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EB分析法的南社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06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8-0145-04
  引言
  现如今,我国有关公共空间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城市层面,岳红岩基于互动理论并结合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和层次分析法,提出增加城市公共空间互动性设计策略。范希嘉、邹一了基于叙事,分析公共空间的生活主体的设定与考量,探讨城市公共空间体验设计方法。张帅、张希晨从老旧小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现状出发,探讨现阶段其改造政策与方式。何苗通过研究色彩特性,解决在公共空间中需要对人流交通、信息传达等问题做出解决的表现方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人们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茶山镇政府的支持下,对当前南社村的公共空间进行优化策略的提出。
  一、南社村公共空间ASEB分析
  (一)调研内容及方法
  调研对象为村民、旅客、政府人员以及设计专家四类人,调研时间为期三个月,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选用文献、访谈、问卷及田野等调研方法,分别从公共活动、环境设施、体验感受与相关利益四个方面设计问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们对南社村公共空间的满意度,进而提出具体优化策略。从必要性、自发性及社会性活动去研究村民与旅客的活动方式与特点;从节点、标志、路径、边界、区域五要素去研究村子概况;体验村落的传统文化与特色;询问村民的收入来源及游客的体验收益。
  (二)公共空间布局
  村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水塘,被庆丰桥、四通桥、丰收桥三座小桥分隔成四口水塘,从西到东分别为西门塘、百岁塘、祠堂塘、肚蔗塘。水塘两岸各有五条横向和六条纵向的街道,通向250间的古宅。其公共空间的节点密度和相对规模其实并不大,主要由广场、公园、巷道、水塘、祠堂及自然景观等组成。
  (三)公共空间组成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与村外文化的不断涌入,村子的质朴与单一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本相应公共空间承载的功能变得丰富起来,如展览空间不再只是单一的陈列功能,还拥有参与体验的功能;祠堂空间不再只是具有单一的祭祀功能,同时兼具议事功能等。
  1.门户空间:门户空间一般以广场居多,是自发性活动的主要场所。这类空间一般场地开阔、人流较多。主入口广场,位于南社村西门入口处,左侧为游客接待中心和门票售票点,主要为游客提供驻留空间,平时也会有一些村民在此售卖小商品;乐享广场,村民会在此进行健身娱乐,老年人和儿童较多聚集在此:孝德广场,广场中间有一棵800多年的老榕树,是村民纳凉聊天、举办公共活动的好场所:北二门广场,村子次入口广场,为平时村民晾晒谷物及被褥之用。
  2.生产空间:生产空间是必要性活动的场所,一般指农田、晒场及其他生产活动所构成的空间。农田主要为南社村城墙外平坦的泥地,民居四周的空地则大多被村民用来种植瓜果蔬菜,水泥铺地的道路一般作为村民晾晒谷物之用。
  3.邻里空间:邻里空间是人们维系关系的主要场所。南社村的交往空间普遍位于入口广场、古树下、茶馆前、巷道交叉口、民居门前等相对宽敞,且有休憩实施的户前空间及热闹度较高的公园广场空间。
  4.贸易节庆空间:贸易节庆活动是村民们参与性最高的活动(如南社斋蘸节、茶山松糕节、千人庆灯宴、中坑明德醒狮、九大簋等),通常在祠堂、家庙、活动中心及户外舞台广场中进行。谢氏大宗祠,既是南社的文化中心,又是村中的议事总部,重要性活动一般都在此进行;谢遇奇家庙位于水塘东坊村的中心位置,村里常在此进行九大簋等活动宣传;南社戏台,为村民和游客提供戏曲演出,宣扬当地粤曲文化。
  5.神格空间:神格空间指人们祭祀祖先和祈福祷告的精神文化空间。前人在规划时,特别重视风水,一般位于村内靠近水口的中心风水区,寓意保境安民、顺风顺水。宗祠后墙设有神龛。
  (四)空间满意度
  1.SD法调查问卷:针对南社村公共空间环境现状,选取村中南贵坊商业街、活动中心广场、传统民居、陈列展览馆、古围墙、古村北门外鱼塘及综合文化服务大楼7处代表性公共空间节点作为主要观察点,空间选取准则以人流量高、环境优良、效益性好以及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为尺度。分析结果显示村落商业发展水平较为低下、活动项目单一、游览时间短暂。根据统计表可以看出,游客对南贵坊商业街、陈列展览馆和古围墙较为感兴趣,而在古村北门外鱼塘和综合文化服务大楼逗留时间较短且人数较少(表1)。
