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襄州:“四个立足”促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期问,襄阳市襄州区委、区政府带领百万襄州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干兴区、争进十强”的战略目标,奋力拼搏,加速赶超,实现了襄州发展的新跨越。全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节节攀升,县域经济争先进位,迈入全省第一方阵行列,初步实现了复兴襄州、重振雄风的光荣梦想。
  “十二五”时期,将是襄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区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争取新的更大的进步。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最突出的难点,就是要深入分析襄州区所处的发展环境,认真研究未来趋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准确把握发展的新动向、新机遇,提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进一步坚定发展目标,进一步动员全区上下以更新的理念,更大的力度,更好的举措,奋力推进襄州县域经济发展在这发展快车道上跃马加鞭、大步前进。县域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方面的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从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襄州近年来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来看,襄州的定位应该是通过“两大基地三大中心”的建设,把襄州建设成为襄阳市的现代化新城区。就襄州区当前实际看,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四个立足”:
  
  一、立足于扩大经济总量、大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来自经济总量,取决于质量。襄州人口多,底子薄的现实情况要求必须扩大经济总量。而工业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快慢,工业发展的质量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
  一是做大产业规模。着力做大机电汽配产业,抓服务东风襄阳基地、抓配套引进。力争到2015年,产值突破300亿元。着力做强农副产业精深加工产业,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路发展农业,形成全省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中心,力争到2015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签约项目抓开工,尽快启动长源东谷扩产,30万吨面粉、30万吨大米加工等50多个新项目年底开工建设。在建项目抓竣工。争取兆山机械、时瑞达、泰升公司、本造轩酒业等30多个项目早日竣工投产,竣工项目抓达产。特别是对博亚精工机械、丰正汽配、襄阳鲁花、元大粮油等一批投产项目要达产达效。招商项目抓服务。继续坚持领导包保、专班服务、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支撑发展。
  三是培植企业成长。按照“50亿元企业,亿元税收”成长计划,制定“十二五”亿元到5亿元,5亿元到10亿元,10亿元到201亿元,20亿元到sO亿元的企业梯次发展路径。力争到2011年新增工业企业300家,总数达1600家。其中,新增规模企业50家,培育3-5家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成为重点产业的主要支撑,提高规模效益。争取到“十二五”末,有1-2家企业产值过50亿元、5家产值过20亿元企业,10家产值过10-20亿元的大企业。税收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
  
  二、立足于发挥县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资源的配置是全国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但配置到某个县域则是冲着本地特色来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特色谁就拥有优势、拥有市场话语权。要坚持培育特色、发展特色,深入研究区情、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做好特色经济这篇文章。
  一是善于挖掘特色、寻找特色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资源。关键在于更新思想观念、善于挖掘特色,巧做“无中生有’’的文章。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如自然优势、区位优势、科技优势、文化优势、环境优势等,就看是否善于发现和发掘。省内的阳新靠劳力优势引进台湾宝成鞋业,年产值6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鞋基地。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人优我精,走出特色发展的路子。
  二是着力培育特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襄州要以农产品加工、汽车产业为特色,积极发展深度加工业、系列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化。千方百计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努力把产业做大。襄州“十二五”期间着力培育“三个三百亿产业、一个两百亿元产业”,2010年农产品加工和机电汽配产业有望过百亿元,现代物流已过百亿元。这是襄州产业集群和特色经济的重要板块。
  三是要打造特色、发挥特色工业园区优势。要充分利用园区聚集功能,引导工业向园区聚集发展,推动产业聚集和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要扎实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园区档次。要根据园区产业特点和企业需求,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打造园区特色产业,加快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认真实施县域农副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培育和壮大一批过百亿元的园区,像伙牌、双沟,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取得突破,放大县域经济特色。
  
