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是技术技能积累和推广的桥头堡,国内外一些行业的优质企业通过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实现了技术技能的积累,并迅速的实现了新技术的创新,影响了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意学院在艺术类专业建设过程中,通过共生式、内生式、外引式三种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新了技术技能积累的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 技术技能积累 文化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a)-0251-02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职转型”;2014年5月2日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职业教育技术技能积累成為了国家战略。
随着经济发展战略中心的转移,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为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急切需要,高职院校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服务行业企业与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了高职教育理论界的共同认识。然而,国内高职院校技术积累较为薄弱,很多专业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深入探索技术技能积累的新路径,为专业发展提供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地方经济及现代产业体系快速发展,成为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视觉传播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数字影视动漫实训基地”,文化部项目“无纸动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质量工程项目“影视动画特色专业、服装设计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等项目支持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团队十年磨一剑,展开了技术技能积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院艺术专业充分契合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把技术技能积累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确立了艺术类专业群技术技能积累的价值导向;探索实践了艺术类专业群技术技能积累的方式,形成了专业群技术技能积累的共生式、内生式、外引式等三种路径,通过以下四点积极探索了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技术技能积累新模式,为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确立技术技能积累是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发展理念
学院通过深入研究高职教育的特征、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自身发展需要以及学校的办学基础和发展潜力,在长期实践中逐步明确了专业建设中技术技能积累的极端重要性,从办学职能角度明确了“人才培养为根,技术技能积累为本,就业创业为先”的高职办专业乃至办学的职能,确立了技术技能积累是专业核心竞争力,是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不二法门。
2 探索实践了专业群进行技术技能积累的三种路径
在艺术类专业发展进程中,探索实践了创意设计专业群技术技能积累的内生式、共生式、外引式等三种路径。
内生式:通过独立的探索发现掌握或创造新的技术知识,提高自身技术能力服务专业,通过这种方式学院完成了国家高科技发展(863)计划子项目(2007AA01Z334)“面向三维动画的人体运动数据捕捉与建库”、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BY2013072-04)“面向三维动漫的民族舞蹈运动数据合成技术研究”、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1058)“乱针绣数字化模拟生成与辅助制作技术”等一批代表先进科研技术的课题。
共生式:通过校企、校校深度合作,积累技术技能,建立“1+N”深度产教融合平台,多方面,全维度的与苏州智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打造行业技术技能积累的集聚地;常州地区民间美术类非遗项目在我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积累探索实践等也都采用了第三种方式。
外引式:借助从外部获得技术技能进行积累。通过直接引进代表性传人迅速改变专业群关于民间美术类现有技术技能的存量及结构;引进国际先进的无纸动画技术、VR技术等,分析提炼技术关键点,有针对性地运用于动画、环境艺术设计等教学内容中,将企业通用职业标准在生产性实训教学中进行渗透,使先进技术得到合理应用,关键技能实现有效积累。
3 运用技术技能积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创意设计专业技术技能积累的目的使技术应用与职业技能相适应,实现技术技能积累向教学积累的同步转化。目标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将行业、产业先进技术进行分解并内化到专业教学核心,逐渐实现了生产性教学,构建了作品即产品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建设并完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将企业生产案例、技能竞赛经验同步转化为教学资源,使技术技能积累转化为教学积累,使教学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生产制作过程中有力的补充。
4 发展衍生企业,直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通过一系列长时间的技术技能积累,切实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水平,打下了技术技能积累由量变转向质变的基础,促进了衍生企业的发展。衍生企业不是校办企业,更不是学校的附属机构,其本质是师生创业而非学校创办企业,其本质是为了推进教学改革、协助技术技能转移。在艺术设计专业群长期改革中,逐渐探索了“依托专业技术技能积累、依托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兼职、依托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兼职+学校股份”三种方式的衍生企业,衍生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直接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助推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5 结语 学院通过多年的技术技能积累,丰富了学院藝术类专业的内涵建设。在学院艺术类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强调职业教育要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作用,有助于扩展职业院校的技术传承功能,逐步改变传统技能和技艺失传的状况,使高素质劳动者的优秀基因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得以传承延续。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意学院的探索与尝试,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三种途径,实现新技术产业化与新技术应用人才储备同步,最终实现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助推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2] 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教发[2014]6号.
[3] 马振华.技能积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兼论我国技能积累的模式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09(8):73-76.
[4] 傅家骥,施培公.技术积累与企业技术创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11):70-73.
[5] 赵晓庆,许庆瑞.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1):40-46.
[6] 麦绿波.标准途径的技术积累模式[J].中国标准化, 2011(4):44-49.
[7] 王梅花.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 2006(22):22-24.
[8] 肖坤,夏伟,卢晓中.论协同创新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14(3):11-14.
[9] 赵居礼,田峰社.浅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2009(1):120-121.
[10] 黎德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2014(6):27-29.
[11] 谢广伟.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4(12):79-80.
