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稔又名铺地锦,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的匍匐状灌木,是一种集药用、观赏和保健于一体的优良地被植物,由于其叶、花、果均具有较好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上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地稔的果实利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地稔果实为球状浆果, 直径在0.5~1.5cm,每年7~9月份分批成熟,成熟的果实外皮深紫色,果肉呈红色,是良好的天然红色素原料,且果实酸甜适口,很受孩童的欢迎,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地稔一直处于野生资源利用状态,其果实小而少,商品率低,利用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必需进行地稔果的人工栽培,以利于地稔的产业开发。
一、地稔果的利用
1.食用
地稔果为多汁类浆果,果实含水量达90%左右,石冬梅等对地稔果实的营养成分进行的分析发现,成熟果实总糖含量为3.28%,其中还原糖含量达3.16%,因此具有一定的甜度,总酸含量为0.25%,又具有一定的酸度,糖酸比为13.12,说明酸甜合适,口感较佳。地稔果实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其Vc的含量达24g.kg-1,与香蕉和梨相当。花青甙是一种具有去除自由基,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的物质,地稔果中花青甙含量为295.9 g.kg-1,较绝大多数的水果高。地稔果中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矿质元素,其中,测出的氨基酸种类有16种,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含量达倒每100克鲜果56mg,是大米和小麦含量的2倍左右。而且,地稔果的矿质元素也比较齐全,尤其是钾和钙的含量较高,分别达到了10.71 g.kg-1和7.33 g.kg-1,而钠的含量较低,表现出高钾低钠的特点, 这有利于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同时, 地稔果中的钙含量可以媲美于牛奶,是天然的補钙食品。
2.提取色素
地稔果含有大量的花青素类红色素,色价高达190,该色素抗氧化和还原能力较弱,但对空气中的氧稳定性强,对热和光也有较强的稳定性。地稔果色素用水或乙醇就可提取, 提取工艺简单, 成本低廉,提取出的红色素无毒, 有浓郁的果香味, 在酸性条件下颜色鲜艳, 性质较稳定,可广泛应用于饮料、酒水、糖果和点心的着色,是一种天然的食用色素。
二、地稔果高产栽培技术
1.选择栽培种
由于尚无人工培育的地稔品种,种质资源从野外的野生状态下获取,然而,在不同的环境中,野生种质受不同因素的外界条件影响,生长态势表现不同,因此,选择种质的时候应选择生长速度快,开花量大和果实较大的品种, 以免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2.选地整地
地稔虽然可在山坡地、采伐地、河边堤岸、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等酸性贫瘠的红壤旱地上种植,但长势较慢,开花量和果实较小,影响其观赏和食用价值,因此,宜选用地势较高、不易积水、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栽培。在江西整地起垄应于3月下旬开始,整地时打碎土块, 耙细耧平, 然后做宽120cm、高10~20cm 的垄,田间做好“三沟”,防渍排涝。
3.繁殖和移栽
地稔繁殖方法多样, 可以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 也可切割或扦插繁殖等无性繁殖,为加快地稔生长速度,一般采用切割的繁殖方式,在清明节前后选择生长势强的地稔植株,用铁铲划分成10×10cm的方块,带土按30×30cm的规格进行移,栽植时选阴雨天或早、晚阳光不强的时候为佳, 栽好后压实并浇定根水,若有条件,可以用遮阳网离地表20厘米高遮阴,可以有效提高移栽地稔的成活率。
4.施肥技术
地稔为低耗肥植物,一般在栽植前结合整地每公顷施用尿素75kg、钙镁磷肥300kg、氯化钾45kg作基肥。栽植后每30天, 视地稔植株的生长情况,在地稔的行间浇1次稀释的人粪尿或1%的尿素水溶液1500kg/hm2,蕾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应结合浇肥每公顷施磷酸氢二钾15kg,硼酸2.25kg,以增加开花量和提高结实率。地稔移栽当年植株生长比较缓慢,容易滋生杂草,因此要定期除草,直到地稔全部覆盖地表后,则其他杂草很难侵入,以后只需定期人工拔除一些长势强,株型高大的杂草即可。
5.水分管理
南方地区雨量充沛。但季节分配极为不均,降雨集中在4~6月,这个时间地稔栽培应及时清沟排水,防涝防渍,而到7~9月,则高温干旱,雨量稀少,季节性干旱严重,虽然地稔的自然生长环境对水分要求不高,但严重的干旱同样会导致结实率降低、果实开裂等,又需要进行一定的补水,总之,在地稔工栽培中要保持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地表湿不可见明水,干不开裂为度。
6.病虫害防治
地稔人工栽培中尚未见到发生病虫害,一般不需进行药剂防治。
7.适时收获
地稔果实的成熟期不一致,在江西每年约7~9月陆续成熟,当地稔果实外皮呈黑色,果蒂和果肉紫红色时,才可以分期收获,收获过早,果实淡而无味,过迟则容易开裂或烂果,均会影响果实的商品品质。
8.安全越冬
移栽当年的地稔主根生长不长,主要以匍匐根为主,匍匐根一般生长在地表,抗冻能力较弱,在温度较低时(≤-4℃)会导致地稔整株死亡,不能安全越冬,可以在低温到来以前在地稔植株表层铺一层地膜或覆盖一定量的稻草,有利于提高地温和防止冰雪直接接触地稔叶片造成的伤害,可有效提高地稔越冬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邱才飞,邓正根,邵彩虹.地稔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91-192.