  针对村民与游客对空间环境的感受,筛选出18组互为反义的形容词对来作为评价因子,按各形容词对程度分别赋值为-2、-1、0、2、2(表2)。分别向本地人、游客和专家采用一对一访问记录法,保证调研可信性与精准性。
  2.SD法综合评价结果
  (1)本地人组与游客组SD满意度分析
  街巷空间:本地人对街巷的热闹度、风格特征满意度较高,而由于街巷空间缺乏配套设施,游客体验度大打折扣,游客对活动的丰富度、活动设施合理性、设施的完善度以及方便度均位于O轴以下,因此活动设施方面属于一个痛点问题;广场空间:本地人与游客在广场空间尺度适宜性与开敞性感知中满意度相差较小且均位于O轴之上,但在调研中发现南社村的广场仅为人群聚散点,人们停留的时间较为短暂;历史文化空间:游客组在建筑形式的丰富度与氛围基调上分高于本地人组,说明游客对南社村历史建筑相对比较满意,原因主要是村落的整体建筑风格与空间肌理保存相对完整,使人有记忆点;交通空间:本地人组与游客组在村子内部交通秩序性方面得分非常相近,只有0.01的差距,相反在外部交通通達性方面得分差距较为明显。本地人满意度为3.11,而游客对其满意位于0轴以下,主要是相对城市来说南社村的交通不便,只能乘坐客车或汽车到达;生态景观空间:游客与本地对生态性、景观的自然度、植被丰富度、水质清澈度打分都相对较高,均位于2轴以上,说明村子的自然生态景观保护较好(图1)。   (2)专家组与SD平均值满意度分析
  专家组SD值满意度得分在开敞性感知、生态性、植被丰富性、自然度、活动设施完善度方面与本地人、游客组SD平均值得分相近。介于专家自身的专业素养使其之间在风格特征、干净度、外部交通通达性及设施合理性方面相差较大(图2)。
  二、南社村公共空间行为ASEB分析
  (一)村民活动分析
  1.公共空间活动行为:必要性活动具有频繁性和不可选择性,对空间要求不高。自发性活动往往发生在日照条件好、人流量较大的公共空间(如村口、广场、凉亭等),这种活动类型受环境影响较大,当有适宜人们驻留的环境时,活动频率会明显增加。社会性活动往往有明确的功能和场所,例如婚庆、祭祀等。在南社村,社会性活动主要集中在謝氏大宗祠,每年村内重大活动都在此举办。
  2.公共空间活动特征: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有78.5%的村民把看电视、棋牌和聊天作为空闲时间活动的首要选择,而阅读、运动和参加传统文化活动仅占13.9%。78%的村民对公共空间有优化改造的需求,对公共空间活动的距离、开敞性、休息娱乐设施等提出了要求。
  (二)游客活动分析
  1.游客活动行为:来南社村的游客多为省内县市的学生群体和企事业单位群体,一般乘坐旅游大巴或选择骑行的交通方式。观察游客的空间活动发现,游客大多自行参观,寻找吸引自己的景点,这种行为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如环境好、绿化丰富等空间容易吸引人驻留。这看起来虽然是种偶然行为但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代表游客对该空间的满意度与偏爱。
  2.游客空间活动分布:南社村的旅游以历史文化建筑观光为主。活动点集中分布在村落内的坛庙祠堂(谢氏大宗祠、百岁坊)、古墓(谢东园墓)、寺庙(土地庙、和尚庵)等建筑空间以及古树群、古水塘等历史格局风貌空间。
  (三)ASEB格栅分析
  1.优势分析:游客对南社村最满意项目就是传统民居建筑,可以看出在政策的保护下南社村的建筑风貌保护良好。南社村植被丰富,生态完整性良好,村外紧邻天然氧吧的生态园,很多旅客在接受特色文化熏陶的同时,还能缓解压力、放松心情,这也是南社振兴发展的优势所在。传统戏剧演出、斋蘸、采茶品茶、种菜挖草等活动使不同的对象获得不同的收益。对村民来说,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益。对于游客来说,提供了很好的写生环境和古建筑测绘对象,增加了对农村、农事生产的了解,获得了身心愉悦的体验。
  2.劣势分析:以物质空间观光为主,游客体验感不足,同时游客对基础设施与活动满意度较低,认为缺少商业、民宿等设施以及特色活动的举办。此外大量与村内风貌不符的新建筑风格的改建与加建,也是影响村落风貌的劣势之一。
  3.机遇分析:南社村被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旅游特色村”等名号,获得了政府极大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为游客的娱乐活动与休闲体验提供了机遇。
  4.不足分析:南社村大部分景点都处于待开发状态,景点没有形成规模化与系统化,活动相对更新较慢。另外,活动受季节性影响较强,比如斋蘸、点灯、舞狮、打麒麟等系列传统民俗都只在重要节日才会演出,这些都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威胁。
  (四)ASEB分析矩阵
  综合活动举办、村落环境、游客体验、收益四个方面的分析,梳理分析村落公共空间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绘制南社村旅游ASEB栅格分析矩阵表(表3)。
