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调查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进行调研。结果:1.近三年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每年的就业率为50%左右;2.毕业生去向排在首位的是演艺公司,比例达到44%,其次为开武馆和参军,比例分别为18%、11%,比例最低的为升学深造,比例仅为4%。结论:1.近三年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并不高,尤其是学校取消包分配政策以后;2.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学生毕业去向位列前三位的为:进入演艺公司,开武馆以及参军但超过半数以上学生期望的去向为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10-145-01
1前言
武术馆校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下的产物,是由我国传统的武术馆、社、会、站之类的组织发展而来的。武术馆校是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学校之一,武术馆校毕业生去向是衡量学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马学智在其博士论文《中国民办武术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中,以登封市民办武术学校为个案研究,探讨我国民办武术学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并提出我国民办武术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政策法规欠缺、管理职责模糊;生源数量减少、教学质量下滑;师资素质偏低、教师流动太频等[1]。学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学校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各级学院也在不断地尝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本文通过对西北武术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去向的基本情况分析,从毕业生就業去向为切入点发现目前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现实性问题,相应地提出如何提高武校毕业生升学及就业质量的建议,进一步丰富民办武校的办学理论,为改善武校教育质量提供具体的实践参考。
2研究方法与目的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以及万方数据库等查阅近年相关研究资料以及整理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的培养方案,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
2.2问卷调查法
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从252名毕业生中抽取140名作为样本,通过微信、邮箱等途径以问卷的方式发放问卷140份,回收问卷121份,回收率86%,无效问卷23份,有效问卷98份,问卷有效率为81%。
2.3专家访谈法
对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毕业指导老师就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学生的培养现状以及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3研究内容
3.1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总体情况及趋势
通过对陕西西北武术学院的2013-2015年就业率调查发现,2013年毕业人数81人,已就业人数41人,就业率为51%;2014年毕业人数87人,已就业人数40人,就业率达到46%;2015年毕业人数84人,已就业人数42人,就业率为50%。近三年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每年的就业人数仅仅为当年毕业人数的一半左右,即就业率为50%左右。
3.2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学生毕业去向调查分析
通过对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近三年的98名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所期望从事工作的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基本去向。毕业生去向排在首位的是演艺公司,比例达到44%,其次为开武馆和当兵,比例分别为18%、11%,比例最低的为升学深造,比例仅为4%。
3.3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毕业生择业对口调查
经调查发现,1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结合很好,10%认为基本结合,而结合较差以及相脱节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1%、49%。这反应了学院学生就业质量较低。
3.4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学生对毕业实际去向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对学校培养质量持非常满意及比较满意的比例都仅仅为5%,这一部分学生大多集中在升入高校继续深造的学生中。而不太满意和极其不满意的比例分别高达51%、21%,由此可见,学院的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4讨论与分析
制约武校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因素很多,除经济发展状况、就业环境、就业体制、人事制度等因素外,学校的培养模式和学生个人的主观因素则是最主要的。通过调查发现学院因没有正式明确的培养方案;武校文化学习氛围不高,存在“重武轻文”现象,文化课有名无实,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摆设,学院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文化学习的态度;教师待遇有待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学校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以及职业规划的培训要加强。另一方面,毕业生在面对紧张的就业压力时表现出放弃、逃避甚至自卑的态度,这些现象都是由于自我认知能力较差所导致的,这严重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就业情况。
总之,就业率的提升需要学校以及学生两者的共同努力。因此学校需要完善各方面硬件以及软件设施,此外学生也要自强,为以后就业努力学习,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将来能够从事所期望的职业。
5结论
5.1近三年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并不高,尤其是学校取消包分配政策以后。
5.2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学生毕业去向位列前三位的为:进入演艺公司,开武馆以及当兵但超过半数以上学生期望的去向为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参考文献:
[1]马学智.中国民办武术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
作者简介:
马山原(1993-),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北京体育大学全日制运动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武术。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10-145-01
1前言
武术馆校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下的产物,是由我国传统的武术馆、社、会、站之类的组织发展而来的。武术馆校是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学校之一,武术馆校毕业生去向是衡量学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马学智在其博士论文《中国民办武术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中,以登封市民办武术学校为个案研究,探讨我国民办武术学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并提出我国民办武术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政策法规欠缺、管理职责模糊;生源数量减少、教学质量下滑;师资素质偏低、教师流动太频等[1]。学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学校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各级学院也在不断地尝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本文通过对西北武术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去向的基本情况分析,从毕业生就業去向为切入点发现目前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现实性问题,相应地提出如何提高武校毕业生升学及就业质量的建议,进一步丰富民办武校的办学理论,为改善武校教育质量提供具体的实践参考。
2研究方法与目的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以及万方数据库等查阅近年相关研究资料以及整理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的培养方案,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
2.2问卷调查法
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从252名毕业生中抽取140名作为样本,通过微信、邮箱等途径以问卷的方式发放问卷140份,回收问卷121份,回收率86%,无效问卷23份,有效问卷98份,问卷有效率为81%。
2.3专家访谈法
对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毕业指导老师就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学生的培养现状以及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3研究内容
3.1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总体情况及趋势
通过对陕西西北武术学院的2013-2015年就业率调查发现,2013年毕业人数81人,已就业人数41人,就业率为51%;2014年毕业人数87人,已就业人数40人,就业率达到46%;2015年毕业人数84人,已就业人数42人,就业率为50%。近三年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每年的就业人数仅仅为当年毕业人数的一半左右,即就业率为50%左右。
3.2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学生毕业去向调查分析
通过对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近三年的98名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所期望从事工作的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基本去向。毕业生去向排在首位的是演艺公司,比例达到44%,其次为开武馆和当兵,比例分别为18%、11%,比例最低的为升学深造,比例仅为4%。
3.3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毕业生择业对口调查
经调查发现,1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结合很好,10%认为基本结合,而结合较差以及相脱节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1%、49%。这反应了学院学生就业质量较低。
3.4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学生对毕业实际去向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对学校培养质量持非常满意及比较满意的比例都仅仅为5%,这一部分学生大多集中在升入高校继续深造的学生中。而不太满意和极其不满意的比例分别高达51%、21%,由此可见,学院的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4讨论与分析
制约武校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因素很多,除经济发展状况、就业环境、就业体制、人事制度等因素外,学校的培养模式和学生个人的主观因素则是最主要的。通过调查发现学院因没有正式明确的培养方案;武校文化学习氛围不高,存在“重武轻文”现象,文化课有名无实,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摆设,学院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文化学习的态度;教师待遇有待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学校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以及职业规划的培训要加强。另一方面,毕业生在面对紧张的就业压力时表现出放弃、逃避甚至自卑的态度,这些现象都是由于自我认知能力较差所导致的,这严重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就业情况。
总之,就业率的提升需要学校以及学生两者的共同努力。因此学校需要完善各方面硬件以及软件设施,此外学生也要自强,为以后就业努力学习,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将来能够从事所期望的职业。
5结论
5.1近三年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并不高,尤其是学校取消包分配政策以后。
5.2陕西省西北武术学院学生毕业去向位列前三位的为:进入演艺公司,开武馆以及当兵但超过半数以上学生期望的去向为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参考文献:
[1]马学智.中国民办武术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
作者简介:
马山原(1993-),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北京体育大学全日制运动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