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人们对其有着很大的需求量,对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的要求较高。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对食物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如何发展农作物种植业及提高作物产量,是当下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玉米;增产增效;栽培技术
  从全世界整体种植业来看,我国是玉米种植第二大国,每年的种植面积仅低于水稻。粮食问题一直是关系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如何维持玉米高产、保持稳定产量是需要一直不断探索讨论的话题。
  1   玉米增产增效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玉米产量占据我国粮食产量的1/4,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在养殖业和各种加工业也占据重要地位。我国虽然有着广泛的玉米种植面积,近年玉米生产也获得了较快发展,但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也成为玉米进口国之一,因此,积极发展玉米种植业、提高产量是当下关注的主要问题。
  2   玉米绿色增产增效栽培途径
  2.1   合理选址
  田地是玉米生长最主要的生存环境和物质基础,良好的种植环境是高品质玉米的重要保障条件。要选择没有受到污染的空气条件、清洁且没有受到化肥及其他污染物污染的水源、没有受过污染且土质肥厚、透气性好的种植土质,便于管理及运输的田地等,只有具备各种良好的环境才能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1]。
  2.2   栽培创新
  在当下,玉米要提高产量可以通过施肥来实现,但过度施肥也会出现玉米产量降低的现象。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玉米特定生态区小面积已经打破世界玉米生产的纪录,但考虑到环境资源等问题,已经不能再一味只追求产量而不顾环境和可利用资源的问题,更要考虑到产品安全问题。必须要研究出一条绿色、高产、安全的新路,可以通过研发新品种、创新栽培技术、研究新肥料等方式来实现。
  2.3   生态栽培
  采用生态栽培需要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子,并结合当地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尤其要选择产量高且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早育稀植。在进行栽培时,需要制定一套具体有效的玉米栽培方案,要结合种植玉米的特征、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土壤条件等。玉米种植过程中施肥工作也尤为重要,对玉米能否健康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玉米施肥、灌溉等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玉米种植规模控制,构建一个和谐平衡的玉米生態种植群体结构,这样不仅有利于玉米本身对虫害的抵御,更有助于生态栽培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推广。该技术原理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2]。
  2.4   增加钾肥
  钾元素可以促进农作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使生长出来的植物拥有更粗壮的秆和饱满的籽。玉米营养成分吸收的重要过程之一是钾元素在体内转移、利用、累积的过程,玉米体内自身的钾含量和吸收的钾元素分配有所不同,根据以往试验来看,增加钾肥的用量,可以提高玉米各部分的钾元素含量,其中玉米秆受钾元素影响最为明显,而玉米籽受钾元素影响最小。通过进一步试验数据来看,玉米秆中钾元素含量大致是玉米籽的2倍,在整个植株中是钾元素含量最高的部分。试验表明,施加钾肥的用量不同,钾元素在玉米不同部分的分配不同,在一定范围内,玉米体内的钾含量会随钾肥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2.5   增密减氮
  采用传统的施肥方案,前期土壤具有丰富的养分,可以给玉米植株提供丰富的营养,但后期土壤营养含量下降,不能再为植株提供足够养分。而采用稀密度、高施肥的方案种植玉米,会造成土壤营养过剩,玉米对养料的利用率不高。由此可见,传统的施肥模式不仅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还不利于环境保护。适当地提高玉米种植密度,使植株对养料的吸收利用率达到最高。在种植前期要控制好氮肥用量,前期玉米对养分的需求不高,吸收能力也不高,不需要过多氮肥,但在玉米种植中后期就需要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保证养分供应充足。
  2.6   因地制宜制定施肥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推行土地流转政策,出现了
  越来越多的以个人或合作形式的种植大户承包土地种植的现象,他们对种植技术有着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以他们为重点对象发展带动周围种植户,从而更好地推行施肥技术,使得农业种植产量得到大范围的提升。由于不同地区的土壤营养成分不同、气候条件有所差异,所以肥料的用量也应通过相应试验来得出最佳范围,因地制宜地制定施肥方案才会更好地提高产量。
  总之,粮食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如何提高食物产量和解决食物安全问题是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要通过栽培技术并结合各种生存、生长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来实现。如何高效地提高产量、保证质量,并做到绿色环保,需要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 1 ] 戴景瑞,鄂立柱.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玉米科学,2010,18(1):1,5.
