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耳顺之龄的吴念真,想当个无所事事的退休老人,却又觉得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一做。作为台湾国宝级编剧、新浪潮电影的主要人物,他三次获得联合报小说奖、五次获得“金马奖最佳编剧”称号,执导的《多桑》让一代台湾人在时代的悲凉里找到勇气。他用文字用影像,情意真切地纪录下曾经存在过的土地。
他的微博ID写着“吴念真老先生”,他说,他只是个讲故事的人。
喜欢故事的人
白POLO衫,卡其色裤子,一副厚眼镜,这就是吴念真。跟媒体对话时平和略带严肃,他说,台湾的记者居然拿我的“脸书”写新闻,这有什么好写的,你们不要这样喔;跟书友们聊天时轻松愉快,讲到兴奋处常常自语“咦我怎么讲到那边去了?”然后笑着摇摇头继续下一个话题。
“纪念一个人或一些事,最好的方法就是想起他们好笑的部分”,这是吴念真的方式。他被当下年轻人熟知,缘于《这些人,那些事》的出版。书里他以众多小人物的故事,描述了20年前台湾的时代记忆。文章皆短小鲜活,主角都是类似于对面街的邻里,以及很多他用几十年人生看到的情意。有的故事凄怆悲情,有的卑微落寞,有的甜蜜美好,他的一支笔,写出了这些人生故事的百味,令人侧隐。
吴念真出生在半个世纪前台湾北部的金矿所在地——台北县瑞芳镇。这里一度因为金矿开采,商店人口聚集,成为小镇。矿脉枯竭后,人们纷纷迁往大城市,于是镇子衰败下来,人情却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大家的生存条件都联在了一起”。这里没有“王先生”只有“伯伯叔叔”;台风刮过去,全村的人都先去帮家里人口少的家庭修房子;吃饭时间小孩端着一碗饭可从村头吃到村尾;小时候顽皮在路边撒尿,被路过的阿伯看到会像打自己儿子一样被打一顿……这些邻里情意给吴念真上了如何体味人情的第一课,也是他作为矿工儿子能成为“庶民导演”的根基。
由于中学时期付不起学费,吴念真辍学到台北,一边打工谋生,一边在夜间大学念会计。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写小说。矿村的人和事、村子、邻居、人们的生活状态,都在他笔下从真实的回忆转变成朴质的文字。本以为更多的人看到这些,说不定就能够改善。后来才发现此种想法的天真,而那些被写进去的人也并不怎么看小说,无法受到安慰。
后来吴念真就转去做影像了。从《光阴的故事》到《恋恋风尘》,作为编剧的他相信,好的故事能把观众叫回戏院,等观众都回来了,导演才能更好地思考各种故事。当年他写好《多桑》的剧本去找侯孝贤,侯说,自己的爹自己拍,至此,吴念真开始了做电影导演的生涯。
笑中有泪,故事里有盐。
在台湾,让吴念真家喻户晓的是他制作并主持的电视节目《台湾念真情》。当年的台湾,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精神丰富而物质贫瘠,就像他从小生长的矿村,虽然生存艰辛,人情却朴素温暖。刚刚转入电视行当时,老板让他觉得什么有趣就做什么,他就去拍一些人迹罕至的村镇。想要纪录一个变迁的时代里,台湾319个不出名的乡镇,拍风土、拍物产、拍有趣的故事。自己那一代有人不够了解台湾,所以吴念真希望后辈们能认识,知道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的村庄和人情。
做了几年后节目停止,机缘巧合,吴念真得以把节目出成了书:传统的面茶技艺、黥面文化,几乎被人遗忘的东吉屿;唱歌的恒春阿妈,呼唤记忆的米香老人……地道、质朴的台湾人的奋斗史与平常日子,泪水、欢笑与温情,一一记载。因为言语之美,甚至收到小学生的课本里。朋友的小孩曾郑重地打电话来说谢谢他把课本写这么简单,考试背诵变得不那么费力;或要求跟父母一起去他家做客,想看看课本里少数还活着的作者——他讲的故事,从8岁的小学生,到80岁的欧巴桑,都听得懂。
