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很多设计性实验涉及电表内阻的测量。中学物理测量电表内阻的常见方法有伏安法、半偏法、替代法、比较法等,本文拟就这四种方法详细讲解。
两点说明:①电学实验中涉及到电表一般都不是理想电表,其内阻不可忽略,这是电学实验题与恒定电路计算题目的区别。②电表在实验电路中有着“双重身份”——既是电表也是定值电阻。很多实验设计由此展开,既能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又不脱离中学物理学习内容,常考常新,这是高考命题对“测量电表内阻”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
一、根据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电表内阻
【原理】 R=
【设计思路】 待测电压(流)表本身可以显示实验中自身的电压(流)值,那么再利用其它电表辅助,获得待测电表的电流(压),就可以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表内阻。必要时,还要利用定值电阻。
1. 电压表内阻RV待测
【方案一】待测电压表与电流表组合
将待测电压表与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如图1,设电压读数为U、辅助电流表读数为I,则RV= 。
【方案二】待测电压表V与电压表V/组合。
⑴若辅助电压表的V/内阻V/已知,则将待测电压表与辅助电压表串联接入电路即可,如图2,设辅助电压表读数为U/、待测电压表读数为U,则RV= = R/
⑵若辅助电压表V/内阻未知,还须借助一个定值电阻,已知其阻值为R0,如图3,设待测电压表读数为U,辅助电压表V/读数为U/,则RV= = = R0
2. 电流表内阻待测
【方案一】待测电流表A与电压表V组合
(1)若待测电流表量程与辅助电压表量程匹配,直接将两表并联如图4,设两表示数分别为I和U,则RA= ;
(2)若两表量程不匹配,则还需引入定值电阻R0,如图5,有RA= -R0。
【方案二】待测电流表与辅助电流表A1组合
(1)若已知A/内阻为R/,且量程匹配,则直接把两表并联即可。如图6,设待测电表读数为I,辅助电流表读数为I/,则RA=
(2)若辅助电流表内阻未知,须引入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一般为电阻箱),如图7,设待测电表示数为I,辅助电表示数为I/,有RA= R0
二、根据误差理论,用半偏法测电表内阻。
1. 电流半偏法
如图8,先只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满偏,示数Ig。保持R1不变,再闭合S2,调节R2,使电流表指针半偏。如果电流表G的内阻Rg<<R1,那么,R2的接入对整个电路总电阻的影响很小,我们忽略这个影响,认为电路总电阻没有改变;根据欧姆定律,总电流也不变,仍为Ig;则当电流表指针半偏时,R2中电流I2=Ig- Ig= Ig,两条支路电流相等,根据并联电路特点,电路也应相等,即R2=Rg
误差分析:实际上,R2接入电路会使整个电路总电阻减小,致使总电流增大,I/>Ig;当电流表半偏时,R2所在支路电流I2=I/- Ig> Ig,所以,此时R2<Rg。即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在设计原理上是存在误差的,总有R测<R真(测量值偏小)。
2. 电压半偏法
如图9,将电阻箱R0调至零欧姆,再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满偏值Ug;然后保持P不动,调节电阻箱R0,使电压表指针半偏。如果R<<Rv,则R0的变化对电路的电阻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认为待测电表所在支路电压Ua p不变,依然等于满偏电压Ug;当电压表指针半偏时,R0两端电压U0=Ug- Ug= Ug,根据串联电路特点,此时应有R0=RV
【误差分析】实际上,增大R0使a、P两点间总电阻增大,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特点,当电压表半偏时,Uap>Ug,则R0两端电压U0=Uap- Ug> Ug,此时应有R0>RV,即R测>R真(测量值总偏大)
【说明】半偏法实验中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多次测量不能减小此误差,只有改造电路结构,完善测量原理才可以减小或者消除这个误差。
3. 没有系统误差的半偏法
【方案一】在分压电路的基础上,再引入一块电压表。
如图10,G为待测电表,mV为毫伏表,R0为电阻箱,R′为保护电阻。实验开始时,R′调至最大阻值,R0调到零。先调节R和R′,使G的指针满偏(通过它的电流为Ig)记下毫伏表mV的读数U,再调节R0和R,使G的指针达到半偏,而毫伏表mV的读数不变,这时电阻箱示数R0严格等于G表内阻。
【方案二】在分压电路的基础上,再引入一块电流表。
如图11,G为待测电表,μA为微安表,R0为电阻箱,R′为保护电阻。实验时,先断开S2、闭合S1,调节R和R′,使G表指针达到满偏,记下微安表的读数I。闭合S2,调节R0和R,使G表指针达到半偏,而微安表μA读数仍为I。这时G表与电阻箱R0中的电流相等,均为 I,根据并联电路电流分配特点,有Rg=R0
