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下游的黄河滩地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黄河下游滩区自然环境相对复杂,加之受到防洪政策、农业活动、村庄建设、生产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较大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严重,影响黄河流域的健康发展.郑州黄河滩地公园规划设计项目通过科学识别黄河嫩滩、二滩和高滩的特征,落实分区、分类施策的三滩生态修复措施,突出黄河滩地原真性和自然特色,完善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全方位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引入沿黄慢行系统与
【机 构】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土人设计第三分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下游的黄河滩地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黄河下游滩区自然环境相对复杂,加之受到防洪政策、农业活动、村庄建设、生产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较大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严重,影响黄河流域的健康发展.郑州黄河滩地公园规划设计项目通过科学识别黄河嫩滩、二滩和高滩的特征,落实分区、分类施策的三滩生态修复措施,突出黄河滩地原真性和自然特色,完善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全方位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引入沿黄慢行系统与休闲创意产业,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获得高品质的文化感知与休闲体验,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统筹应对黄河滩区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绿色发展等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黄河下游滩区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中国的城市建设高强度开发占用水系空间,增大了水系污染负荷,导致以黑臭水体为典型的流域水污染加剧,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本文以广东省深圳市茅洲河(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在充分研判场地现状、全面开展水环境要素摸排的基础上,梳理了流域内入河污水量大、生态基流不足、河底淤积严重、岸线硬化率高等关键问题;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源-网-厂-河”系统理念的生态修复技术框架,建立了水环境综合治理、河流底质栖息环境优化、多目标生态补水及滨水生态修复的全要素治理技术体系,开展了源头海绵城市建设、管网雨污分流、
河湖水生态状况事关民生福祉,而流域是开展河湖水生态治理的最佳单元,为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阶段下河湖水生态治理的发力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在流域单元下从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过程、历史、社会人文与艺术等多维视角,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进行立体认知,并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经济条件及文化底蕴等情况采取差异化策略,以生态与文化为双内核,对流域水生态系统演替、水文化形态演进及大地景观格局演变等多个过程进行动态耦合,合理选择流域、区域、河流廊道、河段等作为工作尺度,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希望藉由本期中流域治理理
5月29日,2021年约翰·柯布共同福祉奖颁奖典礼在线举行,该奖项是世界范围内生态哲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获此殊荣.在颁奖仪式上,杰伊·麦克丹尼尔博士致辞,总结了俞孔坚的景观设计思想和实践;小约翰·博斯维尔·柯布及其他多位学者也对俞孔坚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文是对这些致辞和评价的记录和补充.致辞嘉宾表示,俞孔坚的作品体现的是一条“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途径,将现代的理想生活方式与过去的智慧相结合,指向一种更绿色、宜居的未来.他们认为,在当前生态危机背景下,俞孔坚的景观设
Our present study was to prepare a biomass-supported adsorbents with high adsorptive ca-pacity and high selectivity to prevent the accelerated eutrophication in water body.To this end,different metal hydroxide (La,Zr and Fe) first was successfully loaded
In this work,we employed waste activated sludge (WAS) as carbon source to prepare ul-tra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SSA) biopolymers-based carbons (BBCs) through alkali (KOH)treatment coupled to pyrolysis strategy.Before the pyrolysis process,the involvem
城市粗放式开发促使城镇特色丢失,并促使人居环境愈发趋向“千城一面”.为此,本研究以位于中国不同气候区的县级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其居住街区空间形态为切入点,借助ArcGIS 10.2、SPSS 22与Origin 2021软件对60个代表性居住街区的空间形态以12个形态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借此判别、描述并解读了地域特征的时空差异.研究表明:1)60个样本街区的建设年代与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史变迁存在一定协同性;2)不同气候区的县级城市居住街区空间形态存在差异,可借助街区形状、开发强度、街区规模、
公共景观的持久性是实现社区韧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但其在中国景观设计行业的“前期”规划设计和“后期”运营管理均未得重视.本文引入西方视角下的“看护”概念,通过研究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三个公共景观看护案例,将当代公共景观看护实践勾勒为以景观师对场地的长期责任和主动关心为主要驱动力的场地景观可持续经营,并得出看护概念的内核在于其伦理范畴—景观师(即看护人)对景观和土地的眷恋、责任和关爱,以及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态系统时保持谦逊、敏锐和热忱.案例研究指出,为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制定和落实新的着眼于场地长期
本研究梳理了北大景观和土人设计团队20余年来在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指导下的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设计项目,探索了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在各生态类型区和特殊生境中,以及各种生态过程分析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拓展.由于本研究涉及的近百个实践项目所处生态类型区不同,因此在将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应用于生态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然而,类似生境内的项目需要应对的重点生态问题存在共性.目前,该理论已从最初的面向生物栖息地保护的“试验性”理论,发展到包含所有重要生态过程及其子过程的庞大理论体系.本文重点关注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在区域和城市尺
河岸带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区,是联系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界面,环境胁迫最易富集,河流自然调节也最为活跃,故而也是河流与景观环境耦合的核心部位.然而,水坝的建设及因此形成的水库的运行调节方式使得多数河段单一的河岸界面变成河/库交替的界面,由此对流域水文及水环境,以及流域整体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在探讨河岸带界面概念、界面生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库岸带界面生态设计策略及基本技术框架,并以重庆市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为例,探讨了河/库岸带界面生态系统修复设计实践.该项目从综合要素设计、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与过
在空间规划中,以考古遗址为代表的多维景观历史发展常被忽略.本文通过提出“遗址生境管理”的新概念,将考古学研究与空间规划联系起来.该概念主张通过跨学科方法来帮助构建考古遗址的“遗址生境”,从而将场地中的考古学、美学和生态价值相互融合.作者认为,考古遗址在时间维度,尤其是历史变迁和重要事件中留下的痕迹(即景观史),以及遗址景观的动态变化应被视为空间规划的必要信息.因此,本文指出综合多学科知识的必要性,包括能够反映景观发展和动态变化的学科,如地质学、古生物学、考古学和历史地理学;能够提供地方特征信息的相关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