做节目的几年,吴念真如数领略了台湾的古怪和有趣,而在故事背后、镜头外,另有酸甜苦辣。《台湾念真情》的执行制作都不是科班出身的年轻人,他们因为好奇而到来。回忆起刚开始做节目时,面对采访对象,年轻孩子们一脸茫然,连递话筒都不会。其中一个黑黑瘦瘦的女孩子,做执行制作,今年刚因癌症过世,节目停掉时吴念真对她说,“你念台大法律系很厉害,考个律师给我看看吧。”不久后接到电话,“导演你要请我吃饭喔,这个律师太好考了”,让他又气又笑。
追忆起人生的似水流年,吴念真像少年般雀跃,又流露出怀念的苦笑。他随手翻了翻手里的书,“我是做了什么积德的事情,能有这么多可以觉得幸福的时候。能留下这本书,让那么多人都能记得台湾的这些角落,让我很欣慰。”
信命,所以更要认真对待
在最困窘的时候,母亲曾借钱去相命,吴念真说台湾的相命师其实担任了心理治疗师的角色。当人生过得很苦,相命师会找找理由,比如属相与年份犯冲,过了秋天就好了;如果过了秋天还没好,就再找找理由安慰到明年。有敬畏,有依托,一切苦难有了预知的终结点,勇敢也就战胜了绝望。其实那些岁月里,犯冲的何止相命师随口胡诌的一点半点,奇异的是,陌生人之间无意的相互扶持,竟然就捱过了最难熬的岁月。
交流越多,越能真切感受到吴念真的恬淡、风趣,以及真诚。他说人生中有许多都是命运在安排
写书、做电影、做电视节目舞台剧、成为男主角,人在其中时无可拒绝。正是相信命,所以悲伤更容易化解,更让人坚持、认真地去对待。后来他写给侯孝贤《恋恋风尘》里被剪掉的情节:男孩子要去服兵役,女朋友说你只要每天寄一封信给我就好,于是出发前一晚,两个人买来1000多个信封和邮票,花掉女孩子两个月工资的钱,两人慢慢贴,女孩子贴到睡着,男孩子继续,一直贴到天亮——故事的男主角就是吴念真自己。提笔至此,当年初恋的感觉像被尘封的记忆全部打开,写完后,他又落回到现实。几十年后,当再见到初恋的对象,他却跟人家说,幸好我当年没有娶你,不然现在身边睡头大象多恐怖。虽然当年的妙龄少女变为身材走样的大妈,虽然吴念真“恶毒”地玩笑,但那1000多封信,他还好好地保存着。
他的微博ID写着“吴念真老先生”,他说,他只是个讲故事的人。
喜欢故事的人
白POLO衫,卡其色裤子,一副厚眼镜,这就是吴念真。跟媒体对话时平和略带严肃,他说,台湾的记者居然拿我的“脸书”写新闻,这有什么好写的,你们不要这样喔;跟书友们聊天时轻松愉快,讲到兴奋处常常自语“咦我怎么讲到那边去了?”然后笑着摇摇头继续下一个话题。
“纪念一个人或一些事,最好的方法就是想起他们好笑的部分”,这是吴念真的方式。他被当下年轻人熟知,缘于《这些人,那些事》的出版。书里他以众多小人物的故事,描述了20年前台湾的时代记忆。文章皆短小鲜活,主角都是类似于对面街的邻里,以及很多他用几十年人生看到的情意。有的故事凄怆悲情,有的卑微落寞,有的甜蜜美好,他的一支笔,写出了这些人生故事的百味,令人侧隐。
吴念真出生在半个世纪前台湾北部的金矿所在地——台北县瑞芳镇。这里一度因为金矿开采,商店人口聚集,成为小镇。矿脉枯竭后,人们纷纷迁往大城市,于是镇子衰败下来,人情却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大家的生存条件都联在了一起”。这里没有“王先生”只有“伯伯叔叔”;台风刮过去,全村的人都先去帮家里人口少的家庭修房子;吃饭时间小孩端着一碗饭可从村头吃到村尾;小时候顽皮在路边撒尿,被路过的阿伯看到会像打自己儿子一样被打一顿……这些邻里情意给吴念真上了如何体味人情的第一课,也是他作为矿工儿子能成为“庶民导演”的根基。
由于中学时期付不起学费,吴念真辍学到台北,一边打工谋生,一边在夜间大学念会计。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写小说。矿村的人和事、村子、邻居、人们的生活状态,都在他笔下从真实的回忆转变成朴质的文字。本以为更多的人看到这些,说不定就能够改善。后来才发现此种想法的天真,而那些被写进去的人也并不怎么看小说,无法受到安慰。
