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CFP
2009年夏季我国西南五省开始持续的少雨,特别是2009年秋季以来,这些地区的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0%,加之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提早结束让百年难遇的旱情震惊全国。这场旱灾不仅仅是水的问题,自然的威力在影响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同时,也在给我们上一堂资源环保课。
通胀预期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表示,从去年7月持续至今年5月的旱灾,使西南地区粮食生产告急,云南地区尤为严重。据云南省政府统计,今年云南省因干旱受灾面积占已播种面积的85%,绝收超过1000万亩,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90.2亿元。在大早严重创伤当地农业生产之时,农产品及相关资产资源价格也不断走高:重庆米价全线上扬超过30%;持续的干旱,使普洱、三七等作物产量骤减,市场价格不断蹿升;在沪深股市上,农业股亦摆脱早前业绩不佳的影响,集体“飘红”领涨。物价全面上涨、通货膨胀行将来临的预言再次占领高地。
毋庸置疑,西南大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农产品及相关资产资源价格的升值预期。并且根据发改委五月上旬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一季度受去年东北地区粳稻因灾减产、西南旱情影响市场预期、粳稻市场供应趋紧等影响,国内粮食价格稳中有升。尽管如此,随着国家调控粮食市场各项措施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旱情不会对我国粮食总供给带来明显影响,干旱对全国物价上涨及通胀压力不大。而越南,泰国受旱灾影响有可能影响水稻产量和价格,但是我国基本上已实现了大米和小麦等粮食的净出口,自给能力较强,因而国际粮价对中国影响有限。
由于此次干旱持续蔓延时间长,中国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可能推升下半年的物价走势,由此产生更为强烈的通胀预期。不仅如此,现阶段投资者对农业股以及特定经济作物的盲目追捧,很有可能因过度炒作而造成经济泡沫。
旱情概念
中国的股市似乎从来都不缺乏概念的炒作。这场太早,资本市场的各路资金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新的炒作题材。在旱情最为严重的三月,港股金源米业曾创全天暴涨24.49%的“纪录”,A股的米业股也纷纷涨停。大禹节水,新疆天业、利欧股份等原本表现平平的股票“早地拔葱”。抽水供水板块为代表的抗旱概念股异军突起,不少股票封在了涨停板。而业绩“掉到地上”的林海股份也因受益抗旱题材,股价“飞上了天”。这些“概念股”暴涨的同时,也让人关注到这场特大旱灾不仅造成了西南受灾地区的饮水困难与农作物受灾,也正在波及民生领域,造成生活必需品中的大米、白糖、药品、茶叶价格上涨。据悉,由于干早甘蔗减产,北京白砂糖的价格已经达到每吨5400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尽管众多抗旱概念股逆市狂飙,抗旱题材的爆发之乱,转变之快还是令很多投资者无从下手。抗旱概念股虽一时崛起颇为惹眼,但是从四月开始,抗旱概念相关个股的走势开始分化,部分个股出现了回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旱之战中,大部分是游资和机构充当主力。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时伟翔接受采访时表示,概念题材的炒作时间短,变化快,好像是击鼓传花。表面上看起来参与者皆大欢喜,但一旦不幸接到最后一棒,结局将会相当惨。普通投资者如果不具备很强的短炒能力,最好以观望为主。而从更大范围来看,对于抗旱概念股的疯狂炒作很可能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战略投资
这次旱灾,又让我们熟悉了一个专业名词,叫“工程性缺水”。就是看着有水,但由于水利设施的缺乏,只能望水兴叹。中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而近些年来,水利设施反而次第荒废,设施老化、功能衰退。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水库总计约8.7万座,其中病险水库约3.7万座,占水库总数的42.5%。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6%。农田水利化程度低,现有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功能严重衰退。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中,政府始终是水利建设的主导者,投入亦是如此。但由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见效慢,投资农业很难很快地在GDP指标上见到效益,远不像房地产修路等政绩来得快。因此各级政府在大兴土木的同时从来很少考虑水利项目,甚至于经常让位于一些别的开发项目,进一步侵蚀基础农业的生存空间。此次西南大早,有专家提出,密集上马的西南水电开发对水资源的“挟持”,也是旱情加剧的一大原因。水资源成了电站老板和产权人控制的筹码,农民灌溉用水必须看水电站老板的脸色。水电站的快速建成,加剧了当地民众与水电站产权人的水源争夺。
