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威尔·鲍温写的这本《不抱怨的世界》的书,豆瓣网上12%的差评,24%的中评,其余好评。给差评的人理由貌似很充分,他们觉得这些所谓的“励志”书籍,不过是用遮蔽苦难真相的方式,说着心灵按摩的谎言,用以驱散人们面对经济危机时产生的沮丧心理……
笔者认为,持这种悲观论点的人至少不是个洒脱的武侠爱好者,也不是个浪漫的影视剧拥趸,他应该没看过被改编过无数次电影电视剧的《鹿鼎记》和《绝代双骄》,也没看过那些叫好又叫座让人心神悸动的优秀影片,如《美丽人生》《悲惨世界》《国王的演讲》《永不妥协》等。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用来抱怨。
应该说,那些持悲观论点的人至少说对了一件事: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是“千古一帝”还是基层“小开”,无论是英国国王还是单亲妈妈,生活对每个人而言都充满着应该抱怨的种种。不同在于:如果你在抱怨,那便深陷抱怨;如果你在生活,那便是在生活。
为什么人要抱怨?因为会带来好处。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特定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或者让自己在比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比如指出别人的缺点,就是在暗示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但同时,抱怨也在把人生的不如意和小挫折怪罪到别人头上,然后一厢情愿地认为并希望别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责任——抱怨的背后是吹牛和自夸,那些没有安全感、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借助抱怨,向世界传递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讯息。但必须肯定的是,这么做,他必将为自己引来更多的加害者。
很多人抱怨“励志”类书籍是教人放弃反抗、逆来顺受,实际上,“抗争”和“抱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满了抱怨”和“不满了抗争”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大多数人花了太多时间抱怨而没有去做一件能拯救自己的事情。比如,所有在野外迷失并最终死去的人几乎都在犯同一个错误,就是花太多时间去抱怨为什么陷入困境;而那些身陷险境而最终生还的人也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鼓励自己继续做下去。
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曾说:“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甘地(Gandhi)也说:“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生命是一個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的冲突,人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退缩,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一步。当自我价值感低落时,人们通过抱怨逃避生命的拓展、成长与改进,“默许”自己龟缩不前。
生活,令人受害最深的不是遭遇悲惨,而是放任那些遭遇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不去行动、不去抗争、不去改变,而始终以悲惨的态度面对之。说得好听些,爱抱怨的人无非是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书生意气的愤青;说得不好听,他们除了理想、大志什么都没有,对社会现实不满,却没啥实际行动,是个每天只会躺在床上仰天长啸的人。
人之立在天地间,是在“悲惨世界”里号啕,还是享受“美丽人生”,其实选择权一直在自己手上。幸福生活不是简单的风花雪月、甜言蜜语,而是有信念支撑、有情趣福佑,始终昂扬乐观、诗意地传递力量的生活。它能让你感受到一种不冰冷的坚强、充满力量的温柔和永不抱怨的执着,他能更达观地看待生活,有节奏地向前开拓,在任何处境下都永远热爱生活。这种对生活全心全意地投入,对困境举重若轻地排解,乃是作为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他的坚强与乐观,总是有能力消弭身体里的绝望和倦怠,将积极正面的力量传递给周围的人,从而形成惊人的蝴蝶效应,让身边的世界因为自己而改变。这时你会感到,所谓幸福生活,不全是衣食无忧,而是精神的机智、幽默、乐观和坦然。如果一个人脸上始终带着一抹淡淡却充满力量的微笑,他的人生就是光明、温暖又美丽的人生。
苏格拉底说:每个人心中都有太阳,只要让它发光。
威尔·鲍温在书中说: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
笔者认为,持这种悲观论点的人至少不是个洒脱的武侠爱好者,也不是个浪漫的影视剧拥趸,他应该没看过被改编过无数次电影电视剧的《鹿鼎记》和《绝代双骄》,也没看过那些叫好又叫座让人心神悸动的优秀影片,如《美丽人生》《悲惨世界》《国王的演讲》《永不妥协》等。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用来抱怨。
应该说,那些持悲观论点的人至少说对了一件事: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是“千古一帝”还是基层“小开”,无论是英国国王还是单亲妈妈,生活对每个人而言都充满着应该抱怨的种种。不同在于:如果你在抱怨,那便深陷抱怨;如果你在生活,那便是在生活。
为什么人要抱怨?因为会带来好处。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特定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或者让自己在比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比如指出别人的缺点,就是在暗示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但同时,抱怨也在把人生的不如意和小挫折怪罪到别人头上,然后一厢情愿地认为并希望别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责任——抱怨的背后是吹牛和自夸,那些没有安全感、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借助抱怨,向世界传递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讯息。但必须肯定的是,这么做,他必将为自己引来更多的加害者。
很多人抱怨“励志”类书籍是教人放弃反抗、逆来顺受,实际上,“抗争”和“抱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满了抱怨”和“不满了抗争”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大多数人花了太多时间抱怨而没有去做一件能拯救自己的事情。比如,所有在野外迷失并最终死去的人几乎都在犯同一个错误,就是花太多时间去抱怨为什么陷入困境;而那些身陷险境而最终生还的人也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鼓励自己继续做下去。
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曾说:“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甘地(Gandhi)也说:“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生命是一個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的冲突,人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退缩,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一步。当自我价值感低落时,人们通过抱怨逃避生命的拓展、成长与改进,“默许”自己龟缩不前。
生活,令人受害最深的不是遭遇悲惨,而是放任那些遭遇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不去行动、不去抗争、不去改变,而始终以悲惨的态度面对之。说得好听些,爱抱怨的人无非是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书生意气的愤青;说得不好听,他们除了理想、大志什么都没有,对社会现实不满,却没啥实际行动,是个每天只会躺在床上仰天长啸的人。
人之立在天地间,是在“悲惨世界”里号啕,还是享受“美丽人生”,其实选择权一直在自己手上。幸福生活不是简单的风花雪月、甜言蜜语,而是有信念支撑、有情趣福佑,始终昂扬乐观、诗意地传递力量的生活。它能让你感受到一种不冰冷的坚强、充满力量的温柔和永不抱怨的执着,他能更达观地看待生活,有节奏地向前开拓,在任何处境下都永远热爱生活。这种对生活全心全意地投入,对困境举重若轻地排解,乃是作为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他的坚强与乐观,总是有能力消弭身体里的绝望和倦怠,将积极正面的力量传递给周围的人,从而形成惊人的蝴蝶效应,让身边的世界因为自己而改变。这时你会感到,所谓幸福生活,不全是衣食无忧,而是精神的机智、幽默、乐观和坦然。如果一个人脸上始终带着一抹淡淡却充满力量的微笑,他的人生就是光明、温暖又美丽的人生。
苏格拉底说:每个人心中都有太阳,只要让它发光。
威尔·鲍温在书中说: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