后来吴念真就转去做影像了。从《光阴的故事》到《恋恋风尘》,作为编剧的他相信,好的故事能把观众叫回戏院,等观众都回来了,导演才能更好地思考各种故事。当年他写好《多桑》的剧本去找侯孝贤,侯说,自己的爹自己拍,至此,吴念真开始了做电影导演的生涯。
笑中有泪,故事里有盐。
在台湾,让吴念真家喻户晓的是他制作并主持的电视节目《台湾念真情》。当年的台湾,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精神丰富而物质贫瘠,就像他从小生长的矿村,虽然生存艰辛,人情却朴素温暖。刚刚转入电视行当时,老板让他觉得什么有趣就做什么,他就去拍一些人迹罕至的村镇。想要纪录一个变迁的时代里,台湾319个不出名的乡镇,拍风土、拍物产、拍有趣的故事。自己那一代有人不够了解台湾,所以吴念真希望后辈们能认识,知道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的村庄和人情。
做了几年后节目停止,机缘巧合,吴念真得以把节目出成了书:传统的面茶技艺、黥面文化,几乎被人遗忘的东吉屿;唱歌的恒春阿妈,呼唤记忆的米香老人……地道、质朴的台湾人的奋斗史与平常日子,泪水、欢笑与温情,一一记载。因为言语之美,甚至收到小学生的课本里。朋友的小孩曾郑重地打电话来说谢谢他把课本写这么简单,考试背诵变得不那么费力;或要求跟父母一起去他家做客,想看看课本里少数还活着的作者——他讲的故事,从8岁的小学生,到80岁的欧巴桑,都听得懂。
做节目的几年,吴念真如数领略了台湾的古怪和有趣,而在故事背后、镜头外,另有酸甜苦辣。《台湾念真情》的执行制作都不是科班出身的年轻人,他们因为好奇而到来。回忆起刚开始做节目时,面对采访对象,年轻孩子们一脸茫然,连递话筒都不会。其中一个黑黑瘦瘦的女孩子,做执行制作,今年刚因癌症过世,节目停掉时吴念真对她说,“你念台大法律系很厉害,考个律师给我看看吧。”不久后接到电话,“导演你要请我吃饭喔,这个律师太好考了”,让他又气又笑。
追忆起人生的似水流年,吴念真像少年般雀跃,又流露出怀念的苦笑。他随手翻了翻手里的书,“我是做了什么积德的事情,能有这么多可以觉得幸福的时候。能留下这本书,让那么多人都能记得台湾的这些角落,让我很欣慰。”
信命,所以更要认真对待
在最困窘的时候,母亲曾借钱去相命,吴念真说台湾的相命师其实担任了心理治疗师的角色。当人生过得很苦,相命师会找找理由,比如属相与年份犯冲,过了秋天就好了;如果过了秋天还没好,就再找找理由安慰到明年。有敬畏,有依托,一切苦难有了预知的终结点,勇敢也就战胜了绝望。其实那些岁月里,犯冲的何止相命师随口胡诌的一点半点,奇异的是,陌生人之间无意的相互扶持,竟然就捱过了最难熬的岁月。
交流越多,越能真切感受到吴念真的恬淡、风趣,以及真诚。他说人生中有许多都是命运在安排
写书、做电影、做电视节目舞台剧、成为男主角,人在其中时无可拒绝。正是相信命,所以悲伤更容易化解,更让人坚持、认真地去对待。后来他写给侯孝贤《恋恋风尘》里被剪掉的情节:男孩子要去服兵役,女朋友说你只要每天寄一封信给我就好,于是出发前一晚,两个人买来1000多个信封和邮票,花掉女孩子两个月工资的钱,两人慢慢贴,女孩子贴到睡着,男孩子继续,一直贴到天亮——故事的男主角就是吴念真自己。提笔至此,当年初恋的感觉像被尘封的记忆全部打开,写完后,他又落回到现实。几十年后,当再见到初恋的对象,他却跟人家说,幸好我当年没有娶你,不然现在身边睡头大象多恐怖。虽然当年的妙龄少女变为身材走样的大妈,虽然吴念真“恶毒”地玩笑,但那1000多封信,他还好好地保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