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1995年~2009年福建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OLS方法对福建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福建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存在财政收入的稳步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且经济增长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Granger因果关系,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税收征管、涵养税源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收入 经济增长 granger因果检验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公共性质货币资金,即财政通过一定筹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由国家集中掌握使用的货币资金,是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财政收入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保证政府行使其公共职能,实施公共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地方财政收入是地方用于本地区公共政策得以实施的资金来源。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福建省GDP即福建省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民经济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从生产的角度看,它是全省各经济部门新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从支出角度看,它是全省最终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总和;从分配角度看,它是全省的财政收入、集体收入和个人收入的总和。关于财政收入和GDP两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彭志捌、蒋丽娟、张凤(2004)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国家财政收入回归模型,找出影响财政收入的显著性变量为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总额;杨华峰(2001)、贾继花(2002)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财政收入与GDP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两者之间关系的回归模型;李国锋、王乃静(2004)财政收入和GDP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认为财政收入和GDP总量、增量增长率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地方财政收入与GDP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杨丹、陈晓毅(2004)根据历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变化规律;庞瑞芝、张志超(2002)用回归模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对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国家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我国财政收入对GDP的弹性过低,财政收入与GDP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丁文斌(2003)利用协整理论对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王华、柳光强(2010)对分级财政下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量对GDP均有显著影响,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另外,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比重越高,对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越强。上述文献主要研究对象是全国,并且运用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不够完整,鉴于此本文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深入分析其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既是计量经济方法的完整运用,又对福建省未来的财政政策和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二、相关理论介绍
1.从税收弹性系数来看,税收与GDP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所谓税收弹性主要是指税收收入变化率与GDP变化率之比。用△T代表财政收入变化量,△X代表GDP变化量,则Et=△T/T÷△X/X即为税收弹性。当Et<1时,说明税收收入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速度,称作税收缺乏弹性;当Et=1时,说明二者同步增长,称作税收有弹性;当Et>1时,说明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税收有较强弹性。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产品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需要国家筹集更多的税收收入,这就要求Et必须大于至少等于1,只有在与GDP同步或快于其增长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政府职能的履行,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从理论上讲,随着经济的增长,税收收入也会相应增长,而且税收收入增长幅度还要大于或至少等于GDP的增长,这是任何社会能够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
2.从宏观税负水平来看,宏观税率的高低不仅会影响税收收入,而且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对此,美国供应学派代表人物南加里福尼亚大学教授阿瑟·拉弗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拉弗曲线"理论。其基本原理是:假定政府的财政收入全部来自税收,当税率为零时,财政收入也为零;当税率上升到t0时,财政收入达到最高点;超过t0再提高税率,将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产出降低,财政收入也随之下降;当税率达到t1点时,也就是政府取走全部产出的时候,财政收入便降到零。可见,税收收入是税率的函数,即T=T(t),这里t0为最佳税率点,t1-t0区间是禁区。拉弗曲线的理论意义在于:税率不仅影响税收,而且也影响产出,影响经济增长;税率水平必须适度,即要寻求一个最佳税率点,力图取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又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要取得同样的税收收入,同时有两种税率(高税率和低税率)可供选择,高税率会挫伤纳税人的积极性,对经济增长不利,宜选用低税率,促进经济的增长。
3.从国际惯例来看,经济增长也与税负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对此,世界银行专家基恩·马斯顿通过实证方法比较了一些高税负国家与低税负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低税负国家人均GDP增长率、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及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都比高税负国家高。他比较的10个低税负国家的算术平均税率为14.47%,GDP平均增长7.2%;高税负组10个国家的算术平均税率为23.48%,GDP平均增长率只有1.57%。低税负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高税负国家,表明税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即经济增长与税负相关。
