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这天,知名财经记者阿仑出现在北京市西长安街一群慢跑的人群当中。他身着运动休闲服,背上贴着一张醒目的海报——“防治艾滋病,使用安全套”。这是他新创办的公司在世界艾滋病日这天组织的一次公益宣传活动。这个公益宣传群体在大街上跑完一圈后,阿仑带着这些志愿跑步者来到西单77街他开的“嬉皮哥哥”创意安全套专题店,给每个人发放一袋纪念品,宣告活动结束。
吴阿仑此时的身份已经是一个创业者了。之前,他选择在个人博客上公布自己的创业决定。那篇标题叫《告别记者生涯,去卖安全套》的网络日志一石激起千层浪。夹杂在支持和赞扬声中的,也有不少非议。很多熟识他或者只通过博客了解他的朋友,对他从一个调查报道记者成为“卖安全套”的商人无法适应。
创意安全套的趣味
在西单77街开设的这家嬉皮哥哥创意安全套店,装修风格时尚,看上去和别的饰品小店区别不大,不过仔细一看,你会发现这家小店经营的所有东西都和安全套有关——有安全套的钥匙扣、口香糖包装的安全套以及一些搞怪风格的安全套饰品。走进这家小店的多为年轻人,他们有人惊奇有人兴奋,也有人惊诧地离开。目前,小店的月销售额已达到4万元。
仅仅一年,吴阿仑做梦也想不到,他的个人生涯会与安全套生意相连。当他作为记者开始工作时,无意间从网上了解到创意安全套这一在国内的新鲜事物。所谓创意安全套,就是将安全套进行一定的创意包装,做成钥匙扣、口香糖等东西的样子,乍一看不像安全套。“将安全套做成口香糖的样子,非常可爱,让购买它的人不再尴尬。变一种方式卖安全套,这里面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是吴阿仑最初接触创意安全套时的想法。
促使吴阿仑决定在这个行业一试深浅的,是一个叫朱绍民的24岁年轻人。在部队服役的朱绍民偶然看到了一本名为《105亿传奇,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的书,然后产生与作者吴阿仑认识的冲动,于是在网上找到了阿仑的博客,二人成为朋友。2006年春节前夕,退役后的朱绍民到北京寻求发展,向吴阿仑求助。阿仑无意中提及的创意安全套激发了朱的热情,二人很快产生了共同投资开店的想法。
于是,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嬉皮哥哥”。同时他们在网上开了一个名为“嬉皮哥哥创业手记”的博客,记录创业历程。这个创业博客,吸引了另一个年轻人孙强的加入。至此,三个男人的创业核心团队形成。
创意产业的伟大前程
“嬉皮哥哥”很快实现了盈利。2007年10月11日, 这三个年轻人开始投下更大的赌注,他们在西单地铁口附近的繁华地带开了一家新店,新店当月便开始盈利。生意发展的速度预示了这个领域的巨大发展空间。吴阿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创业项目抓住了当前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他们追求生活质量和个性化的消费方式。”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性的避讳,中国人面对安全套有一种普遍的羞涩心理。而在性观念上,现在的中国人已经称得上开放。
长久以来,安全套都是作为计生用品免费发放,它们摆在药店的柜台内和超市的收款柜台处,被人们不自然地购买着。
吴阿仑想通过改变安全套的包装形式,来改变人们对安全套的尴尬态度,“嬉皮哥哥”充满时尚气息的新型卖场,让人们更轻松地购买安全套。
创意安全套革命
从初期的市场经营情况来看,光顾嬉皮哥哥安全套小店的年轻人,以在校大学生和白领居多。他们追求新鲜的东西,也具有尝试的勇气。但这种情况能不能持久是一个问题,毕竟新鲜感是很容易逝去的。吴阿仑给出的答案是,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就是求新求变的,这一方面会不断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根据消费者的口味不断调整自己,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强调个性化,反而是难以复制的。嬉皮哥哥希望走出自己的品牌之路。
他打算走加盟连锁之路,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繁华地带及大型小区附近开设嬉皮哥哥创意安全套主题店。目前,吴阿仑在北京拥有10家直营店,在北京、河北、武汉、江苏一带,自愿加盟嬉皮哥哥的店也有四五家。“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带来一场安全套革命。”吴阿伦说。 (编辑/张本科)