  三、基于ASEB分析法的南社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一)南社村公共空间优化设计
  对村落街巷、生态景观、传统建筑、公共设施及场地进行梳理总结,并选取商业街、古围墙、菜市场、老年活动中心、古村北门外鱼塘及西门口废弃工厂六处为主要改造及优化节点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见表4。
  (二)活动空间品质提升优化
  与以往相比,旅客们更加追求心理上的满足,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要注意考虑旅客对村落的主观感受,不断开展当地特色活动,打造一个产、学、研为一体的特色南社旅游。目前南社村的旅游仍停留在观赏层面,缺乏生动性和吸引性,活动的劣势及不足主要表现为季节性强。
  1.活动中心广场:原场地内部环境较为破败且垃圾堆积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使用体验和热情。建议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充分利用原建筑上的大量散落灰砖对其进行空间的扩充,将明清的造园理念运用其中,丰富流线与造景,完善功能区的建设,打造具有文化韵味的活动中心。同时关注通用设计,满足儿童、青年、老年多种人群的需求,注意人体尺度与建筑的互动关系,提升当地村民的幸福感(图3)。
  2.社区综合文化服务大楼:现场地为闲置厂房,建筑安全不达标,有安全隐患,但位置处在村口影剧院旁,人流量大,应对该地进行重新利用发挥其价值。依据南社村的规划政策,拆除闲置厂房部分楼体,建设成社区综合文化服务大楼,一楼设商铺,楼内设老年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粤曲社、舞蹈室、乡贤文化馆等功能区,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提升南社公共服务水平(图4)。
  (三)环境品质提升优化
  1.古围墙:古围墙是环绕南社村的围墙,目前尚存1座谯楼、鹤鸣楼至东门楼之间1段完整围墙、1段半残缺围墙和古围墙原有夯土基础。古围墙被拆毁后散落的墙体砖石材料,属于原有古围墙的历史遗存部分,真实地反映了古围墙的营造方式和外观风貌,是游客参观浏览的必经之地。由于人为加建和日晒、雨淋、风化等自然损害的影响,围墙段逐渐受损,因此需加强对古围墙及门楼的修复与巩固,增设景观绿化带,打造成环绕古村的观光景观线,同时,将缆车浏览活动项目设计其中与之形成配套,丰富游客体验度(图5)。
  2.古村北门外鱼塘:古村北门外周边缺乏亮眼的景观,对古村的整体形象彰显不明显,且水塘挡土墙漏水,无法储水,水景大打折扣。目前仅靠鱼塘西侧的一条人行道进行人流分流,交通疏导压力较大。建议对其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增设休憩设施与防护围栏,引入乡村公共艺术,保留原本鱼塘周围的菜地。这样可将人流适当引入热闹度不高的北门参与有机农桑、渔猎、采摘等活动,使之与南社古村内部的水系景观形成呼应与变化(图6)。   (四)体验感知优化
  陈列展览馆,该地现状为南社村的菜市场,位于西门主入口处,建筑风貌与南社村整体风貌不协调,且环境嘈杂混乱,卫生情况不佳,游客体验感较差。为了提升游客体验度,乡政府出台政策规划把南社村菜市场搬迁到别处,建议保存原建筑结构,对建筑立面风貌和内部布局进行整改。将村史、村志、村碑、村俗等内容进行展示陈列,改建成南社村历史文化特色陈列馆,与之周围的游客接待中心形成呼应关系。同时紧跟时代配以數字虚拟展览馆,从而更好地宣传南社村,建立起村子的形象品牌(图7)。
  (五)经济效益提升
  1.商业街改造:重点设计南贵坊商业街这条轴线的目的在于打破它和生态绿地以及古村之间的隔阂,使之连成一片,形成无界之乡。考虑旅客的心理需求,建议增加酒吧、茶室、红茶工作坊、民俗工作室等符合现代人使用的功能区。半土半木,半新半旧,提高旅客重游率,减少季节性变动带来的经济压力。图8为南贵坊商业街改造效果图,将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残垣用特殊工艺加工过的玻璃保护起来,存留这片区域的历史记忆;移植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建构件及相关文化物件;采用当地红砂岩、清水青砖等建筑材料与砖雕、石雕、灰塑、陶塑等装饰艺术手法。不同于宽窄巷子、夫子庙、新天地、丽江古城那样的商业街改造,此改造以乡情乡愁为主要基调。
  2.民居改造:改造设计应以环境适应、人文环境匹配、地域性技术和材料相匹配为原则,主要改造重点为内部功能设施、建筑立面改造及局部修缮与维护,在院落空间改造增设茶几、休闲亭和一定的绿化带(图9)。充分设计民居中的古玩意、摆件、家具、服饰、盆景等软装,来吸引游客体验与欣赏,提升当地居民的收益。对于民居的改造费用问题,当地实行可利用村内德高望重的长者推荐向村集体进行拨款资助,收得的利益与村集体按一定比例分配的政策,鼓励大家“在家”致富,留住青壮年发展家乡。
  (六)优化策略
