegia; Limb function recovery
  中圖分类号:R246.6;R25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10.050
   中风偏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中风后遗症,大约有70%左右的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1]。近几年脑中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患者发病年龄程年轻化趋势,从而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2]。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脑中风患者主要采用西医进行治疗,但是临床治疗效果不佳[3]。相关研究表明采用中药联合浅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且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4]。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浅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MRI或CT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46~78岁,平均年龄(60.59±7.46)岁,病程7 d至6个月,平均病程(15.63±6.42)d,右侧偏瘫57例,左侧偏瘫43例,脑梗死74例,脑出血26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60.47±7.35)岁,病程7 d至6个月,平均病程(15.74±6.50)d,右侧偏瘫28例,左侧偏瘫22例,脑梗死39例,脑出血11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0.69±7.57)岁,病程7 d至6个月,平均病程(15.51±6.31)d,右侧偏瘫27例,左侧偏瘫23例,脑梗死35例,脑出血1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所有患者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相关诊断标准[5];2)中医诊断:所有患者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6年版相关诊断标准[6]。
  1.3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经CT和MRI确诊;2)所有患者年龄<80岁,并且没有出现意识障碍,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3)所有患者均没有精神疾病,能够配合进行治疗。
  1.4 排除标准 1)患者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2)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3)肾功能不全患者。
  1.5 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给予改善脑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以及控制脑水肿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治口服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组方:当归尾15 g、赤芍15 g、川芎10 g、桃仁10 g、地龙10 g、红花10 g、生黄芪120 g,加水后用小火熬药服用,每日1剂,早上和晚上分两次服用,7 d为1个疗程,共持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浅刺针灸治疗,保持患者卧位,给予浅刺治疗。取穴:上肢取支正、肩贞、四渎、小海、后溪、曲池、合谷;头部取承光和通天;下肢取合阳、承扶、昆仑、承山、阳陵泉、足三里、血海。将以上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取0.28 mm×2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快速捻转进针,进针深度约10 mm,均匀缓慢行针,得气后患者会有酸胀重麻感,然后浅刺留针,轮换选取穴位。连接G6805-1电针治疗仪,采用断续波,频率在0.5 Hz左右,时间在20 min左右。1次/d,7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6.1 生命质量评价标准 1)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采用生命质量指数(Quatity of Life Index,QLI)评价客观生命质量评定,该表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命质量越好[7]。2)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采用生活满意指数(Lifesatisfaction Index A,LSIA)评价主观生命质量,该量表包括20个条目(7个负向问题和13个正向问题),正向问题不同意计0分,同意计2分;负向问题不同意为2分,同意计0分,总分共计4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命质量越好[8]。
  1.6.2 日常生活能力 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该量表包括控制大小便、进食、修饰、洗澡和穿衣等10个项目,该量表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好[9]。
  1.6.3 肢体功能 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评价患者肢体功能。该表总分为100分。患肢出现严重运动障碍,患者几乎不能运动:总分<50分;患肢出现明显运动障碍:50~84分;患肢出现中度运动障碍,手功能出现障碍:85~95分;患肢出现轻微运动障碍:96~99分[10]。
  1.6.4 安全性比较 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血肿、皮下瘀血、晕针和断针等不良反应。
  1.7 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痊愈:患者病残程度是0级,同时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比例在91% ~100%。显著进步:患者病残程度处于1~3级,同时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比例为46% ~90%。进步: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比例为18% ~45%。无变化: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比例小于18%。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8.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2组患者QLI和LSIA评分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在治疗前,2组患者QLI和L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QLI和LSIA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QLI和LSIA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
  2.3 2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在治疗前,2组患者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MBI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2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中风后遗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肢体功能障碍,而肢体功能障碍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偏瘫,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11]。在中醫上认为,中风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气虚血瘀、素体阴阳失调、气机逆乱、肝风内动,或瘀血内阻,或痰浊上阻等,本质是由于本虚标实[12]。针刺疗法源于《黄帝内经》,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以及扶正祛邪的疗效,对于治疗中风具有独特疗效[13]。风病多犯阳经,所以本方以阳经腧穴为主,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助,使机体逐渐恢复。浅刺某些部位、穴位或阳性反应区,通过皮部→孙络→络脉→经脉→脏腑之途径,通过经络感应传导,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虚实、协调阴阳的作用[14]。补阳还五汤是由黄芪、当归尾、赤芍等成分熬制而成,具有补气、活血和通络的功效,黄芪具有祛瘀通络,滋补元气,正气行血;当归能够活血养血的功效;地龙能够活络通经;桃仁、红花和赤芍能够辅助当归发挥祛瘀活血的功效[16]。
  本研究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联用浅刺法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佟艳丽等人研究表明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导致的肢体偏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7]。而浅刺法也被认为能够增强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效果,俞国桥等研究表明浅刺法用于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较好,并且能够促进偏瘫患者的功能康复[18]。在治疗前,2组患者QLI和L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QLI和LSIA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MBI和Fugl-Meyer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针灸治疗能够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血液循环和颅底动脉血流状况以及血流变学,并且能够使脑血流量增加,改善患者脑组织的血氧供应,有助于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李忠诚等人研究表明针灸能够疏通经络,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并且能够改善患者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口舌歪斜以及吞咽功能障碍等,与该研究结论相一致[2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浅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优势在于采用浅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能力方面较单用补阳还五汤组有显著优势,且安全性较高,比单用补阳还五汤具有起效速度快、安全性高等显著优势,更适合中风偏瘫的预防[21-22]。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目前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并且没有进行长期随访,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对更加长期应用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观察[23]。
  综上所述,中风偏瘫采用浅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菱,赵冬琰.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7):729-733.