  三、立足于打造全省最优软环境县(市、区),争创县域竞争新优势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抓软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对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树立招商靠服务,发展靠环境的理念,政策不足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实现快速发展,江苏昆山是这样。襄州同沿海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发展基础和条件都有较大差距,要在今后的追赶发展中实现超越,就必须在软环境建设上下功夫。要紧紧围绕将襄州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软环境最优的地区这一目标,下大力气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以优质的服务品牌吸引投资者来襄阳投资创业。沿海没有做到的,襄州要做到,沿海做到的,襄州要做得更优,只有做得更优,才能增强吸引力。
  一是解放思想促优化。解放思想是优化软环境的根本前提,既能催生新的生产力,又能创造率先发展的新机遇。解放思想不是理论问题,而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不要把解放思想挂在嘴上,需要落实在行动上。只有比沿海地区、周边县(市、区)思想更解放,才能在发挥优势、破解难题、创造发展机遇中领先一步。当前解放思想关键是要强化四个理念:要强化服务为本的理念,政策有限,服务无限。政府部门和广大公务人员要坚持发展第一,服务至上,自觉当好“公仆”。一切围绕投资者,一切为了投资者,一切有利于吸引投资者,真心实意为投资者牵线搭桥,排忧解难,进一步形成“人人都为企业服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要强化真开放、大开放的理念。以市场经济的思维和全球化的视野,大力推进县域对内对外开放。开放就是放开,要放开一切能放开的领域、行业和地域,放开一切能放开的资源和要素,放开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拥绑、约束和框框,以开放的心态和宽阔的胸怀吸引海内外客商来襄州投资兴业。要强化创新变通的理念。按照转变职能,只要有利于科学发展,就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让职能、程序、规则服从实际工作需要,服从办事效率,服从企业、基层、群众的需要和愿望,营造适宜企业生长的气候和土壤。要强化合作共赢的理念。摒弃 怕吃亏、怕上当、怕“肥水流人外人田”的思想障碍,与投资者之间建立一种同舟共济、同甘共苦的关系,克服“开门招商、关门宰商”等短期行为,树立“让投资者发财、本地才能发展”互利双赢的思维,使外来投资者“招得来、留得住、发得了”。
  二是深化改革促优化。投资环境的优劣很大程度体现在管理社会的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能发挥和公务人员服务态度与工作效率上。优良的行政服务是比土地和资金更重要的资源,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瞄准全国行政审批流程最简单审批时限最短目标,集中开展审批项目精减、整合和审批时限压缩工作,再造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促进审批提速。要创新行政服务方式,积极开展超前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和延时服务,继续推行领导干部包保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责任制,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无障碍、零距离、亲情式服务,真正把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措施落到实处。凡是有利于招商引资、改善环境的事权,能下放的都要下放。
  三是强化执行促优化。要把加强政府执行力和能力建设放在软环境建设的重要位置,大力营造浓厚的执行文化,鼓励和提倡重实际、出实招、做实事、见实效。对定下的事,安排的工作,就要实打实,不落实不收兵,无成效不罢休。以言必行、行必果的政府形象取信于商、取信于民。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简化政策到位程序,提高“政策落地率”、“政策落实率”,尽力创造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境。要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坚持权力服从职责、职能服务发展、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要严格软环境建设建设领导责任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工作不落实、失职渎职现象,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四、立足于增强综合竞争力,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襄州追求的目标,不要为一时的得失扰乱自己的步伐。要稳步从基础抓起,不搞简单的“短、平、快”,要咬准目标、增强综合竞争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育生产力。对企业而言,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要培育自主发展能力,而不是某个具体产品。对一个地方而言,真正的实力是综合竞争力,科技创新也好,承接产业转移也好,都是为了培育生产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沿海地区一开始是来料加工,然而这些年生产能力发展起来了,某项产品只不过是阶段性生产内容而已。所以,生产力是最重要的,就如同百年老店,不知生产过、淘汰过、更新过多少产品,但是企业总是如日中天,靠的就是综合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县域经济发展,要以培育综合竞争力为着力点,坚持咬定目标不动摇,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县域经济资源性、初始化特征明显,是摆脱传统发展模式、提升发展层次的重点和难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要通过适时调整结构、创新驱动、特色发展、体制改革,推动襄州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层次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产品结构由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在转变中增强襄州区县域综合竞争力。
其他文献
