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o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比较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以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按患病类型分三个研究组,即非进展性脑梗死组(NPCI组),进展性脑梗死组(PCI组)和健康人群对照组,每组60例,并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凝血指标的表达水平。

结果

PCI组患者血清中IL-18、TNF-α及纤维蛋白原(Fi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NPCI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PCI组研究对象在入院第14天时TNF-α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患者血清中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的表达水平分别为(8.44±1.61)、(26.51±2.75)及(8.26±1.39)ng/mL,均显著低于NPCI组及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凝血相关指标及炎症细胞因子IL-18、TNF-α可作为评估进展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一种参考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可溶性受体sFlT-1与孕期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孕期复发性流产患者412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要求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妇女106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VEGF、sFlT-1的含量。结果研究组血清中VEGF[(2 619.6±2 018.0)ng/L]及sFlT-1[(12 786.6±11 059.2)ng/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后限期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术入后限期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各项相关指标、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
目的总结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8例患儿中100例发病前2周内有感染史,检测病原学显示抗"O"升高44例,肺炎支原体阳性37例;发病前48 h进食特殊食物20例。接触花粉、狗毛发病2例,头孢过敏2例,预防接种1例。皮肤紫癜或紫癜+关节、消化道、肾脏1~3项组合170例,非皮肤紫癜起病38例。白细胞升高占46.6%,血小板升高占44.7%;D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中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观察组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近期临床指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对照组,术后再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联合术中B超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随机采用单纯纤维胆道镜(A组,n=54)和纤维胆道镜联合术中B超(B组,n=54)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随访3年,记录术后患者并发症、残石率、结石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B组残石率低于A组(1.85%比5.56%,P<0.05),且结石复发率显著降低(7.4%比18.5%,P<0.05)。随访期间,B组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重型颅脑损伤且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191例,其中33例伴有后颅内感染,对此类患者就治疗效果、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予以分析总结。结果191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33例(17.28%),感染者临床症状表现为颈项强直及高热等,脑膜刺激征体征为阳性,经影像学检查,其主要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疗效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16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A组,108例非肿瘤患者为B组,另选120例健康体检者为C组,采用BXTM试剂盒分别检测三组人群的BXTM浓度并进行比较。同时对16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动态监测,观察比较其治疗前后BXTM的浓度变化。结果A组阳性率(敏感性)为88.13%,B组阴性率(特异性)为8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100例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放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症状消失时间、脊柱功能复常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66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33例。常规组选用常规三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联合组采用胸腔镜及腹腔镜联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联合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160例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腹腔镜术后A组给予妈富隆,B组给予孕三烯酮,C组给予亮丙瑞林,对照组不给予药物干预,比较四组患者术后妊娠时期分布、累计妊娠例数与妊娠结局。结果B组6个月内妊娠率、累计妊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或P<0.01);流产率明显低于C组及对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