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地学机理

来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batj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正日趋恶化,就地学原因而论,新构造活动引起的长岭弧形隆起带即松辽分水岭的形成是最主要的地学因素,它的形成破坏了原属于一个由北向南流的统一完整的松辽水系格局,一分为二为松花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使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区水资源逐渐减少,开始进入日趋消亡的进程,从而形成了该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前提条件。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大加快了松辽平原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
其他文献
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我国抗日战争胜利6 0周年.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怀念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抓住机遇,奋发图
为了尽快提高地基加固的效率,对吹填土采用水泥和石灰进行快速加固,对加入添加剂固化后吹填土的微观结构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表征结构单元体和孔隙大小、形态及定向性等结构要素的定量评价指标。不同的添加剂含量对结构单元体大小的影响较大,当水泥掺入比为15%而石灰的掺入比为20%时,添加剂的胶结作用表现最好;添加剂的加入使得孔隙变小,结构变得比较致密,固化后土体强度得到了一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