此次西南大旱,有专家提出,密集上马的西南水电开发对水资源的“挟持”,也是旱情加剧的一大原因。
尽管我国已经取消了农业税,但是与世界上其他农业大国给农民提供大量的补贴相比,我们在农业上的投入和惠农力度还是很不足的。提供大量农业补贴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的一个惯例,就在于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而不是简单从眼前的经济效益来看待农业。农业繁荣不仅关系经济指标,而且农产品的供给安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都是需要从战略上综合考虑的因素。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绝不能一味开发和索取。如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农业生态方面出现短板,将来我们所付出的,绝不仅仅是农业收入减少的代价。
还有橡胶林和桉树林这样的经济林木的过度种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广泛种植的强吸水性桉树甚至被推上争论巅峰,官方学界各执一词,但普遍意见是单一树种不能连片种植,否则极易造成当地生态失衡和荒漠化。当地政府若不顾生态平衡,单纯为了经济发展而乱砍滥伐、盲目引进单一经济林木,势必为未来种下祸根。
水危机
西南五省大旱,近2000万人饮水困难。旱情严重的云南曲靖陆良县城区居民已开始限量供水,西南旱区许多地区与此类似,在限量供水的情况下也只能撑一个月。虽然在五月初,大部分地区的旱情得到降水缓解,此次媒体报道出的人畜饮水困难的画面仍旧让人震惊、难忘。当我们看到云南的一个小学生一天只有一瓶饮用水,难道不该记起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让人汗颜的是,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有数据显示,中国全国淡水取用量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水资源家底并不殷实的中国人,却是大手大脚的“败家子儿”。
水危机的警钟已然敲响,但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闹水荒的国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缺水的严重性,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所带来的浪费水现象随处可见。在德国,父母会经常教育子女,洗澡用多了水就是在洗欧元,可是在我们这个崇尚节约的国度,常见的生活逻辑却是:每月多用几吨水,大不了就是多缴点水费嘛!据统计每个广州人,平均每天用水255升,相当于14桶纯净水。
当然,一个家庭只是煮饭,冲凉、洗衣是用不了多少水的,可节省的空间也有限。与此相比,那些爆水管之后的水任流、老化自来水管的跑冒滴漏,以及庞大的洗车用水、遍布全国各地的桑拿洗浴场所、纷纷上马的人工造雪项目,它们所带来的浪费才真正让人心疼。就在旱情最重的三月,一天昆明一社区发生水管爆裂,直到第二天早上9点才进行修复,冒水点的水流了整整一夜。与此同时,昆明郊区和附近的村庄却在为饮用水困难煎熬。大旱当前,有人没水喝,有人却眼睁睁地看着爆水管的水白白浪费,城乡水源分配不均凸显无疑。
西南大旱,气象专家们表示主要是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这场时艰来的突兀,造成的破坏力也非常惊人。但从媒体,大众、政府的关注点来说,更多的是放在人力所及的范畴。毕竟,在第一个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前,大自然就已经以自己的方式主宰着这个星球的一切。科技的发展,或许会在将来改写人类的命运,但目前,从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中,我们更清醒的意识到,我们的身家性命仍然掌控在看不见的自然之手。欧美、日本等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人们生态环保的意识也深入人心。为了保住一群候鸟的栖息地,人们甚至可以放弃修建世博园这样的大型投资项目。从今年西南大旱唤起的全民范围内的节水、环保呼声,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说深具意义。