  本文从使用者的行为活动特点、环境品质提升、体验感知评价、经济效益四个层面提出优化策略。行为活动:开放祠堂、活化广场、消除与村内风貌不服的新建筑、保护生态景观和街道肌理。同时将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活动与外来的文化相融合,增强游客对南社古村的记忆点;环境品质:结合公共空间使用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完善健康服务设施、提供新的娱乐场所、增设停车空间、完善照明设施;体验感知:改善了鱼塘景观、进行垃圾处理、优化民居风貌、增加可参与性的娱乐活动,提升了村落的可识别性,实现对使用者的尊重需求。主要体验项目有缆车观光、特色民居生活、参与茶山公仔等手工艺品的制作、农桑渔猎的参观与体验等;经济效益:对于本地居民,南社村作为政府出资支持旅游开发的特色古村,其公共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与改善,为其带来便利的生活和相对可观的收益,提升了家乡的价值感。对于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即是自我需求的实现。
  运用SD法对村落公共空间优化前后人们的满意度对比进行分析(图10)。优化后SD评价值均位于O轴以上。除建筑形式丰富度、开敞性感知、氛围基调、保护程度、外部交通通达性、水质清澈度六方面变化较小以外,其余SD评价值均明显高于优化之前,说明本文提出的南社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措施得到了村民、游客及政府人员一定程度的认可。主要体现在村落公共空间的环境改造,如活动中心广场、北门外鱼塘广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商业街、民宿等。
  结语
  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传统村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前景,但与城市中的公共空间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本文以南社村公共空间优化为切入点,通过南社村现状调研,利用ASEB栅格分析法分析劣势与不足。同时深度结合国家、广东省政府以及茶山镇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与规划文件,合理提出南社村公共空间优化发展策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与可实施性,此研究方法可广泛运用在村落改造前期的调查研究中。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8-0129-03  引言  2020年疫情出现后,公共卫生防护成为各旅游景区、车站、机场等场所的关注重点。有研究表明,病毒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手部到口、眼部,在公共场所预防接触传播非常必要。使用洗手液正确洗手,可以有效避免病毒细菌的接触传播。因此,手部消毒机已成为景区等场所必不可少的防护用品。但现有的手部消毒机
医院病案是记录临床病症发生、诊断及救治等一系列医疗过程的主要载体,有效改善病案质量,提升服务效率,优化病案管理质量,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高效地管理数据庞大的病案资料,有利于全面直观地反映医院的医疗效率和管理水平,是目前医院管理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必须积极利用先进手段改进病案管理方式。近年来,随着医疗领域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及更迭,病案管理已发展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医疗健康数据的根本内容,可促进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该研究通过文献查证法,针对病案管理进行阐述,旨在促进病案管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8-0135-03  引言  性文化在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各国的建筑、服饰、艺术作品、家具、大众心理等各个方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性文化贯穿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正因此,人类在各个时期的一些文化产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性文化的发展状态,为我们研究及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设计提供了主要依据。  一
