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姚本先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参与多项部委研究项目。在此次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开展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研究中,姚教授提出:应该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纳入到学校整体考核中,应该设置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应该关注心理教师的地位、待遇和专业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考核指标;心理教师职业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2-0004-03
记者:姚教授,您好!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二十余年,今年是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十周年,经过十年的规范化发展,您认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上有何特点?
姚本先:我非常高兴能接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的采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我觉得这二十年用6句话、18个字概括比较准确:起步晚、底子薄、水平低;发展快、成效大、势头好。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初期起步到今天非常好的发展趋势,证明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必须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从创刊以来至今有十年的历史,在推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全面开展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比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正好晚了一百年。上世纪初,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之父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美国开展心理咨询的时间距离今天是一百年,另外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赖特纳·韦特默(Lightner Witmer,1867-1956)也是那时在美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指导诊所,并且深入开展儿童心理辅导。中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起步是上世纪80年代。有意思的是,台湾的学校心理辅导运动开始于50年代,香港是60年代,澳门是70年代,中国大陆是80年代,正好构成了一个链条。十年来,党和政府以及行政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在政策层面和宏观指导领域给予大力的支持。从1999年至今,国家连续颁发了五个非常规范的文件,除幼儿园外几乎涵盖全部国民教育。所以,我认为党和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推进力度非常大,这也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快速、高效发展以及具有良好未来趋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记者: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进行考核这一问题,您认为考核指标应该包含哪些方面?如何保证落实?
姚本先: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学校考核的指标之一,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考核可以直接检验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性开展,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考核时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办学指标,进行规范化的考核。
目前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负担重,能力有限,接受方方面面的考核评比比较多,我个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不要作为一个独立的考核,而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是非常有必要的。考核要具有可操作性。考核指标可分为两大部分: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应放在硬性指标上,即要考核能够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质量的指标。有四个指标要重点加强考核:人员、场所、经费和课程。人员指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不完全是专业人员,但相对是在学校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相对稳定的人员。场所指要有相对固定的、符合要求的活动场所。经费指要有满足人员、场所、活动所需的经费,不一定是单项经费。课程指心理健康教育要进课堂。这个课程和我们平时所讲的学科课程有很大区别,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和教师的情况来定,灵活开展,避免纯粹的课堂化教学。其他方面,比如思想认识、态度、理念、领导重视、组织机构等也要进行考核。
关于怎样去保障落实,我认为这个指标应该和对学校的评估、检查结合在一起。比如学校的达标、示范学校的建设、特色学校的建立等等。无论是哪一类学校的考核都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来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涉及到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的检查、评估,都应该包括这一指标。因此,特别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考核评估时,能够从素质教育整体推进的思想和理念出发,贯彻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有效的开展。
记者: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曾提到,希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职业,您认为什么样的机制能使这样一个职业成为大家愿意从事的职业?
姚本先: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优秀教师从事这个职业,二是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职业。首先是这个职业需要优秀教师去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和学科教学的教师是不同的。学科教学的教师可能只是影响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这样的影响是有限的。比如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是对某一个年级某一个班在语文和数学的学习范围内有很大的影响。这样的老师只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平,足够的教书育人的素质,往往就能够胜任岗位要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更为全面,他要满足所有学生在学习、生活、身心发展方面的需要,否则就很难胜任这份工作。同时,这个职业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并非是为了改善学生的知识状态,而是要改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等整体状态。所以我非常赞成应该是优秀教师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目前,很难要求开展这项工作的学校去选拔优秀的教师,但从未来趋势来讲,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除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还应该具有更高的职业准入资格,尤其是在个人的心理、精神、品德和专业素质等方面。
第二,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职业。如何让优秀教师愿意长期从事,并且能够做好,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据了解,当前中小学有一部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工作的稳定性、长期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从而影响了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我认为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教师工作成熟度的问题,也有工作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还有教师自身发展的专业水平问题。但从当下所遇到的问题来看,关键是教师的地位、待遇和专业发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首先是地位。在中小学日常的观念里面,最有地位、最有影响、最有前途的教师是学科教师,甚至是主干课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有的学校可能是学校的教辅人员、管理人员,甚至是边缘人员,这就很难保证他在学校和其他教师一样拥有平等的地位,从而挫伤他的自尊心,打击他的积极性。其次,因为地位的模糊、边缘化,奖金、福利等待遇就会受到影响。再次是未来的专业发展。从学校目前的机制来看,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未来发展的资源不够、条件不够、空间也不够。这就使得这部分教师很难安心于本职工作。比如进修问题、继续深造问题、校内的提升问题等,都涉及到一个人的前途和专业发展。因此,若使这个职业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职业,就必须要解决地位、待遇和未来发展的问题。
