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来治疗的5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2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复杂性肛瘘患者使用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将并发症发生机率有效降低,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治疗 复杂性肛瘘 效果观察
复杂性肛瘘是指患者有两个或者以上肛瘘,分为高位复杂肛瘘以及低位复杂肛瘘[1]。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疼痛、流脓、瘙痒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当前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方式较复杂,传统治疗有并发症多、创伤大、复发率高等缺陷,因此及时使用有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非常必要。为研究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我院选取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来治疗的5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来治疗的5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21-72岁之间,平均年龄(45.63±10.71)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2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在21-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38±10.64)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在23-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7±10.26)岁。患者病程在6个月-2.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2.34±2.58)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复杂性肛瘘患者实施切开挂线术治疗。患者腰俞穴麻醉,取侧卧位,对患者直肠以及肛管进行消毒,使用探针经患者外口探入到内口中,将患者直肠环以及肛瘘肛管部位切开,把腐肉清除,使用橡皮筋把腐肉挂线到患者瘘管顶部。相邻的外口之间使用橡皮筋形成自动滑动,形成对口随后引流。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腰俞穴处麻醉,取截石位,对肛管进行消毒,使用探针沿着患者瘘管进入到内部,接近到患者直肠黏膜处后在患者内外括约肌处进行分离并且将瘘管切断,对端口两端进行缝扎。随后使用手术刮勺将患者体内的感染组织切除,使用甲硝锉对患者瘘管进行冲洗,将外口敞开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内外口缝合后将手术切口填塞并包扎,手术完成。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后6h内均控制排便,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2]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伤口愈合时间(d)、住院时间(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 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我们对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进行了观察,经观察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肛瘘是指肛管直肠和肛周皮肤之间因组织出现异常而导致的组织病变,前期病情主要表现为肛周脓肿。主要临床表现为肛周溃疡流脓、局部疼痛,并发肛周瘙痒、皮肤红肿、肛门硬结等病情[3]。目前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
传统治疗方式是开放性治疗,对患者换药时可将切口无死角的消毒擦拭,但是存在高感染机率。手术治疗中有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伤口愈合时间长、伤口创面面积大等缺陷。经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一种将肛门括约肌保留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过程比较安全,手术治疗前通过肛肠镜检查、探针等方式就可将肛瘘的数量以及分布范围确定,手术治疗可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肛门括约肌,减少手术过程中的损伤。临床治疗中有经济、安全、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势。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均优于使用切开挂线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因此,对复杂性肛瘘患者使用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将并发症发生机率有效降低,可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虞哲波.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疗效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2014,11(12):1412-1414.
[2]曾翔辉,武彪,刘羽,等.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2014,46(010:48-49.
[3]王东宏,何永恒,胡响当,等. 2008-2013年分段开窗旷置+切扩挂线置管术治疗疑难性肛瘘患者的回顾性分析128例[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7(38):4195-4199.
【关键词】 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治疗 复杂性肛瘘 效果观察
复杂性肛瘘是指患者有两个或者以上肛瘘,分为高位复杂肛瘘以及低位复杂肛瘘[1]。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疼痛、流脓、瘙痒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当前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方式较复杂,传统治疗有并发症多、创伤大、复发率高等缺陷,因此及时使用有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非常必要。为研究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我院选取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来治疗的5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来治疗的5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21-72岁之间,平均年龄(45.63±10.71)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2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在21-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38±10.64)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在23-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7±10.26)岁。患者病程在6个月-2.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2.34±2.58)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复杂性肛瘘患者实施切开挂线术治疗。患者腰俞穴麻醉,取侧卧位,对患者直肠以及肛管进行消毒,使用探针经患者外口探入到内口中,将患者直肠环以及肛瘘肛管部位切开,把腐肉清除,使用橡皮筋把腐肉挂线到患者瘘管顶部。相邻的外口之间使用橡皮筋形成自动滑动,形成对口随后引流。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腰俞穴处麻醉,取截石位,对肛管进行消毒,使用探针沿着患者瘘管进入到内部,接近到患者直肠黏膜处后在患者内外括约肌处进行分离并且将瘘管切断,对端口两端进行缝扎。随后使用手术刮勺将患者体内的感染组织切除,使用甲硝锉对患者瘘管进行冲洗,将外口敞开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内外口缝合后将手术切口填塞并包扎,手术完成。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后6h内均控制排便,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2]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伤口愈合时间(d)、住院时间(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 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我们对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进行了观察,经观察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肛瘘是指肛管直肠和肛周皮肤之间因组织出现异常而导致的组织病变,前期病情主要表现为肛周脓肿。主要临床表现为肛周溃疡流脓、局部疼痛,并发肛周瘙痒、皮肤红肿、肛门硬结等病情[3]。目前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
传统治疗方式是开放性治疗,对患者换药时可将切口无死角的消毒擦拭,但是存在高感染机率。手术治疗中有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伤口愈合时间长、伤口创面面积大等缺陷。经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一种将肛门括约肌保留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过程比较安全,手术治疗前通过肛肠镜检查、探针等方式就可将肛瘘的数量以及分布范围确定,手术治疗可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肛门括约肌,减少手术过程中的损伤。临床治疗中有经济、安全、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势。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均优于使用切开挂线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因此,对复杂性肛瘘患者使用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将并发症发生机率有效降低,可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虞哲波.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疗效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2014,11(12):1412-1414.
[2]曾翔辉,武彪,刘羽,等.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2014,46(010:48-49.
[3]王东宏,何永恒,胡响当,等. 2008-2013年分段开窗旷置+切扩挂线置管术治疗疑难性肛瘘患者的回顾性分析128例[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7(38):4195-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