[12] 管平.企业技术创新与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170-172.
[13] 龚美霞,章裕荣,金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甘肃科技,2010(19):162-165.
关键词:职业教育 技术技能积累 文化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a)-0251-02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职转型”;2014年5月2日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职业教育技术技能积累成為了国家战略。
随着经济发展战略中心的转移,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为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急切需要,高职院校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服务行业企业与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了高职教育理论界的共同认识。然而,国内高职院校技术积累较为薄弱,很多专业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深入探索技术技能积累的新路径,为专业发展提供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地方经济及现代产业体系快速发展,成为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视觉传播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数字影视动漫实训基地”,文化部项目“无纸动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质量工程项目“影视动画特色专业、服装设计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等项目支持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团队十年磨一剑,展开了技术技能积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院艺术专业充分契合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把技术技能积累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确立了艺术类专业群技术技能积累的价值导向;探索实践了艺术类专业群技术技能积累的方式,形成了专业群技术技能积累的共生式、内生式、外引式等三种路径,通过以下四点积极探索了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技术技能积累新模式,为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确立技术技能积累是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发展理念
学院通过深入研究高职教育的特征、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自身发展需要以及学校的办学基础和发展潜力,在长期实践中逐步明确了专业建设中技术技能积累的极端重要性,从办学职能角度明确了“人才培养为根,技术技能积累为本,就业创业为先”的高职办专业乃至办学的职能,确立了技术技能积累是专业核心竞争力,是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不二法门。
2 探索实践了专业群进行技术技能积累的三种路径
在艺术类专业发展进程中,探索实践了创意设计专业群技术技能积累的内生式、共生式、外引式等三种路径。
内生式:通过独立的探索发现掌握或创造新的技术知识,提高自身技术能力服务专业,通过这种方式学院完成了国家高科技发展(863)计划子项目(2007AA01Z334)“面向三维动画的人体运动数据捕捉与建库”、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BY2013072-04)“面向三维动漫的民族舞蹈运动数据合成技术研究”、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1058)“乱针绣数字化模拟生成与辅助制作技术”等一批代表先进科研技术的课题。
共生式:通过校企、校校深度合作,积累技术技能,建立“1+N”深度产教融合平台,多方面,全维度的与苏州智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打造行业技术技能积累的集聚地;常州地区民间美术类非遗项目在我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积累探索实践等也都采用了第三种方式。
外引式:借助从外部获得技术技能进行积累。通过直接引进代表性传人迅速改变专业群关于民间美术类现有技术技能的存量及结构;引进国际先进的无纸动画技术、VR技术等,分析提炼技术关键点,有针对性地运用于动画、环境艺术设计等教学内容中,将企业通用职业标准在生产性实训教学中进行渗透,使先进技术得到合理应用,关键技能实现有效积累。
3 运用技术技能积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创意设计专业技术技能积累的目的使技术应用与职业技能相适应,实现技术技能积累向教学积累的同步转化。目标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将行业、产业先进技术进行分解并内化到专业教学核心,逐渐实现了生产性教学,构建了作品即产品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建设并完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将企业生产案例、技能竞赛经验同步转化为教学资源,使技术技能积累转化为教学积累,使教学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生产制作过程中有力的补充。
4 发展衍生企业,直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通过一系列长时间的技术技能积累,切实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水平,打下了技术技能积累由量变转向质变的基础,促进了衍生企业的发展。衍生企业不是校办企业,更不是学校的附属机构,其本质是师生创业而非学校创办企业,其本质是为了推进教学改革、协助技术技能转移。在艺术设计专业群长期改革中,逐渐探索了“依托专业技术技能积累、依托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兼职、依托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兼职+学校股份”三种方式的衍生企业,衍生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直接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助推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5 结语 学院通过多年的技术技能积累,丰富了学院藝术类专业的内涵建设。在学院艺术类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强调职业教育要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作用,有助于扩展职业院校的技术传承功能,逐步改变传统技能和技艺失传的状况,使高素质劳动者的优秀基因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得以传承延续。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意学院的探索与尝试,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三种途径,实现新技术产业化与新技术应用人才储备同步,最终实现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助推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2] 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教发[2014]6号.
[3] 马振华.技能积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兼论我国技能积累的模式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09(8):73-76.
[4] 傅家骥,施培公.技术积累与企业技术创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11):70-73.
[5] 赵晓庆,许庆瑞.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1):40-46.
[6] 麦绿波.标准途径的技术积累模式[J].中国标准化, 2011(4):44-49.
[7] 王梅花.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 2006(22):22-24.
[8] 肖坤,夏伟,卢晓中.论协同创新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14(3):11-14.
[9] 赵居礼,田峰社.浅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2009(1):120-121.
[10] 黎德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2014(6):27-29.
[11] 谢广伟.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4(12):79-80.
[12] 管平.企业技术创新与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170-172.
[13] 龚美霞,章裕荣,金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甘肃科技,2010(19):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