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方面,地理实践力是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素养。长期以来,我国地理教学多偏重课本的知识教学,缺少真实情景中的体验式学习,无法有效地培养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解读;策略;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23-1
一、解读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其内在体现是养成一定的意识和习惯,如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科学意识、行动意识,动手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调查研究的习惯等。其外在体现是在操作层面上对现实问题的应对能力。地理实践力强调地理课程落实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策略
1.以课程标准、学生需求为基础
地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实践力素养作为地理课程理念之一,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多个方面渗透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求,即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搜集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精神;能够独立或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和计划;能够设计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目标,并选择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最高层次,在物质条件大为改善的东部地区,前面四项需求基本都能满足,这时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成为高中生的迫切需求。学生都想快乐学习、收获成功。学生学习中最感兴趣、感悟最深、收获最大的是跟自己生活关联最大的知识,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例如,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精心筛选探究活动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动量,精心设计活动环节以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量,强化信息处理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适度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在时间、经费、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或设计研学旅行,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升中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實践能力。
三、案例
《突发灾害、事故下的逃生策略》社团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课前三分钟,教师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身边常见的一些灾害、事故的认识,再回收问卷进行汇总。
2.教师用PPT展示近几年因为缺乏逃生知识和技能而在自然灾害、事故中丧命的典型案例,引发学生对逃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灾害、事故的危害进行探究的欲望。
3.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六组,让每组组内的学生推荐一位组长,教师把资料搜集任务分为六组,组长们通过抓阄的形式选择各组任务,组长在组内进行分工,组员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并制作成PPT,组长把组员们的PPT进行整合并布置模拟演练的相关准备工作。
(第二课时):
1.各组长通过幻灯片展示本组搜集的资料。
2.各组组员借助一些简易道具,模拟灾害或事故现场,组员间合作进行自救或他救,要求动作准确、利索。
3.模拟演练完后,其它小组还可进一步提问。
4.教师对各组的资料、PPT及模拟演练进行点评。
5.教师发放小组互评表,进行打分,当场公布分数。
(校外课):
教师把各组的PPT进行整合,利用微博、微信、QQ空间等平台进行转发,同时将PPT送交广告公司印刷成宣传画和宣传手册。放假前,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发动亲朋好友关注并转发微博、微信、QQ空间上的相关消息;学生联系所在小区的物业或居委会在公告栏、电梯口或楼梯口等醒目位置张贴宣传画;在人流量较大的商场、路口等地发放宣传手册。
学生通过探究、技术实践、表演等多种方式获得关于灾害、事故逃生的经历和体验,并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在社区、社会上广为宣传。这体现了做中所学,印象深刻,学以致用,受益终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学习对自己终身有用的地理,这是地理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张怡,白墨.浅议地理实践力培养[J].地理教育,2017(13).
关键词:解读;策略;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23-1
一、解读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其内在体现是养成一定的意识和习惯,如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科学意识、行动意识,动手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调查研究的习惯等。其外在体现是在操作层面上对现实问题的应对能力。地理实践力强调地理课程落实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策略
1.以课程标准、学生需求为基础
地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实践力素养作为地理课程理念之一,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多个方面渗透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求,即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搜集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精神;能够独立或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和计划;能够设计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目标,并选择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最高层次,在物质条件大为改善的东部地区,前面四项需求基本都能满足,这时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成为高中生的迫切需求。学生都想快乐学习、收获成功。学生学习中最感兴趣、感悟最深、收获最大的是跟自己生活关联最大的知识,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例如,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精心筛选探究活动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动量,精心设计活动环节以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量,强化信息处理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适度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在时间、经费、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或设计研学旅行,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升中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實践能力。
三、案例
《突发灾害、事故下的逃生策略》社团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课前三分钟,教师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身边常见的一些灾害、事故的认识,再回收问卷进行汇总。
2.教师用PPT展示近几年因为缺乏逃生知识和技能而在自然灾害、事故中丧命的典型案例,引发学生对逃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灾害、事故的危害进行探究的欲望。
3.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六组,让每组组内的学生推荐一位组长,教师把资料搜集任务分为六组,组长们通过抓阄的形式选择各组任务,组长在组内进行分工,组员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并制作成PPT,组长把组员们的PPT进行整合并布置模拟演练的相关准备工作。
(第二课时):
1.各组长通过幻灯片展示本组搜集的资料。
2.各组组员借助一些简易道具,模拟灾害或事故现场,组员间合作进行自救或他救,要求动作准确、利索。
3.模拟演练完后,其它小组还可进一步提问。
4.教师对各组的资料、PPT及模拟演练进行点评。
5.教师发放小组互评表,进行打分,当场公布分数。
(校外课):
教师把各组的PPT进行整合,利用微博、微信、QQ空间等平台进行转发,同时将PPT送交广告公司印刷成宣传画和宣传手册。放假前,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发动亲朋好友关注并转发微博、微信、QQ空间上的相关消息;学生联系所在小区的物业或居委会在公告栏、电梯口或楼梯口等醒目位置张贴宣传画;在人流量较大的商场、路口等地发放宣传手册。
学生通过探究、技术实践、表演等多种方式获得关于灾害、事故逃生的经历和体验,并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在社区、社会上广为宣传。这体现了做中所学,印象深刻,学以致用,受益终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学习对自己终身有用的地理,这是地理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张怡,白墨.浅议地理实践力培养[J].地理教育,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