[2]石冬梅,刘剑秋,陈炳华. 地稔果实营养成分研究[J]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0.16(3):69~71.
一、地稔果的利用
1.食用
地稔果为多汁类浆果,果实含水量达90%左右,石冬梅等对地稔果实的营养成分进行的分析发现,成熟果实总糖含量为3.28%,其中还原糖含量达3.16%,因此具有一定的甜度,总酸含量为0.25%,又具有一定的酸度,糖酸比为13.12,说明酸甜合适,口感较佳。地稔果实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其Vc的含量达24g.kg-1,与香蕉和梨相当。花青甙是一种具有去除自由基,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的物质,地稔果中花青甙含量为295.9 g.kg-1,较绝大多数的水果高。地稔果中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矿质元素,其中,测出的氨基酸种类有16种,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含量达倒每100克鲜果56mg,是大米和小麦含量的2倍左右。而且,地稔果的矿质元素也比较齐全,尤其是钾和钙的含量较高,分别达到了10.71 g.kg-1和7.33 g.kg-1,而钠的含量较低,表现出高钾低钠的特点, 这有利于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同时, 地稔果中的钙含量可以媲美于牛奶,是天然的補钙食品。
2.提取色素
地稔果含有大量的花青素类红色素,色价高达190,该色素抗氧化和还原能力较弱,但对空气中的氧稳定性强,对热和光也有较强的稳定性。地稔果色素用水或乙醇就可提取, 提取工艺简单, 成本低廉,提取出的红色素无毒, 有浓郁的果香味, 在酸性条件下颜色鲜艳, 性质较稳定,可广泛应用于饮料、酒水、糖果和点心的着色,是一种天然的食用色素。
二、地稔果高产栽培技术
1.选择栽培种
由于尚无人工培育的地稔品种,种质资源从野外的野生状态下获取,然而,在不同的环境中,野生种质受不同因素的外界条件影响,生长态势表现不同,因此,选择种质的时候应选择生长速度快,开花量大和果实较大的品种, 以免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2.选地整地
地稔虽然可在山坡地、采伐地、河边堤岸、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等酸性贫瘠的红壤旱地上种植,但长势较慢,开花量和果实较小,影响其观赏和食用价值,因此,宜选用地势较高、不易积水、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栽培。在江西整地起垄应于3月下旬开始,整地时打碎土块, 耙细耧平, 然后做宽120cm、高10~20cm 的垄,田间做好“三沟”,防渍排涝。
3.繁殖和移栽
地稔繁殖方法多样, 可以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 也可切割或扦插繁殖等无性繁殖,为加快地稔生长速度,一般采用切割的繁殖方式,在清明节前后选择生长势强的地稔植株,用铁铲划分成10×10cm的方块,带土按30×30cm的规格进行移,栽植时选阴雨天或早、晚阳光不强的时候为佳, 栽好后压实并浇定根水,若有条件,可以用遮阳网离地表20厘米高遮阴,可以有效提高移栽地稔的成活率。
4.施肥技术
地稔为低耗肥植物,一般在栽植前结合整地每公顷施用尿素75kg、钙镁磷肥300kg、氯化钾45kg作基肥。栽植后每30天, 视地稔植株的生长情况,在地稔的行间浇1次稀释的人粪尿或1%的尿素水溶液1500kg/hm2,蕾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应结合浇肥每公顷施磷酸氢二钾15kg,硼酸2.25kg,以增加开花量和提高结实率。地稔移栽当年植株生长比较缓慢,容易滋生杂草,因此要定期除草,直到地稔全部覆盖地表后,则其他杂草很难侵入,以后只需定期人工拔除一些长势强,株型高大的杂草即可。
5.水分管理
南方地区雨量充沛。但季节分配极为不均,降雨集中在4~6月,这个时间地稔栽培应及时清沟排水,防涝防渍,而到7~9月,则高温干旱,雨量稀少,季节性干旱严重,虽然地稔的自然生长环境对水分要求不高,但严重的干旱同样会导致结实率降低、果实开裂等,又需要进行一定的补水,总之,在地稔工栽培中要保持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地表湿不可见明水,干不开裂为度。
6.病虫害防治
地稔人工栽培中尚未见到发生病虫害,一般不需进行药剂防治。
7.适时收获
地稔果实的成熟期不一致,在江西每年约7~9月陆续成熟,当地稔果实外皮呈黑色,果蒂和果肉紫红色时,才可以分期收获,收获过早,果实淡而无味,过迟则容易开裂或烂果,均会影响果实的商品品质。
8.安全越冬
移栽当年的地稔主根生长不长,主要以匍匐根为主,匍匐根一般生长在地表,抗冻能力较弱,在温度较低时(≤-4℃)会导致地稔整株死亡,不能安全越冬,可以在低温到来以前在地稔植株表层铺一层地膜或覆盖一定量的稻草,有利于提高地温和防止冰雪直接接触地稔叶片造成的伤害,可有效提高地稔越冬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邱才飞,邓正根,邵彩虹.地稔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91-192.
[2]石冬梅,刘剑秋,陈炳华. 地稔果实营养成分研究[J]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0.16(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