三、实证方法、模型与数据说明
由于应用传统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估计与检验的前提条件是所探讨的相关变量必须具备平稳的特性,否则容易产生伪回归现象。由于本文采用的时间序列可能存在非平稳性,针对此情况,我们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验各变量的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若为非平稳,则检验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我们再对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Granger因果进行检验。
1.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又称单位根检验,其方法通常有DF检验法和ADF检验法。在实践中,人们通常使用的是ADF检验法,其模型为:
模型1: (无常数项,无趋势项)
模型2: (有常数项,无趋势项)
模型3: (有常数项,有趋势项)
2.协整检验。Engle和Granger(1987)最早提出:如果一组非平稳时间序列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即该组合不具有随机趋势),那么这组序列就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这个线性组合被称为协整方程。此后,Johansen(1990)提出了一种新的协整检验方法(即Johansen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具体的协整检验方程为:
其中,εt为残差,若yt和xt的一个线性组合是平稳的,那么就可以认为yt和x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否则,就不存在协整关系。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告诉我们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否构成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检验。如果变量x有助于预测y,即根据y的过去值对y进行回归时,如果再加上x的过去值,能够显著的增强回归的解释能力,则称x是y的Granger因,则称为非Granger因。其检验模型为:
其中,主要运用βi(i=1,2,…,m)=0进行检验,该假设实际上是"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如果拒绝了βi(i=1,2,…,m)=0的原假设,则可认为拒绝了"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的假设,从而得出结论:x对y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反之,则得出的结论相反。
本文中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分别用BR与GDP表示。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995年~2009年的福建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统计年鉴2010》。
四、实证分析
1.财政收入和GDP的单位根检验。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对实证模型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下面运用ADF检验分别对序列LNBR和LNGDP进行平稳性检验,其中原序列有明显的增长趋势,采用模型3包含趋势项的检验,对一阶差分序列DLNBR和DLNGDP采用模型2,对二阶差分序列DDLNBR和DDLNGDP采用模型1,并采用Schwert(1989)的建议选取最佳滞后阶数(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财政收入(LNBR)和经济增长(LNGDP)的水平以及一阶差分形式均存在单位根(即非平稳),而二阶差分形式均不存在单位根(即平稳)。因此可以得到:财政收入(LNFI)和经济增长(LNGDP)是都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2.财政收入和GDP的协整检验。从上面ADF检验可知,LNBR和LNGDP序列的二阶差分DDLNBR和DDLNGDP是平稳序列,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协整检验。下面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上述两个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见表2)。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LNBR和LNGDP存在协整关系,协整秩为1。这虽然确定了二者在长期具有均衡关系,但是无法确定二者的因果关系,接下来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方程为: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是考察两个变量在时间上的因果关系,即估计变量A被过去的变量B解释程度。但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称为"B是A的Granger原因"。由于Granger检验要求变量序列平稳,故本文对LNBR和LNGDP的二阶差分DDLNBR和DDLNGDP进行Granger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综合样本较小和模型的稳定性,选择滞后阶数为3较为合适,上述检验结果表明,在滞后阶数为3的情况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了原假设,GDP和财政收入互为Granger原因,也就是说,GDP会对财政收入的产生显著的影响,而财政收入也是GDP的决定因素。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中国财政分权改革后的1995年~2009年数据对福建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了相关分析,在经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1.福建省财政收入和GDP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统计上高度相关。
2.通过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分析,可以得到财政分权制度建立后福建省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总体上正常且可持续的基本结论,一方面财政收入的增长对GDP存在促进作用,GDP的增长也会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
3.DDGDP对DDLNBR的弹性高达2.3,大于1,说明GDP增长率的变动率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率的变动率,GDP增长率的变动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率的变动率仅增长0.4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比GDP的增长速度慢。
参考文献:
[1]彭志捌,蒋丽娟,张凤.财政收入的逐步回归分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2).
[2]贾继花.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分析[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4).
[3]李国锋,王乃静.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总量关系比较研究[J].山东经济,2004(6).
[4]杨丹,陈晓毅.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2).
[5]庞瑞芝,张志超.转轨时期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与GDP的实证分析[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2(3).
[6]丁文斌.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与GDP的协整关系分析[J].北京统计,2003(8).