目前,最现实的办法是至少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放在“三同”的平台上,即同等地位、同等待遇、同等发展机会,这样就可以确保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岗位,或者说更多的教师愿意从事这个岗位。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优秀教师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固然是好事情,这个岗位可能对于校内的教师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选择。但我们更愿意看到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来从事这个职业。我认为,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模式、主要路径、主要策略是吸引更多的优秀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来从事这一岗位,而不是希望其他学科教师来转任。转任有一个专业的认同、角色的转换问题,而优秀的学科教师不一定是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如果能够有所侧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性水准以及岗位基本要求。
记者:您刚才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入课堂,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制定一个试行标准,您认为它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什么?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姚本先: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在中国是非常有特色的一个教育活动,也是必然趋势。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标准和其他新课程标准应该是一致的。课程标准实际上是国家课程的基本性纲领文件,它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和意图,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它也规定了各个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评价的依据。在我国,只有基础教育才有课程标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前还没有进入课程标准制定阶段。我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三句话,第一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健康”是一个整体健康的概念。第二句话: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心理健康教育重在指导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来维护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句话: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这三句话我认为是构成未来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的关键点。
参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我认为这个标准由五个大部分组成。第一,前言部分。主要讲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性质。这部分很重要,一要使大家避免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师在课堂上把一本教材的主要内容以灌输的方法进行讲解。二是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比如“健康第一”,可能90%的教师都不会把健康第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学校里发生着大量的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来换取升学率的问题,这表明教师和领导没有健康第一的观念。三是写明课程设计的思路。比如怎样体现立足教育,重在指导;比如有哪些重要的手段、媒介;怎样把课程的主要形式和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和学生的体验结合在一起。课程标准只是一般规定性的,不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思路是一致的,具体的教学内容由各地根据自己对标准的理解进行设计。
第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应该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作为一门课程的所有目标,或者是分为中学、小学的所有目标。分目标涉及到具体各个年级,以及身心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目标。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系统教育,如何从幼儿园适应小学的系统化教育,如何适应小学的规范和要求,如何面临人际交往、伙伴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学习的独立性等是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目标。三年级的学生进入到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的相对独立期。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概念发展等这时要在分目标中体现。所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目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非常具体,具有适应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第三,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也是课程教学内容编制的关键部分。课程到底要教什么,学生到底要学什么等具体规定性的内容在这部分体现。比如,小学一年级第一课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列出这一课需要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第四,实施建议。这个实施建议主要是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管理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案例教学的建议。主要是建议如何实施课程,如何评价,如何考核,如何开发课程,如何编写教材等。
第五,附录部分。主要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术语的解释和说明。使用和实施这个课程标准的人可能差异性比较大,所以有必要给予一些专业性、学术性的指导。
针对课程标准的问题,可能大家还会关心课程标准是独立的还是综合性标准的一部分。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是独立的标准。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存在,但不是独立的,都是融合性的。比如思想品德、体育健康等课程大纲里面都有相关内容。我们理解的课程标准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标准,同时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也是有利于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没有必要把它们分开。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我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条件、机会比较合适的时候,可以启动一些前期的调研,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局部地区试行。我愿意和各位专家一起为此奉献绵薄之力。
记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创办近十年,您见证了它的产生和发展。您认为从哪些方面对杂志进行总结可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相结合,同时具有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姚本先:我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本杂志感觉非常亲切,也很有感情,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转眼十年之久,我是忠实的读者、作者和推荐者。我经常把它推荐给我们的老师、学生,特别是我的研究生。在此借这个机会,感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包括学生、家长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阵地、一个平台,我也希望这本杂志越办越好。
适逢办刊十年,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规范化发展十年,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本杂志做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最好的方法是做一个文献计量学的分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过去十年的刊物内容进行全面、量化的统计和分析。比如每期发表文章类型、作者状况、发行状况、被引用状况等。杂志中发表文章的作者,来自全国各地、各方面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群,样本本身就有一定的随机性,结果也具有科学性。这个工作量很大,尤其是基础性的工作量很大,尽管这样,我还是认为做这样一个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会从一个侧面反映、展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年来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向,意义重大。同时,对于怎样进一步扩大刊物的影响力,提升刊物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通过总结应该可以得到答案。我愿意参与其中,和杂志社共同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好。
编辑/陈 虹 李益倩 终校/舒 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考核指标;心理教师职业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2-0004-03
记者:姚教授,您好!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二十余年,今年是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十周年,经过十年的规范化发展,您认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上有何特点?
