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林子才能生菌子,有菌子才能有‘票子’。保生态、防火灾、护林子,致富奔康才有长路子……”接地气的话语、贴人心的内容,甘孜州雅江县八角楼乡木泽西村第一书记张建红的宣讲,赢来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张建红是一名颇受当地干部群众欢迎的藏族干部。然而,曾经的张建红却因为自己头上戴的“问题干部”的“帽子”深感自责,工作也没了劲头。2018年2月16日,雅江县恶古乡马益西村境内扎拉迫松山因村民举办祭祀活动后余火管理不善,引发历时5天的重大森林火灾,给国家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失。时任恶古乡党委书记的张建红因对“2·16”重大森林火灾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撤职(重新确定为副主任科员)处分。
“跌倒”了,还能重新“站起来”吗?这是张建红的疑问。“跌倒”了,如何重新“站起来”?甘孜州纪委监委也同样在思考。
“破罐子”的“修复”路
撤销党内职务、撤职处分,这对年近半百的张建红而言,可谓人生中遭遇的最大挫折之一。社会舆论的影响、旁人异样的眼光,令他感到抬不起头。“甚至想过干脆‘破罐子破摔’,辞职算了。”张建红说。
张建红把自己比作“破罐子”,想要“一摔了之”。但甘孜州纪委监委却不这样想,他们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张建红:“‘罐子破了’可以修!”
甘孜州纪委监委、雅江县纪委监委对张建红的情况进行紧密跟进,从“心”入手,确定专人联系张建红,为他做好情绪排解和心理“按摩”。州纪委副书记、州监委副主任陈志勇说:“对张建红这样的问题干部,重振士气是首要的。这不是容易的工作,但越是不容易,我们越要做好。”
甘孜州纪委监委建立的回访制度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州纪委监委采取面对面谈话、一对一疏导、点对点走访,以“心药”医“心病”,促使张建红打开心结,让他理性看待处理,勇敢面对挫折。经过多次回访,张建红终于重整旗鼓。
“民族地区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特别是培养一个少数民族干部更不容易。我们不能把问题干部‘一棒子打死’,只要有挽救的希望,我们都不抛弃不放弃。”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州纪委监委全面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纪律处分原则,修复“破罐子”、提振干部队伍士气、提升工作效能,力争“‘救治’一个人,影响一大片”。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如何救,很考手艺。甘孜州纪委监委坚持明确大方向,开出小处方。例如,对张建红的任用,除了安排他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外,还让他担任森林草原防火宣讲员。
每年10月,甘孜州便进入森林草原防火重点时段。张建红走遍雅江县17个乡镇和一些重点村寨,引导干部群众从“2·16”重大森林火灾中汲取教训。他的工作促使很多老乡主动投身到护林防火工作中,让雅江县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出现的失职行为一直是扎在我心里的一根刺,不愿去触碰。州纪委监委‘反其道而行之’,让我从森林防火入手,正视问题、找到病根,帮助我实现了自我‘救赎’。”张建红说,初上讲台脸上火辣辣,讲到最后心里亮堂堂。
把“病愈”者用起来
对问题干部,是“晾”起来,还是用起来?甘孜州选择了后者。2018年以来,甘孜州结合实际,通过常态化工作和建立长效性机制,探索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监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甘孜模式”。州纪委监委制定《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办法》 《受党纪政务处分人员的重新启用办法》,建立工作台账、细化工作流程、制作工作档案、突出成果运用,最大限度帮助“病愈”干部重整思想再出发,提高了案件后续处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张建红被安排为第一书记,县、乡没有戴“有色眼镜”看他,而是给予他充分信任,为他搭建平台,让他甩开膀子干工作。担任第一书记一年来,张建红带领木泽西村优化村党支部结构,增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战斗力。在他的努力下,村里建起了紫皮洋芋种植基地,发展松茸产业,帮助村民人均增收一万余元。他又带头抓劳务经济,为全村户均提供一个务工岗位,使全村劳务创收40余万元,户均增收6800余元。同时,张建红还充分发挥自己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优势,协助县、乡先后成功调处工程类重大纠纷4起,化解全乡各类矛盾纠纷68起。
问题干部是否进步、进步如何,甘孜州按照组织程序及时开展广评广议,让问题干部在“正轨”上阔步前行。“每一点进步,组织都看在眼里,记在本上。这也让我越干越有劲,有信心争取更大的进步。我相信自己在哪儿跌倒了,就能在哪儿站起来。”张建红说。
近年来,甘孜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谈心谈话5500余人(次),为23名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办理恢复党员权利事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回访教育工作融入审理谈话、处分宣布、解除处分、监督检查等工作中,了解掌握受处理和受处分人员工作、生活、思想等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指导督促和监督检查5600余次,办理解除处分189人;向相关部门提供任用参考建议145人次。(作者謝臣仁单位/甘孜州纪委监委) (责编/周盼)
张建红是一名颇受当地干部群众欢迎的藏族干部。然而,曾经的张建红却因为自己头上戴的“问题干部”的“帽子”深感自责,工作也没了劲头。2018年2月16日,雅江县恶古乡马益西村境内扎拉迫松山因村民举办祭祀活动后余火管理不善,引发历时5天的重大森林火灾,给国家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失。时任恶古乡党委书记的张建红因对“2·16”重大森林火灾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撤职(重新确定为副主任科员)处分。
“跌倒”了,还能重新“站起来”吗?这是张建红的疑问。“跌倒”了,如何重新“站起来”?甘孜州纪委监委也同样在思考。
“破罐子”的“修复”路
撤销党内职务、撤职处分,这对年近半百的张建红而言,可谓人生中遭遇的最大挫折之一。社会舆论的影响、旁人异样的眼光,令他感到抬不起头。“甚至想过干脆‘破罐子破摔’,辞职算了。”张建红说。
张建红把自己比作“破罐子”,想要“一摔了之”。但甘孜州纪委监委却不这样想,他们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张建红:“‘罐子破了’可以修!”
