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来源 :家庭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先生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先生的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一直想触摸岁月的痕迹,总想知道那些逝去已久的日子,那些在长长的生命旅途中,我们遗失的人,忘记了的事,一段一段烟生水起的光阴,他们都去了哪里。曾有人说,成家之前的男人和女人,无论多大年龄,都被称为单身,单身时的日子,叫做一个人,结了婚,两个人的日子开始,等到有了小孩,就是三个人的相聚了。读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读先生隔着90多年的岁月用平静的语调告诉我们,“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那一瞬间,生命终于给了我一种顿悟般的悲哀。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读过这本书,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在掩卷而思之后潸然泪下,红尘百渡而世事沧桑,那一片一片属于我们的明亮光鲜的日子背后,藏着多少艰辛多少酸苦,你知,我也知。我们都是平凡的生命,我们在喧嚣的俗世中筋疲力尽地追求又喋喋不休地抱怨着,有谁在忙碌的空闲中,能偶尔回过头,看一看身边的人,谁会在看似长长久久的相聚中懂得畏惧,而因此懂得珍惜呢?亲爱的,如果我说,人生不过是一场醒着的梦而已,请不要指责我消极。
  《我们仨》写于2002年冬,这是她女儿钱媛女士未能完成的文章。1997年早春,钱媛女士去世,1998年岁末,钱锺书先生去世,杨先生马不停蹄,随即投入钱锺书先生手稿的整理出版,直到2002年冬,各事已就绪,杨先生才定下心来聚精会神地开写《我们仨》,回忆往事,很难不触动深藏心中的伤痛,她几乎是伴着眼泪写完的。读过初稿的朋友,也无不感动落泪,尤其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钱先生在1991年为杨先生构思中的小说中,曾有一句诗:“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也许,这正是杨先生当时的心情和意境的真实写照,然而,她的笔调却依然清新优雅,保留着她特有的冷隽幽默,钱锺书、杨绛、钱瑗“我们仨”,在杨先生传神的笔下,跃然纸上,生意昂然,他们的善良、智慧和正直,他们对生、老、病、死的透彻与豁达,让所有读过此书的人,跟着作者在钱锺书先生父女人生的最后驿道上,重新走了一回,而后蓦然顿悟。
  人生是什么,家,又是什么?很多人都曾经这样的追问过,一如想在滔滔的时光中,追问出一个缘由,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地逝去,大多数人在混沌中走向终点。曾经看过一篇冰心先生晚年的笔记,先生晚年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做着一个梦,她梦到自己回到了儿时的模样,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家里,那个家,不是当时北京的寓所,不是她游学欧美的洋房,而是多少年前,她决然走出的,那个儿时的老屋,那里有她的父亲,有她的母亲,有古老的阁楼和满院的燕知草。先生一生游学四方,曾经寓居过世界上好多地方,然而,当人生走到了黄昏时,那些曾经无论繁华的,精致的,绚丽的寓所,都是别处,真正的家,原来就是那个我们年少张狂的岁月里曾经决然逃离的老屋,无关破败,无关萧条。
  原来,三个人,真的是前世修来的相聚啊,在三个人的时候,走到了巅峰,然后就是接受分离,就像叶子总会在秋天一片又一片下坠,并且永远没有在春天复苏的可能。给了相聚的欢乐,又给了天人永隔,生死离别的苦痛,上帝是这样的公平,他真的是打开了一扇窗,又关上了一扇窗。
  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告诉我,那些近在咫尺的人,是这么近,又是那么远呢?