[7]王华,柳光强.分级财政下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J].财政研究,2010(9).
[关键词] 财政收入 经济增长 granger因果检验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公共性质货币资金,即财政通过一定筹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由国家集中掌握使用的货币资金,是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财政收入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保证政府行使其公共职能,实施公共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地方财政收入是地方用于本地区公共政策得以实施的资金来源。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福建省GDP即福建省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民经济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从生产的角度看,它是全省各经济部门新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从支出角度看,它是全省最终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总和;从分配角度看,它是全省的财政收入、集体收入和个人收入的总和。关于财政收入和GDP两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彭志捌、蒋丽娟、张凤(2004)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国家财政收入回归模型,找出影响财政收入的显著性变量为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总额;杨华峰(2001)、贾继花(2002)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财政收入与GDP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两者之间关系的回归模型;李国锋、王乃静(2004)财政收入和GDP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认为财政收入和GDP总量、增量增长率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地方财政收入与GDP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杨丹、陈晓毅(2004)根据历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变化规律;庞瑞芝、张志超(2002)用回归模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对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国家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我国财政收入对GDP的弹性过低,财政收入与GDP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丁文斌(2003)利用协整理论对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王华、柳光强(2010)对分级财政下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量对GDP均有显著影响,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另外,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比重越高,对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越强。上述文献主要研究对象是全国,并且运用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不够完整,鉴于此本文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深入分析其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既是计量经济方法的完整运用,又对福建省未来的财政政策和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二、相关理论介绍
1.从税收弹性系数来看,税收与GDP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所谓税收弹性主要是指税收收入变化率与GDP变化率之比。用△T代表财政收入变化量,△X代表GDP变化量,则Et=△T/T÷△X/X即为税收弹性。当Et<1时,说明税收收入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速度,称作税收缺乏弹性;当Et=1时,说明二者同步增长,称作税收有弹性;当Et>1时,说明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税收有较强弹性。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产品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需要国家筹集更多的税收收入,这就要求Et必须大于至少等于1,只有在与GDP同步或快于其增长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政府职能的履行,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从理论上讲,随着经济的增长,税收收入也会相应增长,而且税收收入增长幅度还要大于或至少等于GDP的增长,这是任何社会能够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
2.从宏观税负水平来看,宏观税率的高低不仅会影响税收收入,而且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对此,美国供应学派代表人物南加里福尼亚大学教授阿瑟·拉弗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拉弗曲线"理论。其基本原理是:假定政府的财政收入全部来自税收,当税率为零时,财政收入也为零;当税率上升到t0时,财政收入达到最高点;超过t0再提高税率,将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产出降低,财政收入也随之下降;当税率达到t1点时,也就是政府取走全部产出的时候,财政收入便降到零。可见,税收收入是税率的函数,即T=T(t),这里t0为最佳税率点,t1-t0区间是禁区。拉弗曲线的理论意义在于:税率不仅影响税收,而且也影响产出,影响经济增长;税率水平必须适度,即要寻求一个最佳税率点,力图取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又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要取得同样的税收收入,同时有两种税率(高税率和低税率)可供选择,高税率会挫伤纳税人的积极性,对经济增长不利,宜选用低税率,促进经济的增长。
3.从国际惯例来看,经济增长也与税负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对此,世界银行专家基恩·马斯顿通过实证方法比较了一些高税负国家与低税负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低税负国家人均GDP增长率、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及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都比高税负国家高。他比较的10个低税负国家的算术平均税率为14.47%,GDP平均增长7.2%;高税负组10个国家的算术平均税率为23.48%,GDP平均增长率只有1.57%。低税负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高税负国家,表明税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即经济增长与税负相关。
三、实证方法、模型与数据说明