甘孜州纪委监委、雅江县纪委监委对张建红的情况进行紧密跟进,从“心”入手,确定专人联系张建红,为他做好情绪排解和心理“按摩”。州纪委副书记、州监委副主任陈志勇说:“对张建红这样的问题干部,重振士气是首要的。这不是容易的工作,但越是不容易,我们越要做好。”
甘孜州纪委监委建立的回访制度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州纪委监委采取面对面谈话、一对一疏导、点对点走访,以“心药”医“心病”,促使张建红打开心结,让他理性看待处理,勇敢面对挫折。经过多次回访,张建红终于重整旗鼓。
“民族地区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特别是培养一个少数民族干部更不容易。我们不能把问题干部‘一棒子打死’,只要有挽救的希望,我们都不抛弃不放弃。”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州纪委监委全面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纪律处分原则,修复“破罐子”、提振干部队伍士气、提升工作效能,力争“‘救治’一个人,影响一大片”。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如何救,很考手艺。甘孜州纪委监委坚持明确大方向,开出小处方。例如,对张建红的任用,除了安排他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外,还让他担任森林草原防火宣讲员。
每年10月,甘孜州便进入森林草原防火重点时段。张建红走遍雅江县17个乡镇和一些重点村寨,引导干部群众从“2·16”重大森林火灾中汲取教训。他的工作促使很多老乡主动投身到护林防火工作中,让雅江县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出现的失职行为一直是扎在我心里的一根刺,不愿去触碰。州纪委监委‘反其道而行之’,让我从森林防火入手,正视问题、找到病根,帮助我实现了自我‘救赎’。”张建红说,初上讲台脸上火辣辣,讲到最后心里亮堂堂。
把“病愈”者用起来
对问题干部,是“晾”起来,还是用起来?甘孜州选择了后者。2018年以来,甘孜州结合实际,通过常态化工作和建立长效性机制,探索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监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甘孜模式”。州纪委监委制定《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办法》 《受党纪政务处分人员的重新启用办法》,建立工作台账、细化工作流程、制作工作档案、突出成果运用,最大限度帮助“病愈”干部重整思想再出发,提高了案件后续处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张建红被安排为第一书记,县、乡没有戴“有色眼镜”看他,而是给予他充分信任,为他搭建平台,让他甩开膀子干工作。担任第一书记一年来,张建红带领木泽西村优化村党支部结构,增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战斗力。在他的努力下,村里建起了紫皮洋芋种植基地,发展松茸产业,帮助村民人均增收一万余元。他又带头抓劳务经济,为全村户均提供一个务工岗位,使全村劳务创收40余万元,户均增收6800余元。同时,张建红还充分发挥自己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优势,协助县、乡先后成功调处工程类重大纠纷4起,化解全乡各类矛盾纠纷68起。
问题干部是否进步、进步如何,甘孜州按照组织程序及时开展广评广议,让问题干部在“正轨”上阔步前行。“每一点进步,组织都看在眼里,记在本上。这也让我越干越有劲,有信心争取更大的进步。我相信自己在哪儿跌倒了,就能在哪儿站起来。”张建红说。
近年来,甘孜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谈心谈话5500余人(次),为23名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办理恢复党员权利事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回访教育工作融入审理谈话、处分宣布、解除处分、监督检查等工作中,了解掌握受处理和受处分人员工作、生活、思想等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指导督促和监督检查5600余次,办理解除处分189人;向相关部门提供任用参考建议145人次。(作者謝臣仁单位/甘孜州纪委监委) (责编/周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