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范式下的“治理逻辑”

来源 :中国行政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2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范式对于方法论的选择有着传统的偏好,那就是在理性思维中特别注重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逻辑的方法、逻辑地思维,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建构宏大理论、思索细致问题的自然选择。“治理”不仅是公共管理研究者的概念,更是他们的“逻辑”:理论建构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工具。那么,“治理”是否能够成为人们的思维规律(至少是一种思维方法),
其他文献
据新华网北京2007年4月18日电,国际设计与流程科学学会(SDPS)2006年度乔治·科兹梅茨基奖颁奖仪式18日在京举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张学栋获奖。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张学栋是全球第3位获此殊荣的人。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交通、通讯等公共事业发展缓慢,农民文化生活单调,农村环境状况差。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才能实现。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只有增加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进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资金供给主体多元化,发行地方债券、推行公共事业民营化等措施,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才能促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行政区划中一个特殊的行政单元,其行政环境与非民族自治地方相比有一定的共性,但民族自治地方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造就了其特殊的行政环境。在这种特殊的行政环境中,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文化也相应地有别于其他地方。本文侧重从民族自治地方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着手分析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并就培育和优化民族自治行政文化提出建议和对策。
“道在屎溺(尿)”是庄子的名言。原来的意思是说“道”无所不在,事实上也确乎如此。即就“屎尿”本身而论,虽是不洁之物,但不能把它不当回事。因为凡人必进饮食,亦随之而有消化、吸收和排泄的过程。
期刊
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的历史时刻,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对这一重大问题给予深刻阐述,庄严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期刊
本文分析了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伦理要求,并针对我国政府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中的伦理问题,提出要坚持公共利益取向、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主体的伦理道德修养、加强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中伦理制度建设等正确的伦理导向,以提升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整体效能。
民主是马克思主义范式一个久远而常说常新的话题。民主与治理有着必然的联系。从治理的角度看,“民主”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公共事业机构或基础设施之一,它所指向的对象是公共领域,该领域由人民支配。从民主的角度看,民主是治理的基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民主”就是一种“治理”,同时民主也是治理公共事业机构的手段。
马克思主义范式历来对于话语权有相当的重视,认为:有了发言权才有行动权。推动治理研究,就必须把治理作为一种话语霸权来推动。“治理”话语的基础就是对“治理”语词的深刻把握、大力推广,尤其是把“治理”这个汉语语词作为我们政治行动、学术行动话语权利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