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玉米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然而近几年来,玉米地下害虫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我省玉米稳产高产的主要虫害之一。由于我省去年初冬雨量小,秋翻地少,寄生虫源多,加之雪大,越冬虫头基数大,地下害虫的发生机率不断加大。
一、危害症状及形态特征
1、金针虫
金针虫俗称铁丝虫,是鞘翅目叩头虫科幼虫的总称,食性复杂,成虫为叩头虫,在地上只进行部分活动并且时间不长,在此期间食用禾谷类和豆类等作物的嫩叶,危害并不严重。但它的幼虫长期在土壤中生活,不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将种子胚乳食用使之不能发芽。若种子出苗,它则危害须根、主根,致使幼苗枯死,小则造成缺苗断垄现象,大则可使全田毁种。大部分发黄、干叶的玉米苗土壤下层,根茎上层或根都有被虫咬的痕迹,挖出后,发现都是金针虫的损害,虫田率可达到75%,被害率达17%,最多的一株有2~3条金针虫在根茎部危害。在我省,危害较为严重的主要有三种: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其中沟金针虫体色黄褐色(初孵化时白色),体形较宽,扁平,胸腹背面有1条纵沟;细胸金针虫体色淡黄褐色(初孵白色半透明)细长,圆筒形;褐纹金针虫体坚硬光滑有光泽,老幼虫体长13~20 mm。
2、小地老虎(幼虫)
小地老虎又名土蚕、地蚕、黑土蚕、黑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对玉米、豆类、蔬菜等植物的危害最为严重,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害虫,主要导致作物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幼虫通常体长为37-47mm,初期孵化的幼虫为灰褐色,食用嫩叶后逐渐转变为绿色,入土后又变为灰褐色。老熟虫体形略微偏扁,长37-47mm,颜色为灰黑稍带些黄色,体表充满黑色圆形的小突起,是它幼虫的典型特征。臀板上有一对明显的深褐色皱纹,通常以此来区别其它几种地老虎。根据近几年实验得出的数据,虫田率为50%,被害率5%,平均每平方米有幼虫0.14只。
3、蛴螬
鞘翅目金龟子幼虫的总称就是蛴螬,俗名白土蚕,幼虫终生栖居在土壤中,食用刚刚播下的玉米种子、苗根及幼苗等,造成田间缺苗断垄。长成成虫后,主要玉米的花器,通过影响雌穗结实率而造成减产。蛴螬体形肥大并且弯曲为C型,大多数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头部颜色为褐色,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腹部稍显肿胀,体壁柔软多皱,体表毛发疏而细。危害农作物的蛴螬主要有大黑金龟子、暗黑金龟子、铜绿金龟子等。
4、蝼蛄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不完全变态,又名土狗子、地狗子。幼虫和成虫较为相似,均在土壤中咬食刚发芽的种子,同时也咬食幼根和嫩茎,把茎秆咬断或扒成乱麻状,使幼苗萎蔫而死,造成缺苗断垄。当蝼蛄在表层土壤进行活动时,不断来往穿行,致使幼苗和土壤分离,导致幼苗失水干枯而死。蝼蛄体形为长圆形,颜色呈淡黄褐色或者暗褐色,表层密布短小软毛。雌虫体长约3厘米,雄虫略小。口器和前足特别发达,基节大,圆形,腿节强大而略扁,胫节扁阔而坚硬,尖端有锐利的扁齿4枚,上面2个齿较大,且可活动,因而形成开掘足,适于挖掘洞穴隧道。
二、发生规律
1、金针虫
金针虫的生活周期较长,一般3~5年发生1代,幼虫或成虫通常在地下20~85厘米左右处越冬,不同地区和虫态各有所异。第二年5-6月份成虫出土活动,进行交尾产卵。第三年7-8月潜入地下9-10cm处作土室化蛹。土壤温度能影响金针虫在土中的垂直运动和为害时期,10厘米处土温达到6℃时金针虫就开始活动。金针虫适宜的土壤湿度为15%~18%,通常土壤墒情较好以及耕地多年不翻或者连续多年生长苜蓿的地块,可使金针虫的危害加重。
2、蛴螬