姚本先:我非常高兴能接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的采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我觉得这二十年用6句话、18个字概括比较准确:起步晚、底子薄、水平低;发展快、成效大、势头好。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初期起步到今天非常好的发展趋势,证明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必须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从创刊以来至今有十年的历史,在推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全面开展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比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正好晚了一百年。上世纪初,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之父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美国开展心理咨询的时间距离今天是一百年,另外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赖特纳·韦特默(Lightner Witmer,1867-1956)也是那时在美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指导诊所,并且深入开展儿童心理辅导。中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起步是上世纪80年代。有意思的是,台湾的学校心理辅导运动开始于50年代,香港是60年代,澳门是70年代,中国大陆是80年代,正好构成了一个链条。十年来,党和政府以及行政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在政策层面和宏观指导领域给予大力的支持。从1999年至今,国家连续颁发了五个非常规范的文件,除幼儿园外几乎涵盖全部国民教育。所以,我认为党和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推进力度非常大,这也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快速、高效发展以及具有良好未来趋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记者: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进行考核这一问题,您认为考核指标应该包含哪些方面?如何保证落实?
姚本先: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学校考核的指标之一,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考核可以直接检验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性开展,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考核时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办学指标,进行规范化的考核。
目前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负担重,能力有限,接受方方面面的考核评比比较多,我个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不要作为一个独立的考核,而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是非常有必要的。考核要具有可操作性。考核指标可分为两大部分: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应放在硬性指标上,即要考核能够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质量的指标。有四个指标要重点加强考核:人员、场所、经费和课程。人员指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不完全是专业人员,但相对是在学校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相对稳定的人员。场所指要有相对固定的、符合要求的活动场所。经费指要有满足人员、场所、活动所需的经费,不一定是单项经费。课程指心理健康教育要进课堂。这个课程和我们平时所讲的学科课程有很大区别,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和教师的情况来定,灵活开展,避免纯粹的课堂化教学。其他方面,比如思想认识、态度、理念、领导重视、组织机构等也要进行考核。
关于怎样去保障落实,我认为这个指标应该和对学校的评估、检查结合在一起。比如学校的达标、示范学校的建设、特色学校的建立等等。无论是哪一类学校的考核都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来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涉及到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的检查、评估,都应该包括这一指标。因此,特别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考核评估时,能够从素质教育整体推进的思想和理念出发,贯彻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有效的开展。
记者: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曾提到,希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职业,您认为什么样的机制能使这样一个职业成为大家愿意从事的职业?
姚本先: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优秀教师从事这个职业,二是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职业。首先是这个职业需要优秀教师去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和学科教学的教师是不同的。学科教学的教师可能只是影响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这样的影响是有限的。比如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是对某一个年级某一个班在语文和数学的学习范围内有很大的影响。这样的老师只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平,足够的教书育人的素质,往往就能够胜任岗位要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更为全面,他要满足所有学生在学习、生活、身心发展方面的需要,否则就很难胜任这份工作。同时,这个职业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并非是为了改善学生的知识状态,而是要改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等整体状态。所以我非常赞成应该是优秀教师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目前,很难要求开展这项工作的学校去选拔优秀的教师,但从未来趋势来讲,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除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还应该具有更高的职业准入资格,尤其是在个人的心理、精神、品德和专业素质等方面。
第二,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职业。如何让优秀教师愿意长期从事,并且能够做好,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据了解,当前中小学有一部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工作的稳定性、长期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从而影响了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我认为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教师工作成熟度的问题,也有工作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还有教师自身发展的专业水平问题。但从当下所遇到的问题来看,关键是教师的地位、待遇和专业发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首先是地位。在中小学日常的观念里面,最有地位、最有影响、最有前途的教师是学科教师,甚至是主干课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有的学校可能是学校的教辅人员、管理人员,甚至是边缘人员,这就很难保证他在学校和其他教师一样拥有平等的地位,从而挫伤他的自尊心,打击他的积极性。其次,因为地位的模糊、边缘化,奖金、福利等待遇就会受到影响。再次是未来的专业发展。从学校目前的机制来看,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未来发展的资源不够、条件不够、空间也不够。这就使得这部分教师很难安心于本职工作。比如进修问题、继续深造问题、校内的提升问题等,都涉及到一个人的前途和专业发展。因此,若使这个职业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职业,就必须要解决地位、待遇和未来发展的问题。
目前,最现实的办法是至少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放在“三同”的平台上,即同等地位、同等待遇、同等发展机会,这样就可以确保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岗位,或者说更多的教师愿意从事这个岗位。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优秀教师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固然是好事情,这个岗位可能对于校内的教师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选择。但我们更愿意看到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来从事这个职业。我认为,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模式、主要路径、主要策略是吸引更多的优秀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来从事这一岗位,而不是希望其他学科教师来转任。转任有一个专业的认同、角色的转换问题,而优秀的学科教师不一定是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如果能够有所侧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性水准以及岗位基本要求。
