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音乐听觉是从事音乐活动的先决条件。不论是演唱声乐作品,还是演奏器乐作品,都离不开良好的听觉能力。虽然在音乐课堂中,听觉训练是音乐的基础课,但它却是开启音乐殿堂的一把钥匙。正如前苏联音乐教育家奥斯特罗夫斯基所言“视唱练耳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是应将其看作组织和发展听觉的体系。必须将视唱练耳应用于音乐教育的所有方面。”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听觉训练的特殊性。多声部听觉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它能够培养人的多声思维能力、提高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听辨能力。加深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对培养我们的视唱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如何更快、更准的掌握多声部听觉技术?怎样将多声部音乐听觉技术运用在实际音乐作品中?我认为,我们应该对多声部的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节奏的训练是多声部听觉的基础
音乐教育家卡儿·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的组织者,是音乐的骨架。从某种意义上讲,节奏就是音乐总的感觉。”由于节奏的个性特点,在欣赏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知道它是什么音乐体裁、它是怎样的音乐风格。如进行曲给人的感觉是雄壮有力、节奏清晰,强弱分明的,节拍规整且常用4/4或、2/4拍子。圆舞曲则是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快而富有弹性。在听音乐作品的时候,抓住了节奏,就掌握了音乐的脉搏。没有了节奏,音乐也将失去原本的意义。
那我们如何培养节奏感呢?节奏节拍的训练就是让我们知道强弱的关系和节拍的拍号种类。节奏、节拍的训练应该由简到繁的进行。在练习多声部节奏的过程中,读、打相结合的方法是比较长用的。我们用左手打节拍,右手敲击节奏型,内心唱节奏型。在熟练之后,双手可以交换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自如的掌握各种各样的节奏型。这不仅锻炼了音值均分的能力、音值组合能力,也让我们在听觉训练中更清楚的分辨节奏。针对特殊的节奏型,要克服节奏训练中的难点,增加节奏训练的趣味性。让我们在训练中可以从不同的歌曲中体会音乐的内涵,领悟音乐节奏中的精华。
二、运用模唱掌握音程
音程的训练,通常被认为是听觉训练的基础。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音程在音响上给人的色彩差异,这些差异也是一种协和与不协和的美感差异。我们经常要巧妙地运用这种美感差异进行对比性的练习。首先我们要对音程进行听觉感受培养,如四种纯音程给人的感觉都是单薄、空洞的;大小三六度的感觉是丰满、和谐的;二度音程尖锐、刺耳的。其次等到我们建立了音程的协和感以后,就可以对比听辨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
我们在上课做训练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有些人只是一味的追求多听,而不重视模唱。这往往会让我们错失了一个好的听觉办法。我认为,唱好音程是听好音程的前提,在听的过程中,模唱和听辨训练应该相互结合。应该做到唱中有听,听中有唱。唱出了音程,也就在在音响上判断出了音的性质。我们要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在娱乐中寻找知识。例如在mp3中下载一些对唱的歌曲,在这些歌曲中很容易听出,重唱的部分就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一个组合。我们在听流行音乐的时候很容易投入到音乐当中,这样我们有目的的去听一些音程,更有助于我们熟悉音程、了解音程,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
三、二声部训练是向多声部听觉的过渡
应该说,听觉训练是一个由生到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升华。二声部的听觉技术是建立在音程、单声部听辨基础之上的,是单声部听觉训练向多声部听觉训练的一个过渡。与单声部旋律相比,二声部的听觉训练不仅是横向上的一个听辨,更多要考虑的是纵向上的和声感。在2006年举行的“隆力奇”杯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文化艺术素质测试环节就增加了二声部的视唱。可见二声部在多声部音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我们接触二声部的练习时,我们不难发现,乐谱实际上就是和声音程与旋律音程的一个组合。
二声部听觉训练不仅要注意音高的位置、旋律的进行、注意节奏节拍的特征、明确旋律的风格,更注重两个声部的和声的感觉。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借助钢琴和构唱练习来建立感觉,我们可以在钢琴上弹出一个声部,然后唱另外一个声部,在弹唱过程中,注意声部间是否协和。熟练之后,可以交换联系。通过反复训练,就可以有意识的培养二声部的感觉并且提高内心听觉,从而更好的体会色彩上的一个变化。这样既可以培养我们的和声感,又可以提高多声部听觉思维能力。