吴阿仑此时的身份已经是一个创业者了。之前,他选择在个人博客上公布自己的创业决定。那篇标题叫《告别记者生涯,去卖安全套》的网络日志一石激起千层浪。夹杂在支持和赞扬声中的,也有不少非议。很多熟识他或者只通过博客了解他的朋友,对他从一个调查报道记者成为“卖安全套”的商人无法适应。
创意安全套的趣味
在西单77街开设的这家嬉皮哥哥创意安全套店,装修风格时尚,看上去和别的饰品小店区别不大,不过仔细一看,你会发现这家小店经营的所有东西都和安全套有关——有安全套的钥匙扣、口香糖包装的安全套以及一些搞怪风格的安全套饰品。走进这家小店的多为年轻人,他们有人惊奇有人兴奋,也有人惊诧地离开。目前,小店的月销售额已达到4万元。
仅仅一年,吴阿仑做梦也想不到,他的个人生涯会与安全套生意相连。当他作为记者开始工作时,无意间从网上了解到创意安全套这一在国内的新鲜事物。所谓创意安全套,就是将安全套进行一定的创意包装,做成钥匙扣、口香糖等东西的样子,乍一看不像安全套。“将安全套做成口香糖的样子,非常可爱,让购买它的人不再尴尬。变一种方式卖安全套,这里面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是吴阿仑最初接触创意安全套时的想法。
促使吴阿仑决定在这个行业一试深浅的,是一个叫朱绍民的24岁年轻人。在部队服役的朱绍民偶然看到了一本名为《105亿传奇,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的书,然后产生与作者吴阿仑认识的冲动,于是在网上找到了阿仑的博客,二人成为朋友。2006年春节前夕,退役后的朱绍民到北京寻求发展,向吴阿仑求助。阿仑无意中提及的创意安全套激发了朱的热情,二人很快产生了共同投资开店的想法。
于是,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嬉皮哥哥”。同时他们在网上开了一个名为“嬉皮哥哥创业手记”的博客,记录创业历程。这个创业博客,吸引了另一个年轻人孙强的加入。至此,三个男人的创业核心团队形成。
创意产业的伟大前程
“嬉皮哥哥”很快实现了盈利。2007年10月11日, 这三个年轻人开始投下更大的赌注,他们在西单地铁口附近的繁华地带开了一家新店,新店当月便开始盈利。生意发展的速度预示了这个领域的巨大发展空间。吴阿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创业项目抓住了当前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他们追求生活质量和个性化的消费方式。”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性的避讳,中国人面对安全套有一种普遍的羞涩心理。而在性观念上,现在的中国人已经称得上开放。
长久以来,安全套都是作为计生用品免费发放,它们摆在药店的柜台内和超市的收款柜台处,被人们不自然地购买着。
吴阿仑想通过改变安全套的包装形式,来改变人们对安全套的尴尬态度,“嬉皮哥哥”充满时尚气息的新型卖场,让人们更轻松地购买安全套。
创意安全套革命
从初期的市场经营情况来看,光顾嬉皮哥哥安全套小店的年轻人,以在校大学生和白领居多。他们追求新鲜的东西,也具有尝试的勇气。但这种情况能不能持久是一个问题,毕竟新鲜感是很容易逝去的。吴阿仑给出的答案是,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就是求新求变的,这一方面会不断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根据消费者的口味不断调整自己,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强调个性化,反而是难以复制的。嬉皮哥哥希望走出自己的品牌之路。
他打算走加盟连锁之路,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繁华地带及大型小区附近开设嬉皮哥哥创意安全套主题店。目前,吴阿仑在北京拥有10家直营店,在北京、河北、武汉、江苏一带,自愿加盟嬉皮哥哥的店也有四五家。“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带来一场安全套革命。”吴阿伦说。 (编辑/张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