2009年夏季我国西南五省开始持续的少雨,特别是2009年秋季以来,这些地区的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0%,加之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提早结束让百年难遇的旱情震惊全国。这场旱灾不仅仅是水的问题,自然的威力在影响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同时,也在给我们上一堂资源环保课。
通胀预期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表示,从去年7月持续至今年5月的旱灾,使西南地区粮食生产告急,云南地区尤为严重。据云南省政府统计,今年云南省因干旱受灾面积占已播种面积的85%,绝收超过1000万亩,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90.2亿元。在大早严重创伤当地农业生产之时,农产品及相关资产资源价格也不断走高:重庆米价全线上扬超过30%;持续的干旱,使普洱、三七等作物产量骤减,市场价格不断蹿升;在沪深股市上,农业股亦摆脱早前业绩不佳的影响,集体“飘红”领涨。物价全面上涨、通货膨胀行将来临的预言再次占领高地。
毋庸置疑,西南大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农产品及相关资产资源价格的升值预期。并且根据发改委五月上旬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一季度受去年东北地区粳稻因灾减产、西南旱情影响市场预期、粳稻市场供应趋紧等影响,国内粮食价格稳中有升。尽管如此,随着国家调控粮食市场各项措施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旱情不会对我国粮食总供给带来明显影响,干旱对全国物价上涨及通胀压力不大。而越南,泰国受旱灾影响有可能影响水稻产量和价格,但是我国基本上已实现了大米和小麦等粮食的净出口,自给能力较强,因而国际粮价对中国影响有限。
由于此次干旱持续蔓延时间长,中国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可能推升下半年的物价走势,由此产生更为强烈的通胀预期。不仅如此,现阶段投资者对农业股以及特定经济作物的盲目追捧,很有可能因过度炒作而造成经济泡沫。
旱情概念
中国的股市似乎从来都不缺乏概念的炒作。这场太早,资本市场的各路资金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新的炒作题材。在旱情最为严重的三月,港股金源米业曾创全天暴涨24.49%的“纪录”,A股的米业股也纷纷涨停。大禹节水,新疆天业、利欧股份等原本表现平平的股票“早地拔葱”。抽水供水板块为代表的抗旱概念股异军突起,不少股票封在了涨停板。而业绩“掉到地上”的林海股份也因受益抗旱题材,股价“飞上了天”。这些“概念股”暴涨的同时,也让人关注到这场特大旱灾不仅造成了西南受灾地区的饮水困难与农作物受灾,也正在波及民生领域,造成生活必需品中的大米、白糖、药品、茶叶价格上涨。据悉,由于干早甘蔗减产,北京白砂糖的价格已经达到每吨5400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尽管众多抗旱概念股逆市狂飙,抗旱题材的爆发之乱,转变之快还是令很多投资者无从下手。抗旱概念股虽一时崛起颇为惹眼,但是从四月开始,抗旱概念相关个股的走势开始分化,部分个股出现了回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旱之战中,大部分是游资和机构充当主力。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时伟翔接受采访时表示,概念题材的炒作时间短,变化快,好像是击鼓传花。表面上看起来参与者皆大欢喜,但一旦不幸接到最后一棒,结局将会相当惨。普通投资者如果不具备很强的短炒能力,最好以观望为主。而从更大范围来看,对于抗旱概念股的疯狂炒作很可能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战略投资
这次旱灾,又让我们熟悉了一个专业名词,叫“工程性缺水”。就是看着有水,但由于水利设施的缺乏,只能望水兴叹。中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而近些年来,水利设施反而次第荒废,设施老化、功能衰退。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水库总计约8.7万座,其中病险水库约3.7万座,占水库总数的42.5%。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6%。农田水利化程度低,现有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功能严重衰退。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中,政府始终是水利建设的主导者,投入亦是如此。但由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见效慢,投资农业很难很快地在GDP指标上见到效益,远不像房地产修路等政绩来得快。因此各级政府在大兴土木的同时从来很少考虑水利项目,甚至于经常让位于一些别的开发项目,进一步侵蚀基础农业的生存空间。此次西南大早,有专家提出,密集上马的西南水电开发对水资源的“挟持”,也是旱情加剧的一大原因。水资源成了电站老板和产权人控制的筹码,农民灌溉用水必须看水电站老板的脸色。水电站的快速建成,加剧了当地民众与水电站产权人的水源争夺。
