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显而易见,学校体育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条件,使每位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心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因此,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锻炼热情,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 初中体育 锻炼习惯
1 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体育锻炼对参与的个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锻炼能够给个体的这些效益并不是凭空产生或通过一、二次的活动可以获得的,它需要个体的亲自参与并加以坚持。因此体育锻炼只有成为习惯才能对人们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我们认为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经常的、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并构成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关于衡量体育锻炼习惯是否形成的检验尺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已成习惯要之锻炼次数不应低于“体育人口”界定线:“即每周锻炼三次,每周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体育锻炼习惯是人们为实现某种锻炼行为的一种“主体需要”。通过对其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的倾向是人们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种重要因素。当学生被某种体育活动本身吸引而产生学习和参与的一种愿望时,就会对新渴求学习或参与的运动项目显示出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意志努力是体育锻炼得以持久的一个根本原因。人们之所以坚持锻炼并获得预期目的,收到生理和心理的效益,是对体育活动有兴趣是基本出发点。事实上很多人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锻炼中很少享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而对体育感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具不完全统计世界上锻炼身体的方法有2万余种,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爱好去发现和培养对某些运动项目的兴趣,体验运动带给自身的快乐,将是引起锻炼行为并得以具有长期精神动力的关键。
2 几个概念的分析
2.1 体育锻炼:是指人体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2.2 习惯: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转变为主体需要的“行为方式”。与熟练技能紧密相连,它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养成,也可以在多次无意义重复中形成,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行为方式。
2.3 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经常的、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并构成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体育锻炼对参与的个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锻炼能够给个体的这些效益并不是凭空产生或通过一、二次的活动可以获得的,它需要个体的亲自参与并加以坚持。因此体育锻炼只有成为习惯才能对人们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4 健康:不是指没有疾病,而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一种良好状态的整体概念。
衡量体育锻炼习惯是否形成的检验尺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已成习惯的锻炼次数不应低于每周锻炼三次,每次时间不得少于60分钟。
3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
在本校1700余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100%的学生对自己的健康非常关注,有90%的同学认为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健康、调节学习,愉悦身心、强健体魄。只有28%的同学经常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类学生基本上都是自己对某个项目有浓厚的兴趣而积极参与,而48%的同学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24%的学生有时锻炼有时不锻炼。认为:体育课内容单一、场地器材受限,有个别教师只注重学习,忽视体育的重要性,这不能适应学生体育个性发展的实际与需要;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人越来越多,认为:教学方法存旧,趣味性不强,一直用一种注入式和被动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在部分学生中产生了厌学体育现象,导致不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较多;无恒心、偷懒等不良心理品质也占一定的原因,多数人反映出来的都是怕苦怕累,很多时候锻炼都处于被动锻炼状态,对升学无指望的学生来说尤为明显,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明显下降,视力下降,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年龄却越来越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应急能力差。
4 针对的问题,体育教师要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培养
3.1 加强理论宣传,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作用意义、目的有深刻的认识。利用体育健康理论课、体育专题讲座、黑板报、校园广播、电视、录像等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目的,真正体会到终生体育对自身的的重大作用。
3.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对整个教学过程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理解并掌握動作的速度快,体育课就能上得生动活泼,教学过程就能进展得顺利。妥善处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特别是教师的示范动作既要赏心悦目,让学生一看就愿意学,想学,又要规范,难易适度,让学生觉得自己也能做。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成功的内心体验,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关键词】 初中体育 锻炼习惯
1 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体育锻炼对参与的个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锻炼能够给个体的这些效益并不是凭空产生或通过一、二次的活动可以获得的,它需要个体的亲自参与并加以坚持。因此体育锻炼只有成为习惯才能对人们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我们认为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经常的、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并构成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关于衡量体育锻炼习惯是否形成的检验尺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已成习惯要之锻炼次数不应低于“体育人口”界定线:“即每周锻炼三次,每周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体育锻炼习惯是人们为实现某种锻炼行为的一种“主体需要”。通过对其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的倾向是人们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种重要因素。当学生被某种体育活动本身吸引而产生学习和参与的一种愿望时,就会对新渴求学习或参与的运动项目显示出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意志努力是体育锻炼得以持久的一个根本原因。人们之所以坚持锻炼并获得预期目的,收到生理和心理的效益,是对体育活动有兴趣是基本出发点。事实上很多人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锻炼中很少享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而对体育感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具不完全统计世界上锻炼身体的方法有2万余种,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爱好去发现和培养对某些运动项目的兴趣,体验运动带给自身的快乐,将是引起锻炼行为并得以具有长期精神动力的关键。
2 几个概念的分析
2.1 体育锻炼:是指人体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2.2 习惯: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转变为主体需要的“行为方式”。与熟练技能紧密相连,它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养成,也可以在多次无意义重复中形成,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行为方式。
2.3 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经常的、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并构成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体育锻炼对参与的个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锻炼能够给个体的这些效益并不是凭空产生或通过一、二次的活动可以获得的,它需要个体的亲自参与并加以坚持。因此体育锻炼只有成为习惯才能对人们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4 健康:不是指没有疾病,而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一种良好状态的整体概念。
衡量体育锻炼习惯是否形成的检验尺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已成习惯的锻炼次数不应低于每周锻炼三次,每次时间不得少于60分钟。
3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
在本校1700余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100%的学生对自己的健康非常关注,有90%的同学认为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健康、调节学习,愉悦身心、强健体魄。只有28%的同学经常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类学生基本上都是自己对某个项目有浓厚的兴趣而积极参与,而48%的同学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24%的学生有时锻炼有时不锻炼。认为:体育课内容单一、场地器材受限,有个别教师只注重学习,忽视体育的重要性,这不能适应学生体育个性发展的实际与需要;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人越来越多,认为:教学方法存旧,趣味性不强,一直用一种注入式和被动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在部分学生中产生了厌学体育现象,导致不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较多;无恒心、偷懒等不良心理品质也占一定的原因,多数人反映出来的都是怕苦怕累,很多时候锻炼都处于被动锻炼状态,对升学无指望的学生来说尤为明显,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明显下降,视力下降,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年龄却越来越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应急能力差。
4 针对的问题,体育教师要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培养
3.1 加强理论宣传,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作用意义、目的有深刻的认识。利用体育健康理论课、体育专题讲座、黑板报、校园广播、电视、录像等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目的,真正体会到终生体育对自身的的重大作用。
3.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对整个教学过程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理解并掌握動作的速度快,体育课就能上得生动活泼,教学过程就能进展得顺利。妥善处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特别是教师的示范动作既要赏心悦目,让学生一看就愿意学,想学,又要规范,难易适度,让学生觉得自己也能做。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成功的内心体验,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