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对于刚步入小学的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更显吃力,尤其是近几年来的新课程改革,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都提出了一个新的高度。教师如何把纷繁复杂的数学语言转化成学生便于理解的普通语言,既要做到规范、科学,又要做到通俗、易懂,确属不易,我是从事低段教学的,深知数学语言从小培养的重要性,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
一、 能说:数学语言的普通化、日常化、可操作化
普通语言就是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借以交流的工具,用它来表达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转化,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这里的“转化”表达两层意思:一是将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也就是将生活经验“数学化”,这是积累数学知识形成策略的必然过程。二是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普通语言,让人听得懂、学得会、能运用,就是平常所说的数学知识“生活化”。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学生能用普通语言(即自己的语言)表达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那么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难以忘怀,甚至能举一反三,终生受用。
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不适于口头表达,因此也只有翻译成普通语言使之“通俗化”才便于交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情感和思维特点,必要时还要将普通的日常语言转化成可操作的肢体语言。例如在教学关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时,比什么、怎么比,是两个数互比还是和一个数比等。在教学时,老师总是想尽方法的用生活中贴近学生生活的比喻,如“比一个数多(少)几”:把“比一个数大几的数”比作哥哥,用加法;“比一个数小几的数”比作弟弟,用减法;“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比较时,结合一些动作表演的肢体语言让学生理解和区分,原来哥哥比弟弟高和弟弟比哥哥矮是一个道理、一个意思,以此并类推出一系列问题的比较和应用,降低数学理解的难度,使数学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在这种直观的理解中逐渐内化为数学的认识和经验。因此,数学语言的普通化、日常化、可操作化在小学低段显得尤为必需和重要。
二、 会说:数学语言的简约性、关联性、延续性
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的形成一般包括逻辑过程、心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逻辑过程能够揭示概念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便于对数学结构从整体上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心理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数学语言到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因人而异。数学符号和规则从现实世界得到其意义,又在更大的范围内作用于现实。学生只有在理解数学语言的来龙去脉及意义,而且熟练地掌握他们的各种用法,从而得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在数学学习中才能灵活地对它们进行各种等价叙述,并在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中正确应用,从而达到对数学符号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具体对某个数学符号进行讲解、分析、举例、验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驾驭数学语言。
1. 寻找叙述语言的“发射塔”——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的圈点一直是很多老师的做法,主要是因为它简便易行,可操作。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必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才能明确概念。例如三年级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的关键词句有“对折后”“完全重合”,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完全重合”是图形的位置关系,不能孤立地认为对称就是轴对称图形;要强调“对折后”这个前提,可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奖杯和天安门的图片边和点的位置,说一说,论证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验证、整理,使学生认识到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追踪符号语言的“运行轨迹”——数学意义
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最后又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为引进抽象符号作准备,二是作为特殊化的途径,便于符号的应用。
数学符号语言,由于其高度的简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往往难以读懂。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善于将简约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转化与处理,当然这在低段运用的较少,但也在不断的渗透中,如找规律、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等。
3. 破译图形语言的“太空密码”——数形关系
图形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其特点是直观,便于观察与联想,观察题设图形的形状、位置、范围,联想相关的数量,这是“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的基本思想,这在低段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例如,一年级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教学,生活中学生是不会区别这两者的,对幼小的他们来说,正方体就是正方形,长方体就是长方形,常常把球体说成圆形,圆柱体也说成圆形等,而学数学不同,学生初次从书本上接触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把它们区分开——这种特殊的图形语言,学生难于理解和分析,教学时我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 从模型到图形,即根据具体的模型画出直观图;② 从图形到模型,即根据所画的直观图,用具体的模型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重在建立图形与模型之间的视觉联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使它们熟悉直观图的画法结构和特点,从而准确、快速区分两者;到了三年级进一步学习时,可再追加两步设计,更深层次的寻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关系,③ 从图形到符号,即把已有的直观图中的各种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④ 从符号到图形,即根据符号所表示的条件,准确地画出相应的直观图。后两步设计是为了建立图、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图形语言来辅助思维,利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
数学语言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其蕴涵丰富的知识、逻辑、推理,凭借其抽象不失直观、枯燥而不乏味的气质,传达着科学世界赋予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要使数学语言不再那么难以接近,散发出吸引人的光芒,关键还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只要我们从小抓起,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坚持不懈地找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法,俗话说熟能生巧,习惯成自然,我们坚信数学语言的训练犹如“神十”飞天那么自然、普通和成功!
