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迅速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生存、学习、工作条件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从学科课程“整合”的高度,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再认识。完成这种再认识,要广泛借鉴,包括借鉴他国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但更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扎扎实实的探讨钻研。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整合”是近年普遍使用的新字眼。我认为它不是指不同事物的“拼合”,更不是七拼八凑地“凑合”,而是指不同事物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所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必然要经过一个相互渗透的较长过程,即信息技术广泛进入语文学科、语文学科广泛采用信息技术的过程。要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而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如果信息技术不屑于观照语文学科的特点,或者语文学科故步自封——以为自己已臻于至善,都不可能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充分应用,是从新视角出发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它的目标,是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信息技术新条件、新手段所带来的全部可能,重新审视语文学科并实现其整体优化。它最终解决的是全方位问题,从语文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考试评价,都要在“整合”过程中实现改造。
由于视角新、条件新、手段新,所以“整合”一定是力度空前强大的一场教改,必须敢于创造,善于创造。比如说教材的改革,如果我们不是从纸制品的视角出发,而是从信息技术整合语文资源的视角出发,那么新教材就完全可能以全新面貌出现,语文学科的教材改革实验也一定会异彩纷呈。
二、应用信息技术与发展语文能力的结合点
信息技术如下五方面优势,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明显有益。
1.促进综合效应。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其吸纳和输出语言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其语文修养。这种综合效应,可创造语文学习的最佳情景,可增进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课堂教学声形并茂,情趣盎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极大增加文化底蕴的厚度。
2.拓展选择空间。语文学习必须广泛涉猎,“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一个侧面(当然还有别的侧面,比如“求甚解”就是其中之一)。但广泛阅读,多方涉猎,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难以实现。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极大,可以极大拓展阅读选择的空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获得极大的选择自由。
3.提供便捷手段。①利用“课件”,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特别予以关注的语段、语句、语词,及时以最佳方式呈现,使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加工得到有力支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②利用信息技术,可按不同能力等级要求,制作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的程序训练软件,让学生通过类似“闯关”的方式,有效地实现基本训练的目的。
4.改善参与条件。学生在语文课上的积极参与(思考、质疑、各述己见、交相问难等),在原来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受到诸多限制。凭借网络手段则将大大突破限制。如果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那么学生的参与将变成既可以是“即时”的,又可以是“異步”的;而不管是学生的“即时”参与还是“异步”参与,教师都可能“一目了然”,从而相机引导。如果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也将是另一番天地。
5.扩大共享范围。应用信息技术,将使被优化的资源,千百倍地扩大其享用范围。利用VCD和CD-ROM,是体现这种效果的简便手段。好的文章、各种例文,精彩的讲授,优秀的教学实录,各种独具匠心的课件、课案,各方名家的优秀诵读,都可“整合”进“资源库”。异地可以共享,异步(不同时间)也可共享。这对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产生难以估量的重大影响。
语文能力是一种多元能力,其构成也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我们至今尚不能说已经把语文能力结构研究得很清楚。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点仅止于上述五个。我们还需要从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法过程、激发学生健康兴趣、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等各个方面努力实践。从多方面加大“整合”的力度,信息技术一定能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整合”是近年普遍使用的新字眼。我认为它不是指不同事物的“拼合”,更不是七拼八凑地“凑合”,而是指不同事物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所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必然要经过一个相互渗透的较长过程,即信息技术广泛进入语文学科、语文学科广泛采用信息技术的过程。要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而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如果信息技术不屑于观照语文学科的特点,或者语文学科故步自封——以为自己已臻于至善,都不可能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充分应用,是从新视角出发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它的目标,是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信息技术新条件、新手段所带来的全部可能,重新审视语文学科并实现其整体优化。它最终解决的是全方位问题,从语文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考试评价,都要在“整合”过程中实现改造。
由于视角新、条件新、手段新,所以“整合”一定是力度空前强大的一场教改,必须敢于创造,善于创造。比如说教材的改革,如果我们不是从纸制品的视角出发,而是从信息技术整合语文资源的视角出发,那么新教材就完全可能以全新面貌出现,语文学科的教材改革实验也一定会异彩纷呈。
二、应用信息技术与发展语文能力的结合点
信息技术如下五方面优势,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明显有益。
1.促进综合效应。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其吸纳和输出语言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其语文修养。这种综合效应,可创造语文学习的最佳情景,可增进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课堂教学声形并茂,情趣盎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极大增加文化底蕴的厚度。
2.拓展选择空间。语文学习必须广泛涉猎,“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一个侧面(当然还有别的侧面,比如“求甚解”就是其中之一)。但广泛阅读,多方涉猎,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难以实现。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极大,可以极大拓展阅读选择的空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获得极大的选择自由。
3.提供便捷手段。①利用“课件”,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特别予以关注的语段、语句、语词,及时以最佳方式呈现,使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加工得到有力支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②利用信息技术,可按不同能力等级要求,制作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的程序训练软件,让学生通过类似“闯关”的方式,有效地实现基本训练的目的。
4.改善参与条件。学生在语文课上的积极参与(思考、质疑、各述己见、交相问难等),在原来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受到诸多限制。凭借网络手段则将大大突破限制。如果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那么学生的参与将变成既可以是“即时”的,又可以是“異步”的;而不管是学生的“即时”参与还是“异步”参与,教师都可能“一目了然”,从而相机引导。如果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也将是另一番天地。
5.扩大共享范围。应用信息技术,将使被优化的资源,千百倍地扩大其享用范围。利用VCD和CD-ROM,是体现这种效果的简便手段。好的文章、各种例文,精彩的讲授,优秀的教学实录,各种独具匠心的课件、课案,各方名家的优秀诵读,都可“整合”进“资源库”。异地可以共享,异步(不同时间)也可共享。这对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产生难以估量的重大影响。
语文能力是一种多元能力,其构成也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我们至今尚不能说已经把语文能力结构研究得很清楚。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点仅止于上述五个。我们还需要从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法过程、激发学生健康兴趣、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等各个方面努力实践。从多方面加大“整合”的力度,信息技术一定能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