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人际沟通和交往日益频繁,口语表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口语表达能力对一个人的学习、生活质量和事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口语表达能力低下的人,生活上会遇到很多麻烦,比如因說话不得体引起争执、吵架;在事业上会遇到各种挫折,比如因口语表达不当而导致求职失利,因说话不当得罪领导和同事;在社会交往上也会受到限制,比如因口语表达不当影响和朋友的关系。生活中矛盾重重,工作上处处碰壁,交往中屡屡失败,既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也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自己的人生态度。
小学生虽然还没有踏入社会,但他们也同样有着自己的交往,只不过交往的对象、范围和方式有着自身的特点而已。学习口语表达,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沟通和交往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他们踏入社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也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从事基层十多年的语文教育的我,深刻的认识到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不足,它直接影响着一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促使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听话、注意观察、大胆说话的良好习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恰当的口语表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一任务在小学阶段本身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正处于成长期,对他们来说,说好每一句话,对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都很重要,对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重视。
那么该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呢?
关于口语表达《语文新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标准》中还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一、创设口语表达情景
好的交际话题是口语表达得以持续的必要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口语表达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它的训练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如何在封闭的环境中再现生活?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口语表达情景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口语表达教学的基本保障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亲师”是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老师教育的前提,只有有了这个前提,教师才能树立真正的威信,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因此,课堂上要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着眼学生发展的可能和潜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这种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还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思维与语言的表达,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究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只有对口语交际产生兴趣和情感,才能自主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一定要规范口语表达的语言和得体的言谈举止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当地方言的大量使用给学生的口语表达带来极大的阻碍。学生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着缺陷,有的语态不雅,说话粗俗;有的拖泥带水,夹带方言土语;有的用词重复,说话没有条理等等。教师应注意用书面语言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要求学生在校内不仅要坚持讲普通话,而且力求讲好普通话,并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学生口语表达时,教师要随时纠正其语病,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的意思。逐步使学生树立“动口即是练说”的观念,从而自觉地随时随地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扩大口语表达的交际密度,让口语表达“动”起来
口语表达是人与人之间往来交换思想、看法、意见,交流经验、成果、情感,或者寻求帮助,必须要有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其核心是“表达”,这是口语表达训练不同于以往听话和说话训练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只有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能体现表达功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表达”。
五、加强课外延伸,增加阅读量,阅读找方法
课堂教学不可能把口语表达变成简单的公式或提纲,只是展现其一些特点。学校活动只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训练机会,而更多的是学生离开学校后可能面对社会的语言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把口语表达延伸到课外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它具有长效性。短短的40分钟只为学生表达提供一个平台,生活才是表达的大舞台。因此,鼓励学生与家长、朋友、社会上的人进行互动,进行交际,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根据不同的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表达,如礼貌用语、日常用语、日常会话、打电话、问路、购物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去领会自己的语言是否得体,使用的语言是否与交谈的情景相协调,是否可以为大多数人接受,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对谁说,怎样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阅读大量的书籍,能丰富一个人的知识。而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也将随之提高。古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一些好的词汇、句子以及表达方式,从而避免学生在说话时出现不知如何表达的现象。李景阳在《语文教学论》中指出读书的多种方法:博览群书,不求甚解——泛览法;咬文嚼字,字字见血——精读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法;口诵心惟,熟读成诵——背诵法;内省体察,联想想象——体验法;结合实际,研究问题——课题法。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加强阅读训练,为口语表达打下结实的基础。
六、注重对学生激励性评价
口语表达有效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必要手段。《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表达水平。”由此可知,对于口语表达的评价应注意“重激励”。口语表达是在具体动态的交际情景中进行的,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口语表达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是提高口语表达质量的关键,所以“激励”是最好的方法,不但能确保口语表达的顺畅进行,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认定“我能行”,从而放松心态。以积极的态度、流畅的语言大胆交流,让学生的真言、真情、天性、灵性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
七、转变农村家长观念,家校联合,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与家人的生活是十分的频繁的,学生的一举一动好多都是跟家长学来的,农村学生的好多不良的表现是直接和生活有联系的,因此要想改变农村学生的口语表达就必须给家长上课,转变家长的观念,要求家长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家校联合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做表率。
总之,对于口语表达这种特殊的课型,我们教师要更加努力,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准确把握教材,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我想一定能改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好的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农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出版时间:2001年
[2]《语文教学论》李景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12月第3版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李玉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熊开明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生虽然还没有踏入社会,但他们也同样有着自己的交往,只不过交往的对象、范围和方式有着自身的特点而已。学习口语表达,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沟通和交往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他们踏入社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也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从事基层十多年的语文教育的我,深刻的认识到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不足,它直接影响着一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促使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听话、注意观察、大胆说话的良好习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恰当的口语表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一任务在小学阶段本身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正处于成长期,对他们来说,说好每一句话,对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都很重要,对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重视。
那么该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呢?