金龟子通常昼伏夜出,趋光性和假死性较强。东北大黑金龟子和黑皱金龟子在北方地区两年发生1代,成虫与幼虫均可在土壤中越冬。成虫越冬量大时,第二年春季虫害较轻。幼虫越冬量大时,翌年春季为害重。铜绿金龟于在东北、华北及华中地区均一年发生1代,其幼虫在土壤中越冬。大豆田及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发生此种虫害较为严重。
3、蝼蛄
蝼蛄成虫、若虫在土中越冬,一般每窝一头,每年5-6月份春播后和苗期是它活动危害的旺盛时期,6月下旬-7月上旬为成虫交尾产卵盛期,每头蝼蛄产100多粒卵。进入10月份后,随着土温下降,开始陆续潜入深处越冬。蝼蛄喜潮湿、低洼地,沿河两岸及渠道旁发生较重。有趋光性和趋化性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实行轮耕制度,避免连作制度;精耕细作,清除田间杂草,防治形成害虫幼虫早期食料来源及成虫的产卵场所;大面积春、秋耕时跟犁拾虫等;秋收后清除田间秸秆,减少侵染源;发生严重的地区,秋冬翻地可把越冬幼虫翻到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同时应防止使用未腐熟有机肥料,以防止招来成虫进行产卵。
2)选用抗虫丰产的玉米品种。
2、藥剂防治
1)土壤处理:种子在不包衣情况下,可用甲拌磷每亩1.5公斤与底肥混合施入土壤。用5%杀虫双颗粒剂1~1.5公斤加细土15~25公斤,用50%辛硫磷乳剂100毫升拌细炉渣15~25公斤,在耕地前均匀撒在田间,耙入地中,可杀死蛴螬和金针虫。
2)喷药灭杀:对1、2龄幼虫,用50%辛硫磷800倍液,或选用2.5%溴氰菊酯、20%氰戊菊酯3000倍液,及其它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喷雾;用2.5%敌杀死乳油30~40毫升加水75公斤于日落后作常规喷洒,要喷湿茎叶,喷施1~2次,可有效杀死地老虎。
3)施用毒土。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每亩2~3公斤拌细土25~30公斤;也可亩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公斤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
(作者单位:150800黑龙江省方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危害症状及形态特征
1、金针虫
金针虫俗称铁丝虫,是鞘翅目叩头虫科幼虫的总称,食性复杂,成虫为叩头虫,在地上只进行部分活动并且时间不长,在此期间食用禾谷类和豆类等作物的嫩叶,危害并不严重。但它的幼虫长期在土壤中生活,不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将种子胚乳食用使之不能发芽。若种子出苗,它则危害须根、主根,致使幼苗枯死,小则造成缺苗断垄现象,大则可使全田毁种。大部分发黄、干叶的玉米苗土壤下层,根茎上层或根都有被虫咬的痕迹,挖出后,发现都是金针虫的损害,虫田率可达到75%,被害率达17%,最多的一株有2~3条金针虫在根茎部危害。在我省,危害较为严重的主要有三种: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其中沟金针虫体色黄褐色(初孵化时白色),体形较宽,扁平,胸腹背面有1条纵沟;细胸金针虫体色淡黄褐色(初孵白色半透明)细长,圆筒形;褐纹金针虫体坚硬光滑有光泽,老幼虫体长13~20 mm。
2、小地老虎(幼虫)
小地老虎又名土蚕、地蚕、黑土蚕、黑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对玉米、豆类、蔬菜等植物的危害最为严重,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害虫,主要导致作物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幼虫通常体长为37-47mm,初期孵化的幼虫为灰褐色,食用嫩叶后逐渐转变为绿色,入土后又变为灰褐色。老熟虫体形略微偏扁,长37-47mm,颜色为灰黑稍带些黄色,体表充满黑色圆形的小突起,是它幼虫的典型特征。臀板上有一对明显的深褐色皱纹,通常以此来区别其它几种地老虎。根据近几年实验得出的数据,虫田率为50%,被害率5%,平均每平方米有幼虫0.14只。