三、等效替代法
(04年北京卷第22题)如图12,A1为待测电表,R1、R2、A2为辅助电阻和辅助电表,R3为保护电阻。实验时,先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接a,调节R2,记下某时刻A2示数;再保持R2不变,把开关S2拨到b,调节R1,当A2示数与上面步骤相同时,电阻箱R1的阻值严格等于待测电流表的内阻。
四、比较法
(05年全国2卷)如右图,mA表内阻待测,R1 R2 电阻已知,电源内阻不计,闭合k1、k2,记下电流表读数I1;打开k2,记录电流表读数I2,比较两次读数,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列等式很容易计算mA表内阻。
五、经典试题赏析
【例】(2000年全国)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电流表A1(量程10mA ,内阻r1待测、约 40 Ω)
电流表A2(量程 500 μ A ,内阻r2=750 Ω)
电压表V(量程 10V ,内阻r3=10k Ω )
电阻R1(阻值约 100 Ω,做保护电阻用 )
滑动变阻器R2(总阻值约 50 Ω )
电源 E (电动势 1.5V ,内阻很小)
电键、导线若干
⑴画出电路图,表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⑵若选测量数据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r1=,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解析】题目提供了两块辅助电表,故首先判断要利用伏安法测r1。初步判断有三种方案,电路如图A、B、C。
【方案A】测量原理没有问题,只是不具备操作的可行性。显然A1满偏电压大约是0.4V,这个电压对量程是10V的电压表而言,指针几乎不偏转。排除方案A
【方案B】有两个问题。一是电流表A2比电流表A1的量程小得多,会带来电流的测量误差。二是若在R处接入定值电阻,理论上只能测一次;若接滑动变阻器,则无法测量。由此,排除方案B
【方案C】注意到电流表A2内阻已知(r2=750Ω),电流表A2的示数与其内阻的乘积即为电流表A1的电压,且电流表A1的满偏电压约为 0.4V ,电流表A2的满偏电压约为 0.375V ,两者完全可以比拟。方案C可行!
最后,完整电路图,画上电源和保护电阻即可。
【答案】(1)电路如图14所示
(2)r1= r2
【试题评价】该题中,学生的最大障碍,也是题目最大的亮点——安培表当作做伏特表用!
(审稿:陶澄编校:李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两点说明:①电学实验中涉及到电表一般都不是理想电表,其内阻不可忽略,这是电学实验题与恒定电路计算题目的区别。②电表在实验电路中有着“双重身份”——既是电表也是定值电阻。很多实验设计由此展开,既能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又不脱离中学物理学习内容,常考常新,这是高考命题对“测量电表内阻”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
一、根据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电表内阻
【原理】 R=
【设计思路】 待测电压(流)表本身可以显示实验中自身的电压(流)值,那么再利用其它电表辅助,获得待测电表的电流(压),就可以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表内阻。必要时,还要利用定值电阻。
1. 电压表内阻RV待测
【方案一】待测电压表与电流表组合
将待测电压表与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如图1,设电压读数为U、辅助电流表读数为I,则RV= 。
【方案二】待测电压表V与电压表V/组合。
⑴若辅助电压表的V/内阻V/已知,则将待测电压表与辅助电压表串联接入电路即可,如图2,设辅助电压表读数为U/、待测电压表读数为U,则RV= = R/
⑵若辅助电压表V/内阻未知,还须借助一个定值电阻,已知其阻值为R0,如图3,设待测电压表读数为U,辅助电压表V/读数为U/,则RV= = = R0
2. 电流表内阻待测
【方案一】待测电流表A与电压表V组合
(1)若待测电流表量程与辅助电压表量程匹配,直接将两表并联如图4,设两表示数分别为I和U,则RA= ;
(2)若两表量程不匹配,则还需引入定值电阻R0,如图5,有RA= -R0。
【方案二】待测电流表与辅助电流表A1组合
(1)若已知A/内阻为R/,且量程匹配,则直接把两表并联即可。如图6,设待测电表读数为I,辅助电流表读数为I/,则RA=
(2)若辅助电流表内阻未知,须引入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一般为电阻箱),如图7,设待测电表示数为I,辅助电表示数为I/,有RA= R0
二、根据误差理论,用半偏法测电表内阻。
1. 电流半偏法
