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股市异常波动,从最高点5178点骤降到最低点3373点,尤其是2015年6月15日至7月3日,三周时间,大盘狂泻不止,个股跌跌不休,股民账面上财富不断蒸发。据同花顺提供数据显示,这三周股市人均亏损41.30万元。截至7月8日,有超过1400家上市公司股票停牌,两市停牌股票占比超过50%,分析人士认为,此规模的停牌潮为A股历史所罕见。
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但是自“6·15”以来的下跌,指数下行速率之快,个股下跌幅度之大,在A股历史上都极为少见,业内人士认为这已经不是因为积累了较大涨幅的自然调整,而是猝不及防的股市异常波动。正因如此,政府才出台了史无前例的救市政策。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此间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上半年经济虽然下行压力加大,但总体平稳。7月15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GDP实现7%平稳增长,在世界范围内仍属于中高速增长,且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量涌现。而眼前股市的断崖式下跌,完全背离经济基本面。笔者以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监管部门面对全新的监督局面,显得笨拙滞后,迅猛发展的金融创新与落后的监管之间的不对称令问题凸显。
自十八大以来,金融的改革创新进入了“快车道”,从新三板、沪港通、互联网股权众筹、债券类产品P2P、融资融券的推出,到正在研究的战略新兴版、注册制、资产证券化、社保基金入市等系列改革,决策层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开展金融创新、发展虚拟经济的决心,也确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然而,无论是债券类产品P2P,还是新三板,都可谓泥沙俱下。近两年,P2P“跑路门”事件频频发生;“新三板”的信息披露制度不严谨,令暴涨暴跌时有发生。营造宽松的环境不等于对制度建设的漠视,金融监管松懈对风险的监管,可能会导致系统性的风险产生和加剧。
就此次股市异常波动而言,今天的中国股市已不同于以往,出现了“两融业务”——其中融资交易就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资金用于证券买入,并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融券交易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证券卖出,在约定的期限内,买入相同数量和品种的证券归还券商并支付相应的融券费用,说白了都是利用杠杆进行投资。“两融”是一种金融外创新,其推出有利于提高市场交易活跃度,由此股市迅速形成了所谓的“杠杆牛市”,或者说“人造牛市”。
但杠杆是一柄双刃剑,它能将沉重的熊市撬上天去,成为所谓的“疯牛”,也能在去杠杆后,把一头疯牛瞬间变成一头疯熊。换言之,之所以股市疯涨到泡沫巨大,是因为加杠杆;而此期间监管部门对杠杆没有完成有效控制,让股市脱离“慢牛”预期,于是变成了“疯牛”。监管部门下猛药去杠杆,可是由于没有在股指相对较低的位置去杠杆,用力过猛,矫枉过正,造成极大的杀伤力,大量融资盘被平仓,市场极度恐慌,从而引发“踩踏”现象。当监管部门意识到了去杠杆过于粗暴,允许融资融券合约展期、优化融资融券客户担保物违约处置标准和方式,予以补救,市场早已恐慌情绪蔓延,元气大伤。
这其实就是迅猛的金融创新与相对滞后的监管带来的问题。本来融资融券这样的金融创新是值得期许的,但是,监管不当却有可能酿成金融危机。因此,面对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监督部门亟待提高监管水平,不仅仅是监管制度要及时跟上,在实施监管措施时更要反应及时,抓住要点,把控得当。
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但是自“6·15”以来的下跌,指数下行速率之快,个股下跌幅度之大,在A股历史上都极为少见,业内人士认为这已经不是因为积累了较大涨幅的自然调整,而是猝不及防的股市异常波动。正因如此,政府才出台了史无前例的救市政策。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此间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上半年经济虽然下行压力加大,但总体平稳。7月15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GDP实现7%平稳增长,在世界范围内仍属于中高速增长,且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量涌现。而眼前股市的断崖式下跌,完全背离经济基本面。笔者以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监管部门面对全新的监督局面,显得笨拙滞后,迅猛发展的金融创新与落后的监管之间的不对称令问题凸显。
自十八大以来,金融的改革创新进入了“快车道”,从新三板、沪港通、互联网股权众筹、债券类产品P2P、融资融券的推出,到正在研究的战略新兴版、注册制、资产证券化、社保基金入市等系列改革,决策层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开展金融创新、发展虚拟经济的决心,也确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然而,无论是债券类产品P2P,还是新三板,都可谓泥沙俱下。近两年,P2P“跑路门”事件频频发生;“新三板”的信息披露制度不严谨,令暴涨暴跌时有发生。营造宽松的环境不等于对制度建设的漠视,金融监管松懈对风险的监管,可能会导致系统性的风险产生和加剧。
就此次股市异常波动而言,今天的中国股市已不同于以往,出现了“两融业务”——其中融资交易就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资金用于证券买入,并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融券交易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证券卖出,在约定的期限内,买入相同数量和品种的证券归还券商并支付相应的融券费用,说白了都是利用杠杆进行投资。“两融”是一种金融外创新,其推出有利于提高市场交易活跃度,由此股市迅速形成了所谓的“杠杆牛市”,或者说“人造牛市”。
但杠杆是一柄双刃剑,它能将沉重的熊市撬上天去,成为所谓的“疯牛”,也能在去杠杆后,把一头疯牛瞬间变成一头疯熊。换言之,之所以股市疯涨到泡沫巨大,是因为加杠杆;而此期间监管部门对杠杆没有完成有效控制,让股市脱离“慢牛”预期,于是变成了“疯牛”。监管部门下猛药去杠杆,可是由于没有在股指相对较低的位置去杠杆,用力过猛,矫枉过正,造成极大的杀伤力,大量融资盘被平仓,市场极度恐慌,从而引发“踩踏”现象。当监管部门意识到了去杠杆过于粗暴,允许融资融券合约展期、优化融资融券客户担保物违约处置标准和方式,予以补救,市场早已恐慌情绪蔓延,元气大伤。
这其实就是迅猛的金融创新与相对滞后的监管带来的问题。本来融资融券这样的金融创新是值得期许的,但是,监管不当却有可能酿成金融危机。因此,面对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监督部门亟待提高监管水平,不仅仅是监管制度要及时跟上,在实施监管措施时更要反应及时,抓住要点,把控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