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故乡(1)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jun0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的光芒照在河面上,天空渐渐明亮起来。
  还有一刻钟就要走了,我沿着河边走来走去。船已经准备好了,拴在一旁的木桩上,清风吹来,水面上泛起一层层涟漪,向远方延伸开来。
  “王先生,要开船了,时候不早了。”划船的师傅说道。于是,我架起樯橹,船朝着目的地驶去。
  师傅用力地划着船,手中的船桨在河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弧线。沿着河流,我来到了长江下游,两旁的青山包围了這条河。此时,我已沉浸在美好里,山上的野花已经落尽,更多的是一些不太高又带着点墨绿的小树。
  不一会儿,船便走出了群山,到了宽阔的江面上。经过了昨晚一夜雨的洗礼后,江水已经和两岸齐平了。风,顺着江水吹来,清晨的凉意依旧还在。
  太阳已经升了起来,虽然今天是小年,但春天的气息却已经提前出现了。
  时间,从不善解人意。傍晚时分,月亮已早早地爬上了树梢,外面的小孩成群结队地提着花灯,到处拜年,每一个路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住在客栈里,不禁陷入了沉思。我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人和事,便提笔写下了一封家书,等待着北归大雁的到来。
  这时,不知何处的富贵人家在放着烟花,烟花“嗖”的一声飞到空中,从一个闪亮的端点又向东西南北的方向四处蔓延,之后又落了下来。
  窗外,一个小男孩用他那稚嫩的声音说:“爹,娘,我也想玩!”此情此景,促使我忍不住从担子里拿出了一坛酒,用力地扒开坛盖,饮了一大口。那酒从口中,流到喉咙,使我整个上半身发热,就像燃烧着熊熊烈火。我望着烟花,故乡好似就在眼前,空灵而不可捉摸。
  就这样,我提笔写下了这首《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窗外的烟花,渐渐消失在空中。而故乡,早已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河南沁阳市第二中学)
  【延伸训练】
  故土,是伴随游子一生的字眼;乡情,更是一坛岁月越长味越浓的老酒。我们诞生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痛饮过这里明净的山泉,我们赤脚踩过山坡上带着露珠的草地,我们在茅屋里听农夫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我们在家乡的怀抱里见到了奔腾涌荡的朝霞……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乡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提示:1.围绕材料,创新拟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在深刻领会题旨的基础上,应紧紧扣住话题,拟出新颖别致、与众不同的文题来。
  2.删选素材,深刻立意。所谓“意在笔先”,就是指在筛选好素材后,确定一个深刻、大气的立意,尽可能做到胜人一筹。唯其如此,方可富有新意。
  3.细腻描写,形式创新。语言表达是写作的基本功,在通顺的前提下,一定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出彩,可运用排比、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还可引用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或是自己提炼、改编、仿写的语句。结构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驾驭能力,运用日记体、镜头式、故事新编等不同形式加以呈现。
  对比点评
  两篇习作都是围绕“忆故乡”而作,但在选材和写法上有所不同。
  第一篇作文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写法,以故乡的“繁星、无花果”为线索,描绘了爷爷在世时“我”回故乡的快乐以及爷爷去世后“我”再回故乡的悲凉,不仅表达出了自己对故乡的依恋,还有对亲人浓浓的思念。而“珍惜当下,笑着过好每一天,别等失去后才明白”的主题地呈现,则体现了小作者思想的深度和极强的思辨能力。习作材料的选择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同一篇小小说,读后令人回味。
  第二篇作文则运用了自己的阅读积累,选择唐代著名的诗人王湾作为主人公,巧妙地构思了一个充满浓浓思乡情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到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无奈和悲凉。习作情节设置合理,描写生动细腻,尤其是自然环境描写和场景描写,更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小作者超强的想象力。