论文基于共生理论分析医联体共生系统,旨在为中国医联体可持续发展提供分析依据与对策建议。论文具体分析了医联体共生系统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从优化医联体内共生单元的合作关系、优化共生模式、改善共生环境三方面提出了促进医联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自19世纪移植西方现代医学理念与卫生理论以来,中国仍然保有自身特点鲜明的公共医学文化,具体反映为一种国家整体健康观,以及相应的制度与行动形成的国家免疫力。本文以《灵兰秘典论》为中心,分析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中丰富的身体与政体“互喻”现象,挖掘两者在联系性思维下产生的“同构”认识,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共治”实践。从而为探寻基于中国政治社会自身发展逻辑的现代卫生事业,以“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的全球性公共卫生治理机制提供比较文化视野下的思想资源。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8-0132-03  引言  在信息时代智能化趋势下,产品软硬件交互形式更加多样,界面与交互设计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如何快速构建、高保真还原软硬件设计原型进行可用性测试,为设计迭代提供依据,帮助改善用户体验,是产品界面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归纳总结软硬件集成原型的特征及其对于界面开发设计的意义,介绍了
强化临床中医师的科研能力是助力医者全面提升、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需求。提炼科学问题是做好研究的前提,可从中西医的思维差异入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于空白处寻求突破;训练科研思维应逐渐成为中医师培养的必备项目,不仅是传统象思维,现代科研思维及前沿医学理念亦应充分关注;优化研究路径是推动科研有序开展的关键,研究者可在“六化”的目标导向下,借鉴他山之石,促进成果转化,并最终回归中医临床;良好的精神品格是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支撑,研究者既应有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情怀,又应具实事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8-0142-03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逐渐被大量的钢筋水泥建筑所覆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办公空间的数量也随之上升,同时使得办公空间逐渐向高层发展。而在全球很多调查数据中显示,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同时,许多新兴行业正在兴起,传统办公空间的结构和形式已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于办公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8-0138-04  引言  中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4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7.9%。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87亿人左右。随着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失能老人的照护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事业、室内设计等领域必须面
基于2002-2018年的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这一时期公共卫生治理变迁的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在这十七年间,我国公共卫生治理主要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公共卫生机构在逐渐实现向专业化和规范化方向的转型;第二是公共卫生治理的社会总体参与度在逐渐提高,但是政府对于治理关键领域的把控力度加强;第三是治理中更加注重公共卫生的公益性与均等性。我国公共卫生治理在逐步实现治理的现代化,但是在一些领域依然与现代化的要求有着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