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来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常见类型及病原谱分布,为临床预防和经验性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

方法

对2016至2019年期间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出生72 h内的新生儿送检细菌培养的标本与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母亲围生期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

结果

共纳入351例新生儿,分离出的373株病原菌,分别来自血培养(202株,54.2%)、痰液(63株、16.9%)、胃内容物(58株、15.5%)、中段尿(27株、7.2%)、眼分泌物(11株、2.9%)、气管导管(10株、2.7%)和腹水(2株、0.6%)。共分离出41种病原菌,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97株、26.0%),其次是无乳链球菌(76株、20.4%)、表皮葡萄球菌(39株、10.5%)、溶血葡萄球菌(23株、6.2%)、肺炎克雷伯菌(22株、5.9%)。有43名母亲发生过围生期感染,且病原菌与其新生儿一致,包括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产单核李斯特菌、解没食子酸菌链球菌、热带念珠菌及粪肠球菌,分离自宫颈、胎膜、血培养和羊水。

结论

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产单核李斯特菌、念珠菌等是引起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们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肺炎、泌尿道感染、结膜炎等疾病,建议孕产妇在围生期及临产前送检宫颈分泌物病原学检查,妊娠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应及时排除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孕产妇的病原学结果将对新生儿经验性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EBUS-TBNA)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疑似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29例,男31例,年龄(52.49±6.03)岁,术前应用超声电子内镜及超声活检针,
随着化疗的进展、保肢技术的推广和影像技术的提高,保肢治疗联合新辅助化疗已成为骨肉瘤的主要治疗选择。这项治疗策略涉及骨肉瘤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目前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初诊时转移性骨肉瘤的诊断和处理、化疗不敏感患者的治疗、一线与二线化疗药物的选择、复发患者的处理、保肢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假体失败的原因与处理等。需要建立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共同提高骨肉瘤的诊断正确率、手术成功率,减少误诊、手术并发症、转移及复发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活动功能。本文强调多学科协作诊疗的重要性,就骨肉瘤的临床特点、
下丘脑综合征系由多种病因累及下丘脑所致的疾病,临床表现及原因多样,本文就1例垂体微腺瘤导致下丘脑综合征临床病例报道并行文献复习。
目的精索静脉曲张(VC)的最佳手术方式尚不清楚,目前临床医生最常开展的是腹腔镜和显微镜手术。本研究旨在对比VC患者术前及术后精液指标、症状改善、并发症等方面数据,探讨显微镜手术疗效是否优于腹腔镜手术。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V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显微镜组和腹腔镜组,每组35例。显微镜组患者年龄(22.56±5.11)岁,腹腔镜组患者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