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研究,我们很多幼儿园摒弃传统的分科教学,尝试整合性主题教育。然而主题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整合的问题;集体活动的进行,让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情感的体验。而音乐教育活动的实践,特别是唱歌、舞蹈这种偏于技能的音乐教育活动似乎离我们是越来越远。由于关注了教学中的整合问题,却对一些音乐教育中必须掌握的技能技巧略显忽视,那些音乐活动所必需的技能技巧掌握该如何整合于活动之中?在课程整合的背景下,如何正确理解音乐教育与主题的关系?很多老师都提出了这样的困惑。下面我就想谈谈我在实施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教育的一些实践心得。
一、结合主题内容,选择适宜音乐
1.音乐选择来自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当音乐与你的生活密切相关时,你才会最真实地去欣赏与发现它所表达的美。
在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我们开展了一个小主题“介绍民族服装”,孩子们对此兴趣很大,抛出很多问题“为什么过去的人穿的衣服和我们不一样?”“为什么他们的帽子后面要拖一个很长的辫子”等等,有的孩子还时不时把帽子戴在头上,都觉得很好玩。看到孩子们兴致这么浓,我的脑子里突然闪现一个想法,何不举办一个民族时装秀,让孩子们用肢体语言来展示我们的民族服装,来亲身体验民族服装的内涵,满足他们对美的展示的欲望呢?于是,和着节奏鲜明的音乐,孩子们准确地踏着音乐的节奏。在教室里——他们自己的T型舞台上,尽情地扭动着身躯,摆着各种造型,表达他们对音乐和美的感受,诠释着他们对民族服装的理解。由于这个活动贴近生活,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因此,幼儿的表演都是自发的,并且极具创造力与表现力。
2.根据主题改编音乐。当我们找不到与主题相关的音乐时,我觉得作为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改编或者创编音乐。比如在中班主题《周围的人》中,有一个小主题是了解赞美晚上工作的人,但提供的教材上没有现成的音乐,我就找了一首儿童喜欢的歌曲《劳动最光荣》,根据它的旋律,用幼儿的语言来重新填词,并让幼儿来尝试改编。
二、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幼儿情感
1.以情育情,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音乐是最易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我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结合“三八”妇女节,我选择了歌曲“老乌鸦和小乌鸦”,这是一首抒发孩子与妈妈之间相互关爱之情的歌曲。一开始,我就以乌鸦妈妈出场,“小乌鸦们,妈妈今天带你们一起到外面去玩”,马上得到了“小乌鸦们”热情肯定。为了使孩子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达音乐所包含的情感,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2.创设情境,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感。游戏化教学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所以在活动中我总会试图将音乐情节化、游戏化,以便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情感。在“秋天”主题中,我选了一个“采茶舞曲”,在“采茶舞曲”中,我创设了一个茶林的场景,当孩子看到大片的“茶树”,首先在情感上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当孩子置身于一片绿油油的茶林中,他们学习的情绪是高涨的。在活动尾声,当“采茶姑娘”端出了一杯杯清香扑鼻的菊花茶时,孩子更是体验到了采茶辛苦后的乐趣。听着采茶的音乐,品尝着清香的茶水,孩子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体验了树、阳光这种和谐的美与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萌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借助音乐载体,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注重活动中的整合。《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项主要手段,它通过饱含情感的形象感染人,只有自己树立了全面观念、整体意识,才能充分发挥美育的各种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音乐教育中非常注重活动的整合性。
如:“我们的城市”的主题活动中,在《搬新家》这个活动中,我就设计了“朵拉要搬新家了,她会帮妈妈做点什么事情呀?”的情景,问孩子怎么办?接着,我扮演小朋友朵拉,把歌曲内容(扫地、拖地板等)表演出来,很快地为孩子们所感染,孩子如临其境地受到了这一类的事物的愉悦和陶醉。当我问孩子:“我们一起来帮帮朵拉,那我们该做点什么呢?”许多孩子不约而同地回答“跟歌里唱的一样的”。然后大家一起表演,孩子们表达了自己从小热爱劳动的心情,使品德教育蕴于音乐教育之中。
