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来的乡愁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吃货来说,有一种叫作“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一直认为能实现这个境界的只有火锅了,没成想到,这个冬日,在老家“大锅台”,真切地体验到了这种“得陇望蜀”的愉快感受!
  穿过喧闹的市中心,进入闹中取静的里弄,安静的道路旁整齐地排列着两行梧桐树,步入街口便看到“大锅台”三个大字。一入店门,看到的是装饰古朴,充满农家特色的传统乡村土灶,农村大铁锅,木条大板凳。劈材生火,菜肴原滋原味,其别具特色的就餐模式,温馨舒适的就餐环境,有着直指人心的宁静感。
  宽畅的店面,精致又质朴的装饰,让人仿佛回到过去的农家田园生活,店里有民族特色隔间,还有雅致包间,田园农家风……每个房间风格各不相同。
  “大锅台”,店名创意来源于对过去淳朴生活的向往。在乡下吃的大锅饭就是土锅土灶,一群人围着锅台吃饭,不仅味道好,而且氛围浓,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特别开心。大锅台追求的就是返璞归真的感觉吧!
  入座不一会儿,服务员就拿起了点火器,燃起了锅台。烧火的材料是粗杆的油松,火旺而不生烟,且非常环保,这样烧出的菜很好地保持了原有的天然味道,有一种自然的醇香。从来没有听说过饭店里服务员就是厨师,带着好奇心看下去,只见服务员热起了锅,等到锅热之后放入五花肉,加入葱姜蒜翻炒,再放入鸡胗、脆骨等主料。等肉类主料快熟之后,服务员就放入秘制的配料,闻一闻就觉得奇香,还有些许辣味儿。放入配料之后,服务员翻炒了几分钟,加水,锅周贴上玉米饼,香气已经四溢开来,勾得人食欲倍增。但是还要炖二十分钟后才可以揭锅,客人也只能按捺着性子隐忍地等待。
  坐在桌旁,看着熊熊燃烧的柴火,闻着慢慢四溢的香气,好像回到了乡下爷爷奶奶们的时代:爷爷在添柴,奶奶在炒菜,孩子们在等候,然后一大家子一起营造出其乐融融的氛围。在这里不光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还能吃出乡愁,品出淳朴的乡味儿。就在等得直流口水时,旁边一桌又叫加菜,我们忍不住问:“口感怎样?”全桌人竟然都只顾着吃,只见点头无人出声。果然等待是值得的,二十分钟以后,服务员厨师掀开锅盖,一股热气腾腾的香气立马钻到鼻子里去了,还没吃到嘴里已经醉得不行了。美美地挑起一块脆骨,一口下去,脆而不腻,清而不淡,那滋味绝对满足,吃完主料,再加入汤汁,放些蔬菜,味道还是一样地地道。
  要说店里最大的特色,还真不知从何说起,因为每一样都很好吃。土猪排骨烧锅、乌骨土鸡炖锅、酸菜蹄花汆锅,配以各类烧烤、农家粑粑和时鲜小菜、现榨果汁,让人彻底感受火锅与烧烤的碰撞。都说天然的味道好,原生态的山猪肉、土鸡蛋,自家腌制的腊排骨、酸菜鱼,再加上精致的烹饪,在特色大铁锅、大炭火的烘焙下,让人真正尝到天然的味道。不得不提的还有那爽口萝卜皮、米辣兰花豆,入口清爽香脆,让人回味无穷。还有采摘于山野的苦丁棵茶,降火清凉是火锅与烧烤的完美搭档。
  大锅台是乡村特色和地域文化及人文气质的最佳代言。店面文化主题从视觉(文化饰品)、听觉(音响语言)、味觉全方位展现乡村文化,让众多常年奔波的人有回家的亲切体验。
  (指导老师:侯守斌)
其他文献
摘 要:旅游品牌作为旅游地的代表性符号,能够有效吸引游客,形成持久的旅游竞争力。乡村旅游的品牌设计应该遵循地域差异原则,凸显地方特色;運用资源要素原则,发挥资源优势;贯彻可持续原则,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设计原则,阐述龙南县古村落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主要元素,探究龙南县古村落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应用策略,以促进品牌风格与视觉形象的平衡,挖掘系统性应用要素,增强品牌形象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并试图通过多种途径在尊重文化和保持遗址真实性的基础上,对文化遗产实行可逆性的干预措施,确保这些文化瑰宝能够将本身的自然性与其文化背景进行较好的融合,以一种更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延续下来。而博物馆凭借其多样性的形态与内涵、丰富的文化背景与强大的社会职能被大众所关注,自20世纪中期以来,将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建筑物纳入博物馆的范畴成
