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1年的改革开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市场化改革,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面对发展与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解决各种矛盾使经济健康发展,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思想动力。经济发展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要根本解决还要靠统筹改进制度,靠改革开放。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发展观是振兴中华的延伸。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市场化 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1年的改革开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市场化改革,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
一、改革开放为振兴中华找到了正确道路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伟大民族,历史上,汉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曾影响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只是到了近代,中华民族才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的腐朽统治而落后。自1840年以来,探寻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整个20世纪,中国人民都在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正反经验,以民为本创新,找到了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这就是改革开放,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迅速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31年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发展到GDP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初步小康,变化之大,举世瞩目。实践证明,实施市场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创举
18世纪及19世纪初期,工业化发展很快,但资本家相对劳动者处于优越的不平等地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为反对剥削和保护劳工利益,产生了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主义思想家。此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其不仅来自理想主义,还来自现实生活;不仅来自中国近代历史的社会选择,还来自对当代社会的比较研究。我们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改革了传统的只讲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我们运用近百年来社会主义运动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内涵;我们运用社会主义对劳动者的关心,对集体意识的重视,对公平的追求,对社会福利的强调,改革了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古典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之所以能与“社会主义”联姻,是因为我们要的社会主义不是那种只讲集权、不讲分散,只讲计划、不讲市场,只讲生产、不讲消费,只讲精神、不讲物质,只讲阶级、不讲全民的传统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成果强化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和丰富内涵,世界范围的现代化大潮为市场经济带来了一种文化意义上的飞跃。通过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双向改造,即现代市场经济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改造,现代社会主义对古典市场经济的改造,我们得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种经济基础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
三、为转型国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改革和发展模式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中国经济改革的意义时曾说过:“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①从目前不少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改革实践看,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正逐渐成为一种改革和发展的模式,并被越来越多的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接受,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特别要提到的一个特征是,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一直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并围绕这个主线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通过渐次建立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逐步建立起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1994年,我国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府经济管理体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围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大力推进了财税、金融、价格管理、外汇管理、政府机构等方面的改革,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宏观调控体制框架。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并不是否认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已有过的政治体制改革举措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所涉及的一些方面展开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须的。但在经济体制改革难以深入的地方,我们都看到了加大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力度的重要性。解放思想,深化和完善市场化改革,必然会大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四、为构建和谐世界作出了贡献
和谐是个了不起的观念,提出和谐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战略,世界和谐的基础是各国自身的和谐。中国主张和谐世界,首先是从构建国内和谐社会开始的。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理解,生产关系不断适应发展着的生产力,并互相促进,才谈得上社会和谐。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生产力有了大发展,已创造了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但生产关系如何适应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上层建筑如何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还是一个重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政府管理体制和方式负有缓解这些社会矛盾的责任。“和谐社会”的提出,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和谐就是要关注社会公平,让各个社会群体都能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和谐社会”既关心和支持困难群体,也鼓励投资和发展;既在法律框架内保护工人利益,也让资本所有者有信心、有动力继续投资扩大生产;既主张“为富要仁”,同时鼓励“处贫思变”,达到“贫富和谐”。
“和谐社会”这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名词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富裕和强大有利于整个世界的稳定和进步,其市场经济制度的选择,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31年来,由于开放,我们与世界的交往达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成功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了榜样,也为新世界的崛起作出了贡献。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135.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市场化 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1年的改革开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市场化改革,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
一、改革开放为振兴中华找到了正确道路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伟大民族,历史上,汉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曾影响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只是到了近代,中华民族才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的腐朽统治而落后。自1840年以来,探寻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整个20世纪,中国人民都在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正反经验,以民为本创新,找到了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这就是改革开放,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迅速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31年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发展到GDP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初步小康,变化之大,举世瞩目。实践证明,实施市场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创举
18世纪及19世纪初期,工业化发展很快,但资本家相对劳动者处于优越的不平等地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为反对剥削和保护劳工利益,产生了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主义思想家。此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其不仅来自理想主义,还来自现实生活;不仅来自中国近代历史的社会选择,还来自对当代社会的比较研究。我们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改革了传统的只讲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我们运用近百年来社会主义运动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内涵;我们运用社会主义对劳动者的关心,对集体意识的重视,对公平的追求,对社会福利的强调,改革了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古典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之所以能与“社会主义”联姻,是因为我们要的社会主义不是那种只讲集权、不讲分散,只讲计划、不讲市场,只讲生产、不讲消费,只讲精神、不讲物质,只讲阶级、不讲全民的传统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成果强化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和丰富内涵,世界范围的现代化大潮为市场经济带来了一种文化意义上的飞跃。通过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双向改造,即现代市场经济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改造,现代社会主义对古典市场经济的改造,我们得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种经济基础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
三、为转型国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改革和发展模式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中国经济改革的意义时曾说过:“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①从目前不少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改革实践看,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正逐渐成为一种改革和发展的模式,并被越来越多的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接受,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特别要提到的一个特征是,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一直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并围绕这个主线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通过渐次建立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逐步建立起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1994年,我国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府经济管理体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围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大力推进了财税、金融、价格管理、外汇管理、政府机构等方面的改革,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宏观调控体制框架。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并不是否认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已有过的政治体制改革举措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所涉及的一些方面展开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须的。但在经济体制改革难以深入的地方,我们都看到了加大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力度的重要性。解放思想,深化和完善市场化改革,必然会大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四、为构建和谐世界作出了贡献
和谐是个了不起的观念,提出和谐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战略,世界和谐的基础是各国自身的和谐。中国主张和谐世界,首先是从构建国内和谐社会开始的。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理解,生产关系不断适应发展着的生产力,并互相促进,才谈得上社会和谐。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生产力有了大发展,已创造了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但生产关系如何适应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上层建筑如何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还是一个重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政府管理体制和方式负有缓解这些社会矛盾的责任。“和谐社会”的提出,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和谐就是要关注社会公平,让各个社会群体都能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和谐社会”既关心和支持困难群体,也鼓励投资和发展;既在法律框架内保护工人利益,也让资本所有者有信心、有动力继续投资扩大生产;既主张“为富要仁”,同时鼓励“处贫思变”,达到“贫富和谐”。
“和谐社会”这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名词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富裕和强大有利于整个世界的稳定和进步,其市场经济制度的选择,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31年来,由于开放,我们与世界的交往达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成功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了榜样,也为新世界的崛起作出了贡献。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