2.因材施教,注重个别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活动中我们不能采取“一刀切”战略,特别注意要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和群体并重的发展目标,因材施教。如我班有些男孩子不喜欢跳舞,动作比较僵硬、呆板,我对他们的要求就不可能像有些女孩子那样“动作规划、有表情表演”,而是定位在“积极、有兴趣地参与活动”,这样注重了幼儿的不同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才会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最关键的是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一、结合主题内容,选择适宜音乐
1.音乐选择来自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当音乐与你的生活密切相关时,你才会最真实地去欣赏与发现它所表达的美。
在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我们开展了一个小主题“介绍民族服装”,孩子们对此兴趣很大,抛出很多问题“为什么过去的人穿的衣服和我们不一样?”“为什么他们的帽子后面要拖一个很长的辫子”等等,有的孩子还时不时把帽子戴在头上,都觉得很好玩。看到孩子们兴致这么浓,我的脑子里突然闪现一个想法,何不举办一个民族时装秀,让孩子们用肢体语言来展示我们的民族服装,来亲身体验民族服装的内涵,满足他们对美的展示的欲望呢?于是,和着节奏鲜明的音乐,孩子们准确地踏着音乐的节奏。在教室里——他们自己的T型舞台上,尽情地扭动着身躯,摆着各种造型,表达他们对音乐和美的感受,诠释着他们对民族服装的理解。由于这个活动贴近生活,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因此,幼儿的表演都是自发的,并且极具创造力与表现力。
2.根据主题改编音乐。当我们找不到与主题相关的音乐时,我觉得作为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改编或者创编音乐。比如在中班主题《周围的人》中,有一个小主题是了解赞美晚上工作的人,但提供的教材上没有现成的音乐,我就找了一首儿童喜欢的歌曲《劳动最光荣》,根据它的旋律,用幼儿的语言来重新填词,并让幼儿来尝试改编。
二、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幼儿情感
1.以情育情,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音乐是最易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我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结合“三八”妇女节,我选择了歌曲“老乌鸦和小乌鸦”,这是一首抒发孩子与妈妈之间相互关爱之情的歌曲。一开始,我就以乌鸦妈妈出场,“小乌鸦们,妈妈今天带你们一起到外面去玩”,马上得到了“小乌鸦们”热情肯定。为了使孩子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达音乐所包含的情感,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2.创设情境,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感。游戏化教学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所以在活动中我总会试图将音乐情节化、游戏化,以便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情感。在“秋天”主题中,我选了一个“采茶舞曲”,在“采茶舞曲”中,我创设了一个茶林的场景,当孩子看到大片的“茶树”,首先在情感上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当孩子置身于一片绿油油的茶林中,他们学习的情绪是高涨的。在活动尾声,当“采茶姑娘”端出了一杯杯清香扑鼻的菊花茶时,孩子更是体验到了采茶辛苦后的乐趣。听着采茶的音乐,品尝着清香的茶水,孩子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体验了树、阳光这种和谐的美与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萌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借助音乐载体,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注重活动中的整合。《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项主要手段,它通过饱含情感的形象感染人,只有自己树立了全面观念、整体意识,才能充分发挥美育的各种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音乐教育中非常注重活动的整合性。
如:“我们的城市”的主题活动中,在《搬新家》这个活动中,我就设计了“朵拉要搬新家了,她会帮妈妈做点什么事情呀?”的情景,问孩子怎么办?接着,我扮演小朋友朵拉,把歌曲内容(扫地、拖地板等)表演出来,很快地为孩子们所感染,孩子如临其境地受到了这一类的事物的愉悦和陶醉。当我问孩子:“我们一起来帮帮朵拉,那我们该做点什么呢?”许多孩子不约而同地回答“跟歌里唱的一样的”。然后大家一起表演,孩子们表达了自己从小热爱劳动的心情,使品德教育蕴于音乐教育之中。
2.因材施教,注重个别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活动中我们不能采取“一刀切”战略,特别注意要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和群体并重的发展目标,因材施教。如我班有些男孩子不喜欢跳舞,动作比较僵硬、呆板,我对他们的要求就不可能像有些女孩子那样“动作规划、有表情表演”,而是定位在“积极、有兴趣地参与活动”,这样注重了幼儿的不同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才会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最关键的是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