  [ 2 ] 张世煌,徐伟平,李明顺,等.玉米育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玉米科学,2008,16(6):1,5.
  (收稿日期:2019-09-04)
其他文献
摘 要:野香优676系福建兴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用野香A与福恢676配组育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201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170009)。该组合在松溪县作中稻种植,具有高产、生育期适中、省肥、穗大粒多、米质优等特点。总结了其种植表现及机插栽培技术。  关键词:野香优676;种
摘 要:深入剖析了现代林业造林手段,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希望能够提高我国林业的覆盖率。  关键词:现代林业;造林方法;营林生产管理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1-0061-02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志码: A  我国在近年来开始重视森林保护,并且尽可能地提高木材的利用率。伴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各个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在有关政策的引导下,营林工作也得
摘 要:优良的种子检疫和栽培技术可以真正发挥良种的优势,实现高产、高质的作物生产目标。因此,加强种子检疫力度、落实部门工作职责是确保种子生产质量的关键,对维护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种子检疫;农业经济效益;意义   近年来,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推出了许多政策,加大了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种子出现了较大的问题。为了保证农业的进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2-0046-01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种植和栽培,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针对玉米的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帮助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及时地解决所遇到的种植问题,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使农户在种植时更加具有便捷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摘 要:大豆也称黄豆,是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植物,原产地在中国,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巨大。虽然大豆在植物营养与应用方面占据优势,但我国传统的大豆种植技术和方法生产出的大豆产量普遍过低,不足以满足国内市场的大豆需求,导致生产进入瓶颈期。而大豆密植技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为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大豆产量、减少进口量提供了重要价值。结合大豆生长规律,介绍了大豆密植技术的概况、操作内容与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9-0065-02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玉米营养成分较高,有助于人体消化,香甜可口,在销售市场中占有重要位置,受到大多数消费者喜爱。玉米也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产量与质量对种植经济效益影响较大。首先,广大农民要在玉米不同生长时间段选取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来提升玉米种植的产量与质量。其次,还要因地制宜选取病虫害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2-0047-01 中圖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就北方的春玉米来说,提高其栽培技术、使用高新科技非常重要,能够为春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积极意义。为此,就北方春玉米栽培技术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其中包含选种、种子处理及科学种植环节。  关键词:北方;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 玉米种子的选择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
摘 要:试验采用邹平长山细毛山药零余子为材料,将大小作为单一变量,选取1~6 g零余子若干,分成6组对照试验,每组相差1 g。其他园艺措施一致,采用常用山药高产栽培模式,栽种时间略作调整。结果测得,零余子越重,山药产量越高;3 g以上零余子对山药产量提高明显;4 g以上零余子对山药产量提高作用趋缓。  关键词:零余子;大小;山药;生长产量;影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6-0
摘 要:阐述了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的优点,重点介绍了该技术的种植环节和未来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  1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实现了我国种植技术的一些创新,该技术的基本理念是实现农田的有效利用,实现产量和质量的提升。该技术坚持植株之间分布的均匀性,同时为每株小麦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将以往种植过程中小麦苗过于集中的形式转变为每株独立的空
摘 要:介绍了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系H3015-S的选育、特征特性、主要优点、适宜种植地区及栽培要点,供参考。  关键词: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系;H3015-S;特征特性;栽培要点  宁夏引黄灌区属西北春小麦生态类型区。小麦是宁夏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以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建设的重点向中西部转移,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以及节水、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粮食安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