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六章(外一首)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抵达榆林,我首先进入的是一场不被
  理解的风,高原、黄土和孤零零的树
  都在风中获得了
  暂时停顿,我替
  它们摇曳,替它们喊出几只鸟,当鸟
  冲天而起,整个碧空显得安静而宽容
  现在我深深陷进
  丘壑之中,地表
  和瓦砾都在等待迟到的雪,等待着雪
  落在中国,落在前代,雪则等待着我
  落在傍晚,和它
  一起,将无处皈依的钟声,收拾干净
  二
  多么准确啊,当落日回身,整个高原
  露出干净挺拔的
  骸骨,我不言语,我只有储存在黄土
  里面的蝃蝀之声,这些声音不会收留
  什么东西,除了
  面具,它可以容忍草木丛生,容忍被
  时间抛弃的饰物,一次一次挂满淋漓
  且又固执的人世
  我坚持认为高原是悄悄隆起的,其中
  堆满苍茫的人心以及百无聊赖的隐私
  三
  黄土练习修建自己。秦长城和沙地柏
  在人间汇合,又蜿蜒消失。没有什么
  值得留恋,包括
  比尘埃还低的动物,它们打洞、生育
  用对自身的怜悯完成宇宙间最原始的
  更替。没有人能
  获得一切,道路辗转向前又迅速退后
  一阵阵风搬运着沙丘,里面有无数个
  灵魂在反复醒睡
  我坦然接受这种
  搬运,在这里人人都会分解聚拢,并
  在无望的时光中变成无数流动的山体
  四
  正午,一个诺大的国家就在我的脚下
  黄土中,有苦难,有辉煌,也有很多
  紋饰在石头上面
  窃窃私语。它们
  在谈论什么?万千生灵的去向,还是
  陶罐里面有没有果腹的黍粟?在宫殿
  入口,有人点燃
  一支香烟,缕缕烟丝和他无端的想法
  迅速溶解在草里。现在,城堡、公元
  和我有相同的忧伤,寒风吹过,那些
  被击碎的头盖骨,还怀着辽阔的怯意
  五
  在高家堡。时光
  如此缓慢,尚容不下一颗木制的人心
  我们自石峁古城而来,鲜花、野果和
  某种贪恋都瞬间
  失去意义。两个老人窝在街角,一只
  纹路斑驳的猫望了望他们,又无声地
  拐入虚掩的光影
  这些光影注定和
  我们一样领受着尽头,并在日落之后
  被逐一熄灭的灯火宽恕:我喜欢一切
  琐小,也和不经意的流逝,保持亲昵
  六
  这条河一定知道整座山和时间的秘密
  在龙泉山上眺望
  暮色匆忙,植被
  完全不需要生机。河水已被冰冻覆盖
  星星和一切往事拒绝出入。但我猜想
  河床之上,有鱼
  手持鳞片,在两个世界里面游来游去
  这座秃山,让我心生悲悯又无限欢喜
  秘密不需破解:它比我提前来到这里
  石峁古城
  一个国家会从哪里出发,高原、黄土
  还是一年一回头的荒草
  但我坚信,这些一定是终点。
  在石峁古城,北风为
  万物的法则,而我为自己的,当我在
  荒废的城墙前
  矗立,一组破碎的头颅
  如此平和安静,以至于我忘记了喊疼
  我能感受到的,都保存在短暂中,都
  和永恒无关。抬起头来
  白云深不可测
  却清晰地留住了一只烈鸟飞过的痕迹
  一种浩渺的蓝,则持续献出简单之物
  我看到了故国
  看到了无数石头将自己
  视为旅途,看到了一些纹饰喃喃自语
  仿佛语言是这样一座寺庙:它收容着
  慈悲、命运、罪孽,又
  一一送往人间
  现在,我就是一座古城
  我有四千年的风景,也有悠长的一瞬
  我站在这里,黄土,是另外一种时间
  李瑾,有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发表,著有诗集《人间帖》等多部。
其他文献
不知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一颗桃核落在了我家院子西南角的蒿草中,长出了一颗小桃树,一出世便被雨露滋润着,随风摇曳,任性地疯长。  这棵桃树主干长到三尺高的地方便分杈了,一枝斜着伸向东北方向,两枝平行着向西南方向发展。三条枝干生出许多枝条,青绿绿的叶子在枝条上闪着油光,形成了一个偌大不规则的树冠。  老人们常说,桃三年杏四年核桃树长五年就结果了。可我家这颗桃树长了好多年,树身都碗口粗了还不开花挂果。要
期刊