  [2]郭治鸿.三种不同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3]励莉.中风后偏瘫肩痛的防治与康复护理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144-146.
  [4]郑永浩.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1):58-59.
  [5]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摘要(三)[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1):4-8.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7]赵玉巧.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提升老年脑梗死患者生命质量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3):69-71.
  [8]王爱红,徐桂华,武秋娣,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康复期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11-14.
  [9]陈秀玲,刘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在临床康复患者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16):100-101.
  [10]高谦,卓大宏.一种新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测方法──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的制订[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6):244-249.
  [11]胡向海,朱静.中风后偏瘫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0):196-197.
  [12]韦继流,邓良军.针刺与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2):28-30.
  [13]袁昌杰.针刺治疗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7,30(17):29-31.
  [14]曾团平,李小宏,刘宏玲.浅刺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5):548-550.
  [15]林彦斌.针灸疗法结合内服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3):123-124.
  [16]魏霞,李燕玲.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57例[J].陕西中医,2005,26(2):150-151.
  [17]俞国桥.浅刺法治疗中风偏瘫42例[J].中医杂志,2007,48(8):719-720.
  [18]吴发荣.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0):102-104,107.
  [19]李忠诚.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84,86.
  [20]黄东挺,卢琰琰,吴旻,等.皮部浅刺对50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康复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3):291-293.
  [21]秦黎虹.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6):397-398.
  [22]刘志顺,王丽平,杨光,等.“调理髓海、通阳柔筋”针刺法对中风偏瘫患者生存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8,49(2):138-141.
  [23]钟长明,林洪茂,刘庆芳,等.针刺与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3):180-182.
  (2019-03-20收稿 责任编辑:芮莉莉)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安胎防漏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早孕先兆流产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襄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COS早孕先兆流产患者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37),对照组接受常规保胎治疗,观察组接受安胎防漏汤联合常规保胎治疗。2组患者持续治疗21 d后比较其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指标、性激素水平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我院制剂白竭散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促愈作用及对创面肉芽组织中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熏洗、复方黄柏洗剂清洗换药,观察组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予以白竭散干预治疗,通过2种方
期刊
摘要 目的:氮酮和冰片作为促透剂运用于药饼中对高脂血症兔进行隔药饼施灸,观察其对高脂血症兔血脂及炎性反应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和冰片组,每组8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成高脂模型,成模后采用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施灸4周后,检测兔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
期刊
摘要 病证结合、以病统证是目前主要的中医研究模式,而以证统病传承了方证辨证、病机辨证、病因辨证等辨证思想,体现了中医学在动态时空下的诊治特点,实质是据象辨证、据证言病、病证结合思路的凝练和总结,体现了中医学认知和实践特点。以证统病思路为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中医辨治复杂疾病、建立中医特色的临床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并行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以证统病;据象辨证;辨证论治;病证结合;以病统证;循证医学;意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生精汤在治疗肾虚肝郁型特发性弱精子症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门诊收治的特发性弱精子症辨证属于肾虚肝郁证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3例。观察组给予补肾调肝生精汤免煎颗粒,每天1剂,早晚各1袋;对照组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液3次/d,1支/次。2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PR级、PR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四君子汤、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合四君子汤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将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四君子汤组、麻杏石甘汤组、麻杏石甘汤合四君子汤组4组,每组5只,除正常组给予无菌双蒸水灌胃外,其余3组分别以对应汤药灌胃。于灌胃第4、7天无菌收集各组小鼠粪便,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各组药物对小鼠粪便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的调节。结果:各药物的干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复明汤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评估机体免疫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AMD患者18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案并分为对照组(n=95、接受光动力疗法治疗)、观察组(n=86、接受益气复明汤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近期疗效及血清免疫炎性反应、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药物不良
期刊
摘要 目的:系統评价补肾健脾生血法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由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符为民教授对特发性痉挛性斜颈的诊治思路和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符为民教授临证抄方,收集相关医案,总结符为民教授运用中医疗法治疗特发性痉挛性斜颈临床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并以典型医案加以分析。结果:符为民结合现代人生活习惯,认为现代人特发性痉挛性斜颈以肝肾阴虚为致病之本,风寒湿伤阳为发病之标。病机为风寒湿侵袭,阳气受损,筋失温煦;肝肾亏虚,阴液失充,血不养筋;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经络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舌脉象信息特征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收治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不同病情发展阶段将其分为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每组56例,另选择医院同期健康体检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ZBOX-Ⅰ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患儿舌象、脉象特征,并同时对患儿肺功能进行检测,分析患儿舌、脉象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