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成功实践和深刻启示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E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历史性跨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力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进取、拼搏奋进的不懈追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实践,带给我们许多深刻的启示。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接力奋斗出来的。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夺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经过长期奋斗,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些成就深刻彰显了一个百年大党不变的价值坚守、永恒的初心使命,深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深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领导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政治前提。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奋勇前进,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走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坚持发展目标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目标的长期性,又要把握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制定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实现发展目标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充分体现了发展目标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对“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党的十六大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界定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引领位置。党的十九大发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经过持续奋斗,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中华大地已变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坚持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任何科学理论体系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时代的产物。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与演进,不是理论本身的逻辑,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逻辑发展的要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小康社会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研究与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的成果。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是我们党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和现状,在分析总结我国现代化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在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勇气。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认识深化和拓展的重要体现,实际上就是邓小平所构想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具体发展阶段的社会模式,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一条非资本主义的、同时又超越“苏联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因此,小康社会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形态。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前,中国还没有摆脱贫困,人民还没有解决温饱;而今,我们已经如期建成了经济繁荣、政治民主、文化发展、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全面小康。实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翻版,而是成功走出了一条人类历史上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它既突破了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又不照搬西方国家发展模式,是对西方模式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制度选择和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作者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苏胜利
其他文献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党的光荣传统和精神血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到革命老区、红色场馆调研考察时,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期间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对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作出部署,
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推动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同志长期扎根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苏南丘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让农民在家门口“刨金”成为体面职业。近年来,句容市天王镇坚持不懈放大“戴庄经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