一  城墙破,梁柱倾  宫殿已毁,美一一散佚草野  珠宝、玉器、绸缎、字画……  遗址上,枯枝间,回荡着幽灵一样的叹息  二  此地一定有惊心动魄的美  但此美需要勘探,需要掘地三尺  然后是考古学一样的深入  然后惊艳,窥见耀眼的一线美之光芒  三  走过曾经的古战场  泥土也是沉甸甸的  泥土也有重金属的味道  曾经有多少青铜兵器埋在地下啊  四  展览馆外,隐隐袭来的花香  侵入遗址的每一个
期刊
石峁的夜是绿色的轮廓  树木与花草静静生长  鸟儿和鸟儿不一样  但是都知道  曙光就要来临  婉转鸣叫  所有的一切  都是原煤的祖先  然后  并非心甘情愿的沉寂  耐心等待  时刻准备燃烧  石峁的夜是被風吹散的  壁画开始了每一天的熠熠生辉  年轻的女人嬉笑打闹  玉还仅仅是玉本来的模样  纯朴 干净 温润  星月斗转  历史  扇形排列  散落的残片 破损的头盖骨  石砌的院墙落寞在黄昏
期刊
一  戊戌冬月的陕北神木,此时原上  不见一片雪的踪迹。晴光之下  干冷的朔风,横吹着梁峁褐灰的荒草  横吹着一座上古文明的三重石头城  它宏大的堆垒,衰圮中透出静穆英雄气  我看见一条灰白土路的巨蟒伸向远方  皇城台上,那杆隐隐摇动的火苗似的旗子  是石峁考古队的定向标,还是恍惚间,   古石峁人  围猎时的一丛野火,那丛野火一明一灭的红  远比塔克拉玛干沙漠采油井架的火舌更迷人  二  我来到
期刊
1  不知为什么,每当一写到村子,村前的沟壑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眼前——好像沟壑与村子冥冥之中有着某种隐秘的关联。  我的村子高踞在黄土高原,北临黄河,东面和西面都是驰骋纵横的高原丘陵,南面被一道深深的沟壑挡住了去路。如果从高空俯瞰的话,村子就像座孤岛。很多年前,就听爷爷说过村子搬迁的原因,当时土匪比较多,族人就商议,把村子搬到这土塬上。沟壑横亘在村前,犹如一道自然屏障保护着村子。  村子搬到了土
期刊
徐敬亚在《一年只读一首诗——2018中国诗歌年选序》中不乏担忧和激愤地写到:  现在的诗太多了,太多了。  昔日的诗歌刊物并没有什么增加,出版的诗集却一定比从前多之又多。可观的是诗已经通了电。在网络上,诗成了汪洋大海。最可怕的是,诗早已悄悄进入了手机,钻进微博、微信,无孔不入地侵入了不匹配的生活。  与我们迎面相逢的这个电子旋转时代,每一天都呈现出前无古人的、急切加倍加速的态势。李白与杜甫一生阅读
期刊
石峁遗址  有时候听比看重要  在石峁遗址,仿佛在沉重的石墙下压着  一种声音——微弱但依然  能够分辨——在石峁遗址  现代退回到远古——  感觉四千多年前人类生活的情状并非虚幻  而是非常具体:石墙、石道、台基和房基  甚至连灶塘里的灰烬都在  ……此刻我就踩在它的鼓点上  一种遥远的生活的鼓点  热热的  像心跳——  并非无奈的……那袅袅的炊烟熄灭了  四千多年  那最后的烟火曾照亮过一个
期刊
一  咯咯咯,呵呵呵……深夜,银铃般的笑声一阵接一阵,当熟睡的柱子被这笑声吵醒,他就像个燃着的炮仗,一翻身跳下床就朝燚儿的床扑过来。  燚儿是个癔症者。燚儿不仅这样半夜咯咯咯地笑影响柱子睡觉,有时柱子半夜起来撒尿或是天不亮起来上学,还会发现燚儿坐在家门外的小榆树和柴火垛上。每当这样的时候,柱子总感觉有无数的鬼影环绕在四周,他总是瞬间就湿透了衣裳。因为燚儿总是说,是无头的兵叔叔把她放在上面,让她看他
期刊
一  越来越大的风,冲撞破碎的石头、  完整的石头、哭泣的石头、沉默的  石头。  冲撞贫穷的石头、富贵的石头、  被砌死的石头、被推倒的石头,  被雕刻的石头,被摔碎的石头……  二  越来越大的风,堵住了石头欲说出的  那些喧嚣、云锦和伏在城池中细小  密集的睡梦。  无人留意时,它转身摁住了荒草和  云朵的低语:神木新鲜,石峁陈旧。  一切失散的阴影,正在寻找彼此  残缺的部分。  三  城
期刊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盡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大鹏留下羽翼  历史留下泥尘  象的腿刚露出半截  马啊,你就现形了  你把夏朝周朝给活生生地拽回来  把两千年前皇城台上吹响鹿角的人  给唤醒了  石峁! 回来。  残骸下,祭坛上的冷光依然晃动吗  城墙边被砍下的少年的头颅还在哭泣吗  我只听见所有生命都在喊自己的娘  生者喊,死者也喊  娘为了应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