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性心肌炎,属于祖国医学“心悸”、“怔忡”及“胸痹”范畴。系由于肺卫气虚,在气不固,温热邪毒乘虚侵袭,累及于心,其毒邪宿于血脉,因而出现一系列心系病证的临床症状。我们将本病分为热毒侵心、气阴两虚、心气不足、痰湿内阻及气滞血瘀五个证型进行辨治。通过98例临床观察,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及证型与疗效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认为本病为虚中挟实,各个证型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都有瘀血的病理改变。因此,治疗本病的首务为扶正祛邪,但还需将活血祛瘀药物的运用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结果,热毒侵心、气阴两虚及心气不足型的显效率与有效率均高于痰湿内阻及气滞血瘀型,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89.8%,表明以中医药为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较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