一、关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回顾    讲到文明创建工作,或者是讲到创建文明单位,首先应该追溯一下文明的起源。因为我们国家是文明古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限于篇幅,本文不能追溯的太远。这里主要是对国有企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回顾,主要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时说起。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
期刊
一、引言    企业的销售和利润是衡量企业财务业绩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评价企业核心盈利质量的重要指数,所以说销售在整个经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经营风险的不断加大,企业经营业绩不佳时,管理层通过销售舞弊来调控利润的情形也就越来越多。尽管销售舞弊的形式和手段层出不穷,但归根到底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为r达到最大收益的获取而使用偷税、漏税的手段以致减少收入;另一种就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使
期刊
2010年5月26-28日,第一届中国国际门业博览会在浙江省永康市胜利召开。近几年来,随着五金产业的发展,永康门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区域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永康市拥有门产品生产企业454家,年产各类门产品3000万樘,约占全同的70%;出V1700万樘,约占全国的2/3;行业年产值在150亿元以上。2009年9月,永康市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巾国门都”称号。同时,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批准永康
期刊
近年来,襄阳市襄城区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扩张经济总量、扩大社会就业、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来抓,着力扶持,不断引导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使民营经济在全区的总量迅速扩张,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全区民营企业达到15050家,其中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118家,民营企业主要分为医药化工、建工
期刊
葛洲坝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实力最强的子公司之一。公司以承包工程施工为主业,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土石方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港口与海岸工程施工专业承包壹级、城市园林绿化专业承包壹级、园林古建筑工程贰级等资质,并率先在同行业中通过GB/T19001-2000idtISO9
期刊
“武汉九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总工程师邹远东发明并生产的‘酶法多肽’系列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可观,我们将力促中国发明协会尽快将全国发明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建到以武汉九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酶法多肽’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为主体的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1年4月1日上午,中国发明协会赴鄂考察团团长、中国发明协会高级顾问兼发明创业促进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邹定国教授,在
期刊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分公司(以下简称“葛洲坝水泥公司”)系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上市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分公司,在葛洲坝水泥厂基础上整合公司水泥板块人、财、物资源组建而来。2008年10月7日在湖北省荆门市注册成立。  乘国家大力发展基础建设东风,顺应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做大做强水泥板块,增强水泥行业竞争力,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逐步形成
期刊
国企的骄人业绩实质上是吞噬改革奇迹的成果  财经评论员张继伟:曾经气息奄奄的国有企业,在2000年以来的剥离上市后,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国际市场上的佼佼者。天则经济研究所的一份《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的报告称,国企的资产扩张和账面利润主要来自于税收、信贷、资源等隐性补贴,2001年-2008年间这三项补贴总计高达6万亿元,而同期国企的利润总和只有4.9万亿元。事实上这还没有算上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数
期刊
穷则思变荒则垦    1953年10月,张汉苏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学到初中直至考上大学,张汉苏都是在这个文化氛围极其浓郁的工人家庭中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的。张汉苏出生在10月,10月是收获的季节,有美丽的秋天,所以张汉苏除了拥有女性特有的温柔贤淑之外,更拥有犹如秋阳一样的娇艳和质朴。张汉苏最初的工作单位是一家国有企业:从组长到班长、从班长再到车间主任,她一步一个脚印,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后来,张汉
期刊
我主张不要折腾,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我们有过教训。我们对一五计划做过评估,是相当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高达9.2%,此外就是中国的经济总量从世界的4.5%提高到5.5%。但是后来发动大跃进,实际上就是自我折腾,自我否定,受到了一次重大的挫折。因此,我们改革开放30年这条道路是相对比较成功的,尽管我们还有很多挑战,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是我们不能折腾,特别是不能瞎折腾,也不要听老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