如图8,先只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满偏,示数Ig。保持R1不变,再闭合S2,调节R2,使电流表指针半偏。如果电流表G的内阻Rg<<R1,那么,R2的接入对整个电路总电阻的影响很小,我们忽略这个影响,认为电路总电阻没有改变;根据欧姆定律,总电流也不变,仍为Ig;则当电流表指针半偏时,R2中电流I2=Ig- Ig= Ig,两条支路电流相等,根据并联电路特点,电路也应相等,即R2=Rg
误差分析:实际上,R2接入电路会使整个电路总电阻减小,致使总电流增大,I/>Ig;当电流表半偏时,R2所在支路电流I2=I/- Ig> Ig,所以,此时R2<Rg。即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在设计原理上是存在误差的,总有R测<R真(测量值偏小)。
2. 电压半偏法
如图9,将电阻箱R0调至零欧姆,再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满偏值Ug;然后保持P不动,调节电阻箱R0,使电压表指针半偏。如果R<<Rv,则R0的变化对电路的电阻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认为待测电表所在支路电压Ua p不变,依然等于满偏电压Ug;当电压表指针半偏时,R0两端电压U0=Ug- Ug= Ug,根据串联电路特点,此时应有R0=RV
【误差分析】实际上,增大R0使a、P两点间总电阻增大,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特点,当电压表半偏时,Uap>Ug,则R0两端电压U0=Uap- Ug> Ug,此时应有R0>RV,即R测>R真(测量值总偏大)
【说明】半偏法实验中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多次测量不能减小此误差,只有改造电路结构,完善测量原理才可以减小或者消除这个误差。
3. 没有系统误差的半偏法
【方案一】在分压电路的基础上,再引入一块电压表。
如图10,G为待测电表,mV为毫伏表,R0为电阻箱,R′为保护电阻。实验开始时,R′调至最大阻值,R0调到零。先调节R和R′,使G的指针满偏(通过它的电流为Ig)记下毫伏表mV的读数U,再调节R0和R,使G的指针达到半偏,而毫伏表mV的读数不变,这时电阻箱示数R0严格等于G表内阻。
【方案二】在分压电路的基础上,再引入一块电流表。
如图11,G为待测电表,μA为微安表,R0为电阻箱,R′为保护电阻。实验时,先断开S2、闭合S1,调节R和R′,使G表指针达到满偏,记下微安表的读数I。闭合S2,调节R0和R,使G表指针达到半偏,而微安表μA读数仍为I。这时G表与电阻箱R0中的电流相等,均为 I,根据并联电路电流分配特点,有Rg=R0
三、等效替代法
(04年北京卷第22题)如图12,A1为待测电表,R1、R2、A2为辅助电阻和辅助电表,R3为保护电阻。实验时,先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接a,调节R2,记下某时刻A2示数;再保持R2不变,把开关S2拨到b,调节R1,当A2示数与上面步骤相同时,电阻箱R1的阻值严格等于待测电流表的内阻。
四、比较法
(05年全国2卷)如右图,mA表内阻待测,R1 R2 电阻已知,电源内阻不计,闭合k1、k2,记下电流表读数I1;打开k2,记录电流表读数I2,比较两次读数,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列等式很容易计算mA表内阻。
五、经典试题赏析
【例】(2000年全国)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电流表A1(量程10mA ,内阻r1待测、约 40 Ω)
电流表A2(量程 500 μ A ,内阻r2=750 Ω)
电压表V(量程 10V ,内阻r3=10k Ω )
电阻R1(阻值约 100 Ω,做保护电阻用 )
滑动变阻器R2(总阻值约 50 Ω )
电源 E (电动势 1.5V ,内阻很小)
电键、导线若干
⑴画出电路图,表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⑵若选测量数据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r1=,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解析】题目提供了两块辅助电表,故首先判断要利用伏安法测r1。初步判断有三种方案,电路如图A、B、C。
【方案A】测量原理没有问题,只是不具备操作的可行性。显然A1满偏电压大约是0.4V,这个电压对量程是10V的电压表而言,指针几乎不偏转。排除方案A
【方案B】有两个问题。一是电流表A2比电流表A1的量程小得多,会带来电流的测量误差。二是若在R处接入定值电阻,理论上只能测一次;若接滑动变阻器,则无法测量。由此,排除方案B
【方案C】注意到电流表A2内阻已知(r2=750Ω),电流表A2的示数与其内阻的乘积即为电流表A1的电压,且电流表A1的满偏电压约为 0.4V ,电流表A2的满偏电压约为 0.375V ,两者完全可以比拟。方案C可行!
最后,完整电路图,画上电源和保护电阻即可。
【答案】(1)电路如图14所示
(2)r1= r2
【试题评价】该题中,学生的最大障碍,也是题目最大的亮点——安培表当作做伏特表用!
(审稿:陶澄编校:李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