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为语文学科教学添翼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ai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迅速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生存、学习、工作条件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从学科课程“整合”的高度,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再认识。完成这种再认识,要广泛借鉴,包括借鉴他国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但更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扎扎实实的探讨钻研。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整合”是近年普遍使用的新字眼。我认为它不是指不同事物的“拼合”,更不是七拼八凑地“凑合”,而是指不同事物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所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必然要经过一个相互渗透的较长过程,即信息技术广泛进入语文学科、语文学科广泛采用信息技术的过程。要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而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如果信息技术不屑于观照语文学科的特点,或者语文学科故步自封——以为自己已臻于至善,都不可能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充分应用,是从新视角出发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它的目标,是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信息技术新条件、新手段所带来的全部可能,重新审视语文学科并实现其整体优化。它最终解决的是全方位问题,从语文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考试评价,都要在“整合”过程中实现改造。
  由于视角新、条件新、手段新,所以“整合”一定是力度空前强大的一场教改,必须敢于创造,善于创造。比如说教材的改革,如果我们不是从纸制品的视角出发,而是从信息技术整合语文资源的视角出发,那么新教材就完全可能以全新面貌出现,语文学科的教材改革实验也一定会异彩纷呈。
  二、应用信息技术与发展语文能力的结合点
  信息技术如下五方面优势,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明显有益。
  1.促进综合效应。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其吸纳和输出语言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其语文修养。这种综合效应,可创造语文学习的最佳情景,可增进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课堂教学声形并茂,情趣盎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极大增加文化底蕴的厚度。
  2.拓展选择空间。语文学习必须广泛涉猎,“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一个侧面(当然还有别的侧面,比如“求甚解”就是其中之一)。但广泛阅读,多方涉猎,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难以实现。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极大,可以极大拓展阅读选择的空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获得极大的选择自由。
  3.提供便捷手段。①利用“课件”,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特别予以关注的语段、语句、语词,及时以最佳方式呈现,使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加工得到有力支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②利用信息技术,可按不同能力等级要求,制作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的程序训练软件,让学生通过类似“闯关”的方式,有效地实现基本训练的目的。
  4.改善参与条件。学生在语文课上的积极参与(思考、质疑、各述己见、交相问难等),在原来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受到诸多限制。凭借网络手段则将大大突破限制。如果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那么学生的参与将变成既可以是“即时”的,又可以是“異步”的;而不管是学生的“即时”参与还是“异步”参与,教师都可能“一目了然”,从而相机引导。如果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也将是另一番天地。
  5.扩大共享范围。应用信息技术,将使被优化的资源,千百倍地扩大其享用范围。利用VCD和CD-ROM,是体现这种效果的简便手段。好的文章、各种例文,精彩的讲授,优秀的教学实录,各种独具匠心的课件、课案,各方名家的优秀诵读,都可“整合”进“资源库”。异地可以共享,异步(不同时间)也可共享。这对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产生难以估量的重大影响。
  语文能力是一种多元能力,其构成也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我们至今尚不能说已经把语文能力结构研究得很清楚。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点仅止于上述五个。我们还需要从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法过程、激发学生健康兴趣、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等各个方面努力实践。从多方面加大“整合”的力度,信息技术一定能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
其他文献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师的得力助手,它不仅辅助教师传授知识,更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强化英语能力的培养。从而,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将英语教学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便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北京师范大学胡春洞教授在《智学英语 乐在其中》一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理论探讨的一个热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
期刊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差异教学,教好每一位学生呢?为此,笔者提出几点看法:  一、承认差异的存在  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有的个体内的差异,是指一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如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兴趣等的不平衡;有的是智力上的差异,是指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A學生比B学生上课时思维要敏捷;C学生长于形象的直观记忆,
期刊
现代化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座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重视与青睐,原因在于电教媒体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媒体。    一、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领跑优势    1.巧用信息技术突破了教育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使孩子们原本不能立刻听到看到
期刊
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巧布置能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动态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和谐教学,教学相长。    一、预习作业:搜集信息,整理资料,注重体验,激发求知欲。    课前预习作业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通过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熟悉教材内容,激发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在讲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新学校新同学”时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说说
期刊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是当前对课堂教学的追求。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一节课内既轻松愉快地掌握课堂知识, 又潜移默化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创新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成了小学科学教师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个人认为,科学教师应把好脉,巧用"望闻问切"能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师在课堂上要用眼获取信息,了解学生眼中渴望的知识
期刊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人才。  一、创新思维的特征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思想和方法的一种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
期刊
《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生物科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而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再次强调,必须制定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分解贯彻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由此可见,结合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生物教师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就生物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的几个原则作以浅显的探讨。    一、科学
期刊
2010年高考,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湖南、陕西等新课程实验省、区使用的是新课程全国卷;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海南等新课程实验省、区使用的是自主命题试卷。做完上述十几套试题后,梳理自己的思路,对新课程试题的特点和2011年复习备考有几点粗浅的认识,在此赘述,真的只为抛砖引玉。  特点一:基础与能力并重  1.注重考查基础主干知识  “能力立意”早已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原
期刊
一、热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学数学  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其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差生,他们由于成绩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