记者:您刚才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入课堂,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制定一个试行标准,您认为它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什么?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姚本先: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在中国是非常有特色的一个教育活动,也是必然趋势。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标准和其他新课程标准应该是一致的。课程标准实际上是国家课程的基本性纲领文件,它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和意图,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它也规定了各个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评价的依据。在我国,只有基础教育才有课程标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前还没有进入课程标准制定阶段。我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三句话,第一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健康”是一个整体健康的概念。第二句话: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心理健康教育重在指导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来维护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句话: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这三句话我认为是构成未来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的关键点。
参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我认为这个标准由五个大部分组成。第一,前言部分。主要讲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性质。这部分很重要,一要使大家避免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师在课堂上把一本教材的主要内容以灌输的方法进行讲解。二是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比如“健康第一”,可能90%的教师都不会把健康第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学校里发生着大量的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来换取升学率的问题,这表明教师和领导没有健康第一的观念。三是写明课程设计的思路。比如怎样体现立足教育,重在指导;比如有哪些重要的手段、媒介;怎样把课程的主要形式和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和学生的体验结合在一起。课程标准只是一般规定性的,不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思路是一致的,具体的教学内容由各地根据自己对标准的理解进行设计。
第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应该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作为一门课程的所有目标,或者是分为中学、小学的所有目标。分目标涉及到具体各个年级,以及身心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目标。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系统教育,如何从幼儿园适应小学的系统化教育,如何适应小学的规范和要求,如何面临人际交往、伙伴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学习的独立性等是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目标。三年级的学生进入到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的相对独立期。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概念发展等这时要在分目标中体现。所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目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非常具体,具有适应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第三,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也是课程教学内容编制的关键部分。课程到底要教什么,学生到底要学什么等具体规定性的内容在这部分体现。比如,小学一年级第一课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列出这一课需要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第四,实施建议。这个实施建议主要是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管理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案例教学的建议。主要是建议如何实施课程,如何评价,如何考核,如何开发课程,如何编写教材等。
第五,附录部分。主要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术语的解释和说明。使用和实施这个课程标准的人可能差异性比较大,所以有必要给予一些专业性、学术性的指导。
针对课程标准的问题,可能大家还会关心课程标准是独立的还是综合性标准的一部分。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是独立的标准。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存在,但不是独立的,都是融合性的。比如思想品德、体育健康等课程大纲里面都有相关内容。我们理解的课程标准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标准,同时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也是有利于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没有必要把它们分开。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我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条件、机会比较合适的时候,可以启动一些前期的调研,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局部地区试行。我愿意和各位专家一起为此奉献绵薄之力。
记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创办近十年,您见证了它的产生和发展。您认为从哪些方面对杂志进行总结可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相结合,同时具有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姚本先:我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本杂志感觉非常亲切,也很有感情,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转眼十年之久,我是忠实的读者、作者和推荐者。我经常把它推荐给我们的老师、学生,特别是我的研究生。在此借这个机会,感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包括学生、家长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阵地、一个平台,我也希望这本杂志越办越好。
适逢办刊十年,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规范化发展十年,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本杂志做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最好的方法是做一个文献计量学的分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过去十年的刊物内容进行全面、量化的统计和分析。比如每期发表文章类型、作者状况、发行状况、被引用状况等。杂志中发表文章的作者,来自全国各地、各方面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群,样本本身就有一定的随机性,结果也具有科学性。这个工作量很大,尤其是基础性的工作量很大,尽管这样,我还是认为做这样一个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会从一个侧面反映、展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年来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向,意义重大。同时,对于怎样进一步扩大刊物的影响力,提升刊物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通过总结应该可以得到答案。我愿意参与其中,和杂志社共同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好。
编辑/陈 虹 李益倩 终校/舒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