多声部音樂听觉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这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视唱练耳的能力,也从整体上把握了合奏、合唱的能力。这样有目的培养多声部音乐听觉能力,可以让人在鉴赏中最终领悟到调式、节拍、速度与声部。这样从边听边欣赏的角度去学习可以最终完成视唱练耳的过程。我们不只是要研究表现音乐的各种手段,还要把各个音乐要素运用到实际中,最终要实现的是对音乐的全方位的把握。正如马克思所说 “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我们要结合多声部听觉技术来提高我们的音乐综合技术水平,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一、节奏的训练是多声部听觉的基础
音乐教育家卡儿·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的组织者,是音乐的骨架。从某种意义上讲,节奏就是音乐总的感觉。”由于节奏的个性特点,在欣赏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知道它是什么音乐体裁、它是怎样的音乐风格。如进行曲给人的感觉是雄壮有力、节奏清晰,强弱分明的,节拍规整且常用4/4或、2/4拍子。圆舞曲则是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快而富有弹性。在听音乐作品的时候,抓住了节奏,就掌握了音乐的脉搏。没有了节奏,音乐也将失去原本的意义。
那我们如何培养节奏感呢?节奏节拍的训练就是让我们知道强弱的关系和节拍的拍号种类。节奏、节拍的训练应该由简到繁的进行。在练习多声部节奏的过程中,读、打相结合的方法是比较长用的。我们用左手打节拍,右手敲击节奏型,内心唱节奏型。在熟练之后,双手可以交换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自如的掌握各种各样的节奏型。这不仅锻炼了音值均分的能力、音值组合能力,也让我们在听觉训练中更清楚的分辨节奏。针对特殊的节奏型,要克服节奏训练中的难点,增加节奏训练的趣味性。让我们在训练中可以从不同的歌曲中体会音乐的内涵,领悟音乐节奏中的精华。
二、运用模唱掌握音程
音程的训练,通常被认为是听觉训练的基础。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音程在音响上给人的色彩差异,这些差异也是一种协和与不协和的美感差异。我们经常要巧妙地运用这种美感差异进行对比性的练习。首先我们要对音程进行听觉感受培养,如四种纯音程给人的感觉都是单薄、空洞的;大小三六度的感觉是丰满、和谐的;二度音程尖锐、刺耳的。其次等到我们建立了音程的协和感以后,就可以对比听辨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
我们在上课做训练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有些人只是一味的追求多听,而不重视模唱。这往往会让我们错失了一个好的听觉办法。我认为,唱好音程是听好音程的前提,在听的过程中,模唱和听辨训练应该相互结合。应该做到唱中有听,听中有唱。唱出了音程,也就在在音响上判断出了音的性质。我们要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在娱乐中寻找知识。例如在mp3中下载一些对唱的歌曲,在这些歌曲中很容易听出,重唱的部分就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一个组合。我们在听流行音乐的时候很容易投入到音乐当中,这样我们有目的的去听一些音程,更有助于我们熟悉音程、了解音程,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
三、二声部训练是向多声部听觉的过渡
应该说,听觉训练是一个由生到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升华。二声部的听觉技术是建立在音程、单声部听辨基础之上的,是单声部听觉训练向多声部听觉训练的一个过渡。与单声部旋律相比,二声部的听觉训练不仅是横向上的一个听辨,更多要考虑的是纵向上的和声感。在2006年举行的“隆力奇”杯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文化艺术素质测试环节就增加了二声部的视唱。可见二声部在多声部音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我们接触二声部的练习时,我们不难发现,乐谱实际上就是和声音程与旋律音程的一个组合。
二声部听觉训练不仅要注意音高的位置、旋律的进行、注意节奏节拍的特征、明确旋律的风格,更注重两个声部的和声的感觉。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借助钢琴和构唱练习来建立感觉,我们可以在钢琴上弹出一个声部,然后唱另外一个声部,在弹唱过程中,注意声部间是否协和。熟练之后,可以交换联系。通过反复训练,就可以有意识的培养二声部的感觉并且提高内心听觉,从而更好的体会色彩上的一个变化。这样既可以培养我们的和声感,又可以提高多声部听觉思维能力。
多声部音樂听觉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这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视唱练耳的能力,也从整体上把握了合奏、合唱的能力。这样有目的培养多声部音乐听觉能力,可以让人在鉴赏中最终领悟到调式、节拍、速度与声部。这样从边听边欣赏的角度去学习可以最终完成视唱练耳的过程。我们不只是要研究表现音乐的各种手段,还要把各个音乐要素运用到实际中,最终要实现的是对音乐的全方位的把握。正如马克思所说 “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我们要结合多声部听觉技术来提高我们的音乐综合技术水平,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