期刊
桂林理工大學教师作品
期刊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他说:“我想在这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他是诗人,是手拿画笔的艺术家,他画着新西兰世外桃源般的激流岛,画着心中构筑的女儿国,画着编织着梦的童话,画着童话里的光明、爱,以及一切。  却唯独将“理性”紧锁在门外,这个冷色调的字眼。  康德曾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唤起我心中崇高的信仰——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这是一个将理性视之为生命的
期刊
摘 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因地施策、循序渐进,突破休闲农业发展瓶颈,驾驭最新潮流、态势,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跨越性发展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我国农旅产品市场需求、农旅产品行业痛点,探索地方民俗文化与休闲农业深度结合的价值与意义,并以沙井休闲农业品牌化转型为例,设计两款相辅相成的农旅体验数字产品,形成“线上打造吃货圈,线下打造体验圈”的模式,同时以中国蚝乡——深圳市寶安区沙
期刊
十年光阴,春去秋来,花谢花开,足以改变纷繁芜杂世界中的多数人。感谢走过的十年,大浪淘沙,消磨掉身上的棱棱角角,将我从一个懵懂的孩子雕琢成风华正茂的少年。  向童真道一声珍重,故乡也渐渐淡出视线。但我内心仍割舍不下挚爱的故乡味道。那味道,是情,是理,是心头难以释怀的浓浓思念。  童年的一大幸事便是看姥姥煮水饺。雾气氤氲,麦香悠悠,在人心头荡漾,锅里的饺子上下浮沉,活灵活现,似鱼在游动,无愧于古人口中
期刊
父亲偶得闲暇,趁晚灯初上,对月煮香茗。我在灯下将笔尖与作业纸磨得窸窣作响。熟悉的喟叹又在耳边响起:“唉,你说你表亲堂亲这么多,怎么就没人愿随我学医呢?”话里问的是别人,暗藏的言外之声却拐着弯冲着我的耳朵,幽幽地不容许我默不作声。  我心不在焉地回应:“太累。”  父亲拍桌长叹:“三百六十行,哪有不累的?”  我不再作答。再提笔,却又不知从何而落,最终对着满天繁星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哪里是因为累呢
期刊
聂真 就读于山东省文登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牙牙学语时,最耳熟能详的是《格林童话》。后来渐渐迷恋起书中墨香点点,诗词歌赋,锦绣文章。直至邂逅纸笔,心中倾诉的愿望喷涌而出,从此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  如今早已习惯与书为伴,以笔为友,于闲暇时记下零星心事,琐碎时光。不求珠玑之言,惟愿守灯下书,执手中笔,用文字,描一段岁月静和。  我是谁?  我站在长夜初雪的街头,遥望漫天飞舞穿过一地素锦映出天光的白蝶。蝶
期刊
周端端 就读于泰州中学高三年级文科重点班。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发表散文及诗歌六十余篇,曾获“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一等奖,2014年度央视“希望之星”英语大赛江苏省高中组一等奖等。  曾在孟春之际去外省拜访一位花农,花开成海的午后,阳光嗅出了微微的甜味儿。  他与父亲是旧识,见面并未寒暄,只默默拿出一把收藏已久的紫砂,拂去灰尘,洗净,一撮白茶,清香与苦
期刊
张桂铃、甘賽雄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