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森林在区域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中国森林生物量碳源汇变化对于估算区域碳收支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管理政策有重要意义.利用1977~2008年间6期的森林资源清查
【机 构】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中国科学院学部-
【基金项目】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批准号:2010CB950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1021001,30721140306);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批准号:XDA05050503);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计量与预测”项目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在区域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中国森林生物量碳源汇变化对于估算区域碳收支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管理政策有重要意义.利用1977~2008年间6期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通过评估生物量碳库变化来估算中国森林生物量碳汇大小及其变化.森林按其用途和形态特征,分为林分、经济林和竹林三大类别.采用连续生物量转换因子法估算林分生物量碳库,平均生物量法估算经济林和竹林生物量碳库.结果显示,在1977~2008年间,中国森林生物量碳库累计增加(即生物量碳汇)1896 TgC(1 Tg=1012g),其中,林分、经济林和竹林分别增加1710,108和78 TgC;年均生物量碳汇为70.2 TgC/a,相当于抵消中国同期化石燃料排放CO2的7.8%.研究还表明,中国人工林的生物量碳库持续增加,生物量碳汇为818 TgC,占林分总碳汇的47.8%;各龄级林分的生物量碳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龄林、中龄林和幼龄林分别增加930,391和388 TgC.由于现阶段中国森林具有林龄小、平均碳密度低和人工林面积大的特点,因此未来中国森林生物量增汇潜力巨大.
其他文献
线性相关是定性地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线性回归主要分析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二者常结合使用,密不可分。
民族主义发端于中世纪欧洲。民族归属感的比喻可回溯到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现代民族与前现代时期的民族截然不同。18世纪后半叶,制度化和职业化的历史研究出现,科学的历史学兴
企业采购运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最终产品的定价情况和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情况。当前,中小企业的采购工作普遍存在这一问题,由于供应商管理不善、采购流程的
商事惯例作为社会自生自发的内部规则,背后隐含着重要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法律意义。本文从我国司法实务出发,借鉴国外理论与实践,运用经济法学的方法及理论,从商事惯
《海南省总体规划 (空间类 2015-2030) 》 已编制完成并获得国家肯定.但由于目前法律、 行政法规尚未对总体规划作出规定,与总体规划有关海南省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数量也很少, 导
<正> 第二期:唐睿宗景云——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10——756年)这一时期唐墓壁画突出地表现墓主人生前的日常家内生活,狩猎出行、仪仗出行的场面大大减少。在墓道上,第一期常
区域环境问题是指一个行政辖区内的生产活动所带来的影响超出了辖区范围,产生了区域环境污染外部性。区域环境治理需要采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实现治理目标,中国的区域环境治理自
从教育的国际化角度来思考问题,中小学的外语教学,既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培养跨文化公民的交际能力的教育。比较英、法、德等国的外语教育,我们认为,在国民教育中
<正> 我国古代壁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代是我国古代壁画艺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繁荣时期。在《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寺塔记》等书所载206名唐代画家中,
<正> “西安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最多和最早之处。碑林中保存了不少各代尤其是唐代书法名家的原作刻石,成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这久已闻名于中外。同时,西安碑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