此次西南大旱,有专家提出,密集上马的西南水电开发对水资源的“挟持”,也是旱情加剧的一大原因。
尽管我国已经取消了农业税,但是与世界上其他农业大国给农民提供大量的补贴相比,我们在农业上的投入和惠农力度还是很不足的。提供大量农业补贴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的一个惯例,就在于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而不是简单从眼前的经济效益来看待农业。农业繁荣不仅关系经济指标,而且农产品的供给安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都是需要从战略上综合考虑的因素。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绝不能一味开发和索取。如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农业生态方面出现短板,将来我们所付出的,绝不仅仅是农业收入减少的代价。
还有橡胶林和桉树林这样的经济林木的过度种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广泛种植的强吸水性桉树甚至被推上争论巅峰,官方学界各执一词,但普遍意见是单一树种不能连片种植,否则极易造成当地生态失衡和荒漠化。当地政府若不顾生态平衡,单纯为了经济发展而乱砍滥伐、盲目引进单一经济林木,势必为未来种下祸根。
水危机
西南五省大旱,近2000万人饮水困难。旱情严重的云南曲靖陆良县城区居民已开始限量供水,西南旱区许多地区与此类似,在限量供水的情况下也只能撑一个月。虽然在五月初,大部分地区的旱情得到降水缓解,此次媒体报道出的人畜饮水困难的画面仍旧让人震惊、难忘。当我们看到云南的一个小学生一天只有一瓶饮用水,难道不该记起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让人汗颜的是,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有数据显示,中国全国淡水取用量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水资源家底并不殷实的中国人,却是大手大脚的“败家子儿”。
水危机的警钟已然敲响,但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闹水荒的国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缺水的严重性,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所带来的浪费水现象随处可见。在德国,父母会经常教育子女,洗澡用多了水就是在洗欧元,可是在我们这个崇尚节约的国度,常见的生活逻辑却是:每月多用几吨水,大不了就是多缴点水费嘛!据统计每个广州人,平均每天用水255升,相当于14桶纯净水。
当然,一个家庭只是煮饭,冲凉、洗衣是用不了多少水的,可节省的空间也有限。与此相比,那些爆水管之后的水任流、老化自来水管的跑冒滴漏,以及庞大的洗车用水、遍布全国各地的桑拿洗浴场所、纷纷上马的人工造雪项目,它们所带来的浪费才真正让人心疼。就在旱情最重的三月,一天昆明一社区发生水管爆裂,直到第二天早上9点才进行修复,冒水点的水流了整整一夜。与此同时,昆明郊区和附近的村庄却在为饮用水困难煎熬。大旱当前,有人没水喝,有人却眼睁睁地看着爆水管的水白白浪费,城乡水源分配不均凸显无疑。
西南大旱,气象专家们表示主要是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这场时艰来的突兀,造成的破坏力也非常惊人。但从媒体,大众、政府的关注点来说,更多的是放在人力所及的范畴。毕竟,在第一个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前,大自然就已经以自己的方式主宰着这个星球的一切。科技的发展,或许会在将来改写人类的命运,但目前,从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中,我们更清醒的意识到,我们的身家性命仍然掌控在看不见的自然之手。欧美、日本等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人们生态环保的意识也深入人心。为了保住一群候鸟的栖息地,人们甚至可以放弃修建世博园这样的大型投资项目。从今年西南大旱唤起的全民范围内的节水、环保呼声,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说深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