(作者单位:句容市华阳中心校)
一、 能说:数学语言的普通化、日常化、可操作化
普通语言就是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借以交流的工具,用它来表达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转化,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这里的“转化”表达两层意思:一是将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也就是将生活经验“数学化”,这是积累数学知识形成策略的必然过程。二是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普通语言,让人听得懂、学得会、能运用,就是平常所说的数学知识“生活化”。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学生能用普通语言(即自己的语言)表达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那么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难以忘怀,甚至能举一反三,终生受用。
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不适于口头表达,因此也只有翻译成普通语言使之“通俗化”才便于交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情感和思维特点,必要时还要将普通的日常语言转化成可操作的肢体语言。例如在教学关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时,比什么、怎么比,是两个数互比还是和一个数比等。在教学时,老师总是想尽方法的用生活中贴近学生生活的比喻,如“比一个数多(少)几”:把“比一个数大几的数”比作哥哥,用加法;“比一个数小几的数”比作弟弟,用减法;“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比较时,结合一些动作表演的肢体语言让学生理解和区分,原来哥哥比弟弟高和弟弟比哥哥矮是一个道理、一个意思,以此并类推出一系列问题的比较和应用,降低数学理解的难度,使数学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在这种直观的理解中逐渐内化为数学的认识和经验。因此,数学语言的普通化、日常化、可操作化在小学低段显得尤为必需和重要。
二、 会说:数学语言的简约性、关联性、延续性
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的形成一般包括逻辑过程、心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逻辑过程能够揭示概念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便于对数学结构从整体上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心理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数学语言到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因人而异。数学符号和规则从现实世界得到其意义,又在更大的范围内作用于现实。学生只有在理解数学语言的来龙去脉及意义,而且熟练地掌握他们的各种用法,从而得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在数学学习中才能灵活地对它们进行各种等价叙述,并在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中正确应用,从而达到对数学符号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具体对某个数学符号进行讲解、分析、举例、验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驾驭数学语言。
1. 寻找叙述语言的“发射塔”——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的圈点一直是很多老师的做法,主要是因为它简便易行,可操作。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必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才能明确概念。例如三年级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的关键词句有“对折后”“完全重合”,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完全重合”是图形的位置关系,不能孤立地认为对称就是轴对称图形;要强调“对折后”这个前提,可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奖杯和天安门的图片边和点的位置,说一说,论证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验证、整理,使学生认识到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追踪符号语言的“运行轨迹”——数学意义
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最后又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为引进抽象符号作准备,二是作为特殊化的途径,便于符号的应用。
数学符号语言,由于其高度的简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往往难以读懂。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善于将简约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转化与处理,当然这在低段运用的较少,但也在不断的渗透中,如找规律、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等。
3. 破译图形语言的“太空密码”——数形关系
图形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其特点是直观,便于观察与联想,观察题设图形的形状、位置、范围,联想相关的数量,这是“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的基本思想,这在低段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例如,一年级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教学,生活中学生是不会区别这两者的,对幼小的他们来说,正方体就是正方形,长方体就是长方形,常常把球体说成圆形,圆柱体也说成圆形等,而学数学不同,学生初次从书本上接触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把它们区分开——这种特殊的图形语言,学生难于理解和分析,教学时我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 从模型到图形,即根据具体的模型画出直观图;② 从图形到模型,即根据所画的直观图,用具体的模型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重在建立图形与模型之间的视觉联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使它们熟悉直观图的画法结构和特点,从而准确、快速区分两者;到了三年级进一步学习时,可再追加两步设计,更深层次的寻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关系,③ 从图形到符号,即把已有的直观图中的各种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④ 从符号到图形,即根据符号所表示的条件,准确地画出相应的直观图。后两步设计是为了建立图、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图形语言来辅助思维,利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
数学语言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其蕴涵丰富的知识、逻辑、推理,凭借其抽象不失直观、枯燥而不乏味的气质,传达着科学世界赋予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要使数学语言不再那么难以接近,散发出吸引人的光芒,关键还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只要我们从小抓起,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坚持不懈地找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法,俗话说熟能生巧,习惯成自然,我们坚信数学语言的训练犹如“神十”飞天那么自然、普通和成功!
(作者单位:句容市华阳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