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古诗 感悟古诗

来源 :教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ml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70 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
  关键词古诗教学重要意义美育培养语感情境教学法意境美
  
  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重要意义
  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再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古诗教学可以汲取古诗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且,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运用古诗教学进行美育
  美育的内容,不同于政论的演绎、归纳,也不同于逻辑的推理、判断,它是用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教育人的。它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这是由美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古诗写的事物、景物或人物,就是形象美。古诗往往是诗中有画。从形象性切入,就要充分注意到由色彩、线条所构成的形象画面。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从“望”字展开的。“日照”、“紫烟”、“瀑布”、“银河”,具有色彩美,“挂前川”、“飞流”、“直下”、“落九天”,具有线条美,两者构成了一幅雄伟壮美的庐山风景画。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千秋雪”和“万里船”从时间和空间方面写景,富于诗情画意。这些古诗都能使学生通过画面形象去获得美的享受。从形象性切入,必须注意古诗的白描、比喻、夸张、衬托、拟人、象征等形象化的表现方法。如第六册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多么富有生命力的情景。“泉眼”与“细流”着一“惜”字,“树阴”与“小池”用一“爱”字,不仅表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而且赋予生命,化无情为有情。泉眼似乎在怜惜涓涓细流的柔弱,树阴仿佛在爱惜阳光下池水的恬静柔和,这相怜相爱,又与蜻蜓、小荷的相依相偎互相映衬,使自然界显得非常和谐,给学生和谐美的感觉和享受。
  三、感悟古诗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下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今语文教学研究成果,也非常重视读的训练。于是笔者力求在“读”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学生在反复听读的过程中,初略地感悟到古诗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大体的文意。其次,教师教读,学生跟读。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古诗,仅仅让他们听几遍以后就自己读,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必要时,还要对一些难读的句子划分节线,以帮助学生停顿。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学生在准确的反复跟读的过程中,对古诗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文意的感悟逐渐加深。再次,“丰富的积累”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指导多读多背,是积累的主要途径。十一册的两篇文言文,都严格要求学生背诵,渐渐形成文言语感。
  四、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情境教学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身处具体场境中,可以眼看、耳听、鼻闻、手触,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从而获得了生动的形象,丰富了具体的知识,激发真的情思,学到活的语言,充分发挥了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由于情境教学所具有的特点,与古诗教学存在的难点可以形成互补,所以,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更感性的认识。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例如《江雪》这首诗,启发学生的思索和联想:“大雪漫天飞舞,北风呼啸,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的场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和意境。
  总之,在小学阶段进行古诗教学,不能一味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塞,以为越多越好。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古诗教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让古诗教学为整个教学过程锦上添花。
其他文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