  杨先生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原来那些朴素的真理都是这样的清晰,日子老长老长,弯弯曲曲,好比门前的一条路,而路再长,脚再短,还是得一步一步地丈量完,而一生中,要有多少承受,要丈量完多少坎坷泥泞,冰雪地冻,甚至路窄坡陡,坑坑洼洼,才能如杨先生这样平静地说出“我们三个人就此失散了”。
  “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和锺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太阳已经下山,黄昏薄暮,苍苍茫茫中,忽然锺书不见了。我四顾寻找,不见他的影踪。我喊他,没人应。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锺书不知到哪里去了。我大声呼喊,连名带姓地喊。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往前看去,是一层深似一层的昏暗。我脚下是一条沙土路,旁边有林木,有潺潺流水,看不清楚溪流有多宽广。向后看去,好像是连片的屋宇房舍,是有人烟的去处,但不见灯光,想必相离很远了……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一个长达万里的梦”。先生笔触,静如止水,而人生于世,何止一梦?
  三毛曾有一篇文章,叫做《不死乌》,她在里面描述了关于死亡的问题,最后,三毛的答案是:“我要做不死乌,守住我的家,我的爱人。—而几年后的现实是,荷西溺水而亡,然后是她,用一双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个古老的传说中,不死乌,浴火重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然而,这只是传说,世上没有不死乌,再坚硬的牙齿也会脱落,再美丽的容颜也会褶皱,再亲密的人,也会一一离我们而去。
  杨先生隔着茫茫的光阴告诉我们:“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就让我们以几句宋词结束这篇文章:
  你自归家我自归,说着如何过,将你从前待我心,付于他人可……
其他文献
帮弟建房意外死哥逝叔嫂纠纷起去年10月8日.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安徽省黄山市黎阳镇隆阜四社区沉浸在一片安静、祥和的气氛中。突然,一阵哭声、一片骚乱,接着急救车的响笛打
最好的东西,往往是意料之外,偶然得来的。有时候,拍照拍了一卷胶片,最后的一两张胶片,本来不打算拍的,为免于浪费,随便拍了两张。谁知道胶片冲出来以后,效果最好的就是最后拍的那两张。  拍照的时候,挑了一大堆精心搭配的衣服,顺便又带了一套衣服。谁知道照片拍出来之后,效果最好的不是精心挑选的那几套衣服,而是顺便带去的那一套。  你画了很多张画,眼看还有些颜料,你随便再画一张,最满意的竟是这一张。  你约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多么普通,又多么独特的生命,原本无名无姓,到底可歌可泣。”周国平如是说。是啊,有谁生下来就有名字、身份和地位?但是又有谁不会赋予名字、身份和地位?在
乙未之春,二月既望,闲来雅致,只身游于晨光湖畔。碧波微荡,清风片爽。止步而观,看柳枝拂动,闻鸟声清幽。俄而,云落于湖面之上,穿行于流影之间。阁楼漂移,仙景问天。尽万物之
民事诉讼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就是调整法院与当事人之间诉讼权利的配置。基于完善民事诉讼制度的需要 ,摒弃陈旧的研究模式 ,深化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探讨 ,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
近几年来,随着艺考热,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考试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百天左右的时间,如何提升其文化成绩是我们教师迫在眉睫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而在语数外
6月10日下午,当全国绝大多数高考生都已在享受大考过后的轻松时,在安徽芜湖,一千零六十三名考生再次走进了考场,参加高考英语听力重考。两天前,因听力磁带播放出现故障,他们
2015年3月中旬,“足记”在过去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突然爆红,迅速占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用户下载数量持续呈几何式增长。“足记”中“两条黑边 两行字幕”的照片宽屏拍照功能,以“电影大片”模式独特的气质和错位的故事,一定会带给你另一种对电影的看法,多一种旅游的玩法以及照片的拍法,让生活的每一天和脚下的每一步都富于乐趣和意义。  跟着兴趣走,“粉丝情结”结同好  杨柳是个“准80后”,出生在上海一个文
在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同时提升居民幸福感,不仅符合兵团协调区域发展的趋势,也有助于发挥兵团安边固疆的稳定器作用。文中主要运用变异系数法和Arc GIS10.1对兵团2003~2012年居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寻根问祖、礼祭先人传统的民族,故土难离和薪火相传的宗祧意识团结了代代因袭的中华儿女,并形成了悠远深邃的“九九归一”的民族崇信。山西晋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