由于应用传统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估计与检验的前提条件是所探讨的相关变量必须具备平稳的特性,否则容易产生伪回归现象。由于本文采用的时间序列可能存在非平稳性,针对此情况,我们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验各变量的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若为非平稳,则检验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我们再对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Granger因果进行检验。
1.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又称单位根检验,其方法通常有DF检验法和ADF检验法。在实践中,人们通常使用的是ADF检验法,其模型为:
模型1: (无常数项,无趋势项)
模型2: (有常数项,无趋势项)
模型3: (有常数项,有趋势项)
2.协整检验。Engle和Granger(1987)最早提出:如果一组非平稳时间序列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即该组合不具有随机趋势),那么这组序列就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这个线性组合被称为协整方程。此后,Johansen(1990)提出了一种新的协整检验方法(即Johansen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具体的协整检验方程为:
其中,εt为残差,若yt和xt的一个线性组合是平稳的,那么就可以认为yt和x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否则,就不存在协整关系。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告诉我们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否构成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检验。如果变量x有助于预测y,即根据y的过去值对y进行回归时,如果再加上x的过去值,能够显著的增强回归的解释能力,则称x是y的Granger因,则称为非Granger因。其检验模型为:
其中,主要运用βi(i=1,2,…,m)=0进行检验,该假设实际上是"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如果拒绝了βi(i=1,2,…,m)=0的原假设,则可认为拒绝了"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的假设,从而得出结论:x对y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反之,则得出的结论相反。
本文中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分别用BR与GDP表示。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995年~2009年的福建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统计年鉴2010》。
四、实证分析
1.财政收入和GDP的单位根检验。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对实证模型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下面运用ADF检验分别对序列LNBR和LNGDP进行平稳性检验,其中原序列有明显的增长趋势,采用模型3包含趋势项的检验,对一阶差分序列DLNBR和DLNGDP采用模型2,对二阶差分序列DDLNBR和DDLNGDP采用模型1,并采用Schwert(1989)的建议选取最佳滞后阶数(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财政收入(LNBR)和经济增长(LNGDP)的水平以及一阶差分形式均存在单位根(即非平稳),而二阶差分形式均不存在单位根(即平稳)。因此可以得到:财政收入(LNFI)和经济增长(LNGDP)是都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2.财政收入和GDP的协整检验。从上面ADF检验可知,LNBR和LNGDP序列的二阶差分DDLNBR和DDLNGDP是平稳序列,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协整检验。下面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上述两个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见表2)。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LNBR和LNGDP存在协整关系,协整秩为1。这虽然确定了二者在长期具有均衡关系,但是无法确定二者的因果关系,接下来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方程为: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是考察两个变量在时间上的因果关系,即估计变量A被过去的变量B解释程度。但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称为"B是A的Granger原因"。由于Granger检验要求变量序列平稳,故本文对LNBR和LNGDP的二阶差分DDLNBR和DDLNGDP进行Granger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综合样本较小和模型的稳定性,选择滞后阶数为3较为合适,上述检验结果表明,在滞后阶数为3的情况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了原假设,GDP和财政收入互为Granger原因,也就是说,GDP会对财政收入的产生显著的影响,而财政收入也是GDP的决定因素。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中国财政分权改革后的1995年~2009年数据对福建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了相关分析,在经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1.福建省财政收入和GDP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统计上高度相关。
2.通过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分析,可以得到财政分权制度建立后福建省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总体上正常且可持续的基本结论,一方面财政收入的增长对GDP存在促进作用,GDP的增长也会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
3.DDGDP对DDLNBR的弹性高达2.3,大于1,说明GDP增长率的变动率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率的变动率,GDP增长率的变动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率的变动率仅增长0.4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比GDP的增长速度慢。
参考文献:
[1]彭志捌,蒋丽娟,张凤.财政收入的逐步回归分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2).
[2]贾继花.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分析[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4).
[3]李国锋,王乃静.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总量关系比较研究[J].山东经济,2004(6).
[4]杨丹,陈晓毅.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2).
[5]庞瑞芝,张志超.转轨时期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与GDP的实证分析[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2(3).
[6]丁文斌.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与GDP的协整关系分析[J].北京统计,2003(8).
[7]王华,柳光强.分级财政下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J].财政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