其他文献
午后,秋阳正好。顺着穿村而过的水泥马路,我信步向前。路旁,野草尚茂盛,野菊正烂漫。房前屋后的晒场上,一片片摊晒的稻子,正散发着乡村特有的丰收气息。  我走到村头。咦?这是什么香气?不是稻香,也不是花草香——丝丝缕缕,似有似无,清爽淡雅。  循着香气,我走到一座崭新而精致的房子前,抬头一看,四个金灿灿的大字:农家书屋。哦,那香气,原来是书香啊!  我站在门口向里张望:雪白的墙壁边立着一排排崭新的书柜
期刊
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  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地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館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张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说:“我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等一下,我去端。”  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  过了十
期刊
在江南大学,有这样一位“文物医生”,他叫邓彬,最擅长的修复手艺是金缮。  在搜索引擎里输入“金缮”字样,大家不难找到这样的定义,“金缮,从字面上来说就是以纯天然的材质——漆黏合瓷器的碎片或填充缺口,再将漆的表面敷以金粉或贴上金箔。器物的裂口上像是融了些许的金子,有缺陷的部分被突出,但并不突兀,甚至还会为原先的器物增色不少。”  为器物的缺陷部分增色,这俨然是对残缺美的另一种崇拜。邓彬在发布微博的同
期刊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是一种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现代抒情文学体裁,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等特点。散文诗一般是为了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下的小感触,它注重描写客观生活触发的思想情感的波动。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形式上的短小灵活。  【左读名家经典】  春天的声音   我听到一种蓬勃的声音正从远处流淌而来。这声音,似冰凌在暖阳中碎裂,然后汇成奔腾的河流。当我的耳中充盈着
期刊
每隔几年,我都要带着孩子们返回故乡,一方面到墓前探望已离去的父母,一方面看看故乡的新面貌。  我的故乡,后面是一片绿色的山,前面是一口二十里长、犹如月牙形的罗猛塘,从村头延伸到村尾。多年不见,故乡的一切都在变,变得越来越美丽。但是,曾经与我一起幸福地度过童年时代的罗猛塘,如今,我一看到她,一种混合着甜美和辛酸、快乐与痛苦的感觉,立即流遍全身。  六十年代,父亲常常给我讲罗猛塘美丽动人的传说。据说很
期刊
子女永远是父亲最甜蜜的牵绊,正如父亲永远是子女最幸福的依赖一样。一条短信、一个电话、一个不经意的问候……都是对父爱最好的回应。  寒冬,强壮的父亲竟然一下子病倒,住进了医院。我和先生都很忙,为了方便联系,就给父亲买了手机。父亲戴着老花镜,满面喜色地摆弄着新手机,遇到病友就说:“我的新手机,我女儿买的。”  在病床上,我手把手地教会了父亲拨打电话,接听电话,又自作主张地替他存了几个常用号码。我以为手
期刊
生活中,自己曾经忽略掉了一些东西,可以是人、事、物,也可以是一种情绪,一份沮丧,一次挫折。  走廊上,一股萧瑟的冬风刮了过来,吹干了我脸上的泪痕。  手中的试卷被我冰凉的手指攥成一团废纸,上面惨不忍睹的红叉叉和低得可怜的分数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头……  “你看看你的成绩,都退步成什么样了!”老师怒气冲冲地把我的数学卷子拍在办公桌上,几个来交作业的同学的嘴角多了一丝嘲笑。  我忽略了老师的怒气,不敢相
期刊
天上的乌云手舞足蹈的,随着风到处游荡。太阳也藏了起来,原本蔚蓝的天空,变成了像是浸过脏抹布的水的颜色。我坐在桌前,看着面前惨不忍睹的成绩单,心像是被划开了一个豁口,鲜血淋漓。(以景物描写烘托“我”悲伤的心情,没有赘述,简洁明了。)  我目光游离,不经意间扫过墙上贴着的那些“可笑”的目标,不由自主地挑了挑嘴角,一丝嘲讽和苦涩在空气中蔓延,彷徨和不安于心头升起。这难道就是我努力的结果吗?  思忖间,开
期刊
连续几日都阴雨绵绵。这不,又起风了,卷着丝丝的凉意自窗缝而入。不知不觉间,雨又下起来了。这着实不是个好天气。可我却不这样认为,正相反,我挺喜欢雨的,爱听也爱看。  我靠在窗边,静静地看着雨珠自屋檐落下,落到窗户上,滑过,留下一条分明的痕迹;落在草丛里,忽的,便没了踪影;落到水洼里,叮咚,绘出圈圈波纹……窗户早已模糊,街道上也已没了行人,就连树和房屋也都成了画中的事物,变得影影绰绰,一切喧闹都停止了
期刊
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  据老辈人讲,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