关于口语表达《语文新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标准》中还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一、创设口语表达情景
好的交际话题是口语表达得以持续的必要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口语表达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它的训练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如何在封闭的环境中再现生活?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口语表达情景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口语表达教学的基本保障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亲师”是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老师教育的前提,只有有了这个前提,教师才能树立真正的威信,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因此,课堂上要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着眼学生发展的可能和潜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这种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还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思维与语言的表达,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究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只有对口语交际产生兴趣和情感,才能自主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一定要规范口语表达的语言和得体的言谈举止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当地方言的大量使用给学生的口语表达带来极大的阻碍。学生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着缺陷,有的语态不雅,说话粗俗;有的拖泥带水,夹带方言土语;有的用词重复,说话没有条理等等。教师应注意用书面语言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要求学生在校内不仅要坚持讲普通话,而且力求讲好普通话,并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学生口语表达时,教师要随时纠正其语病,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的意思。逐步使学生树立“动口即是练说”的观念,从而自觉地随时随地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扩大口语表达的交际密度,让口语表达“动”起来
口语表达是人与人之间往来交换思想、看法、意见,交流经验、成果、情感,或者寻求帮助,必须要有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其核心是“表达”,这是口语表达训练不同于以往听话和说话训练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只有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能体现表达功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表达”。
五、加强课外延伸,增加阅读量,阅读找方法
课堂教学不可能把口语表达变成简单的公式或提纲,只是展现其一些特点。学校活动只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训练机会,而更多的是学生离开学校后可能面对社会的语言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把口语表达延伸到课外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它具有长效性。短短的40分钟只为学生表达提供一个平台,生活才是表达的大舞台。因此,鼓励学生与家长、朋友、社会上的人进行互动,进行交际,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根据不同的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表达,如礼貌用语、日常用语、日常会话、打电话、问路、购物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去领会自己的语言是否得体,使用的语言是否与交谈的情景相协调,是否可以为大多数人接受,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对谁说,怎样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阅读大量的书籍,能丰富一个人的知识。而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也将随之提高。古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一些好的词汇、句子以及表达方式,从而避免学生在说话时出现不知如何表达的现象。李景阳在《语文教学论》中指出读书的多种方法:博览群书,不求甚解——泛览法;咬文嚼字,字字见血——精读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法;口诵心惟,熟读成诵——背诵法;内省体察,联想想象——体验法;结合实际,研究问题——课题法。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加强阅读训练,为口语表达打下结实的基础。
六、注重对学生激励性评价
口语表达有效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必要手段。《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表达水平。”由此可知,对于口语表达的评价应注意“重激励”。口语表达是在具体动态的交际情景中进行的,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口语表达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是提高口语表达质量的关键,所以“激励”是最好的方法,不但能确保口语表达的顺畅进行,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认定“我能行”,从而放松心态。以积极的态度、流畅的语言大胆交流,让学生的真言、真情、天性、灵性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
七、转变农村家长观念,家校联合,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与家人的生活是十分的频繁的,学生的一举一动好多都是跟家长学来的,农村学生的好多不良的表现是直接和生活有联系的,因此要想改变农村学生的口语表达就必须给家长上课,转变家长的观念,要求家长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家校联合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做表率。
总之,对于口语表达这种特殊的课型,我们教师要更加努力,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准确把握教材,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我想一定能改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好的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农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出版时间:2001年
[2]《语文教学论》李景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12月第3版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李玉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熊开明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