3、蛴螬
鞘翅目金龟子幼虫的总称就是蛴螬,俗名白土蚕,幼虫终生栖居在土壤中,食用刚刚播下的玉米种子、苗根及幼苗等,造成田间缺苗断垄。长成成虫后,主要玉米的花器,通过影响雌穗结实率而造成减产。蛴螬体形肥大并且弯曲为C型,大多数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头部颜色为褐色,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腹部稍显肿胀,体壁柔软多皱,体表毛发疏而细。危害农作物的蛴螬主要有大黑金龟子、暗黑金龟子、铜绿金龟子等。
4、蝼蛄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不完全变态,又名土狗子、地狗子。幼虫和成虫较为相似,均在土壤中咬食刚发芽的种子,同时也咬食幼根和嫩茎,把茎秆咬断或扒成乱麻状,使幼苗萎蔫而死,造成缺苗断垄。当蝼蛄在表层土壤进行活动时,不断来往穿行,致使幼苗和土壤分离,导致幼苗失水干枯而死。蝼蛄体形为长圆形,颜色呈淡黄褐色或者暗褐色,表层密布短小软毛。雌虫体长约3厘米,雄虫略小。口器和前足特别发达,基节大,圆形,腿节强大而略扁,胫节扁阔而坚硬,尖端有锐利的扁齿4枚,上面2个齿较大,且可活动,因而形成开掘足,适于挖掘洞穴隧道。
二、发生规律
1、金针虫
金针虫的生活周期较长,一般3~5年发生1代,幼虫或成虫通常在地下20~85厘米左右处越冬,不同地区和虫态各有所异。第二年5-6月份成虫出土活动,进行交尾产卵。第三年7-8月潜入地下9-10cm处作土室化蛹。土壤温度能影响金针虫在土中的垂直运动和为害时期,10厘米处土温达到6℃时金针虫就开始活动。金针虫适宜的土壤湿度为15%~18%,通常土壤墒情较好以及耕地多年不翻或者连续多年生长苜蓿的地块,可使金针虫的危害加重。
2、蛴螬
金龟子通常昼伏夜出,趋光性和假死性较强。东北大黑金龟子和黑皱金龟子在北方地区两年发生1代,成虫与幼虫均可在土壤中越冬。成虫越冬量大时,第二年春季虫害较轻。幼虫越冬量大时,翌年春季为害重。铜绿金龟于在东北、华北及华中地区均一年发生1代,其幼虫在土壤中越冬。大豆田及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发生此种虫害较为严重。
3、蝼蛄
蝼蛄成虫、若虫在土中越冬,一般每窝一头,每年5-6月份春播后和苗期是它活动危害的旺盛时期,6月下旬-7月上旬为成虫交尾产卵盛期,每头蝼蛄产100多粒卵。进入10月份后,随着土温下降,开始陆续潜入深处越冬。蝼蛄喜潮湿、低洼地,沿河两岸及渠道旁发生较重。有趋光性和趋化性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实行轮耕制度,避免连作制度;精耕细作,清除田间杂草,防治形成害虫幼虫早期食料来源及成虫的产卵场所;大面积春、秋耕时跟犁拾虫等;秋收后清除田间秸秆,减少侵染源;发生严重的地区,秋冬翻地可把越冬幼虫翻到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同时应防止使用未腐熟有机肥料,以防止招来成虫进行产卵。
2)选用抗虫丰产的玉米品种。
2、藥剂防治
1)土壤处理:种子在不包衣情况下,可用甲拌磷每亩1.5公斤与底肥混合施入土壤。用5%杀虫双颗粒剂1~1.5公斤加细土15~25公斤,用50%辛硫磷乳剂100毫升拌细炉渣15~25公斤,在耕地前均匀撒在田间,耙入地中,可杀死蛴螬和金针虫。
2)喷药灭杀:对1、2龄幼虫,用50%辛硫磷800倍液,或选用2.5%溴氰菊酯、20%氰戊菊酯3000倍液,及其它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喷雾;用2.5%敌杀死乳油30~40毫升加水75公斤于日落后作常规喷洒,要喷湿茎叶,喷施1~2次,可有效杀死地老虎。
3)施用毒土。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每亩2~3公斤拌细土25~30公斤;也可亩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公斤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
(作者单位:150800黑龙江省方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