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时期正是教育改革发展和深化的重要时期,基础教育的有效性对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在这个关键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小学数学作为逻辑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充分发挥出其教学特质,抓住任何一个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环节,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教育的发展做出努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引言
数学思维能力,既是对“数学对象”的理性认知,又是人们基于“数学理论”“数学工具”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变化历程。随着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呈现出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等主要特性,具体到数学知识的教授与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主要表现在观察、数学归纳、抽象与概括等基本操作形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对于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构建小学数学课程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一)教学方法未出现较大改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比较重视学生分数的提升,以此使学生在应试教育中提高自身竞争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单方面讲解知识点,学生记录重点,针对课本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教师会反复讲解。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感并不强,缺乏对学生知识的引导性和启发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愿进行主动思考,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却扼杀了学生思考的自主性,这对学生养成好习惯是百害无一利的。近几年,很多教师虽将改革的目光转移到这个问题上,但仍未取得期待的结果,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失衡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肩负着重要使命。但有些情况下,家长会把教育孩子的职责大多归结于学校,忽略其需要承担的教育任务,减少其自身的责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配合的结果,不仅需要学校对这一能力加大重视程度,同时也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把更多的目光转移到孩子身上来,可以向孩子提出简单问题,并将这一问题迁移到数学知识点上,与孩子保持良性互動关系,引起孩子的全方位思考。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配合学校的计划,也需要对孩子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更加密切的关注。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应对策略
(一)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力
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只有满足教育发展和现有教学环境和条件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身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准确地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职责,为学生而进步,为自己而提升,不断补充自身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此来提高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培养。首先,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其次,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实践,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发现教学模式的不足,并对其进行弥补,从而提高教学模式的实效性,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思维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影响力,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发、培养和促进,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基于问题导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因素,正是由于探究精神的存在,使得各个行业领域技术得到了持续地演变与发展,为科技、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探究精神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中之重。教学应注重采取多元化的问题导出教学形式,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以及思维能力的问题,不断拓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改变学生传统单一、固定的视角看待问题,以多角度、多层次面对问题,重新观察与思考,最大限度降低自身思维定势对于问题理解的偏差影响,确保学生数学思维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
(三)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师很多都不看重实践活动的开展,殊不知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有很高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实践能力,是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基础,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不同能力的提升,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助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虽取得初步成功,却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课题意义十分重大,数学思维能力一旦养成,学生将受益良多。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各方投入更多的时间及精力,学校、家长、教师之间应当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帮助每一位学生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教师自身也应当适应变革,适时做出改变,促使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助力,促使学生尽快养成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81.
[2]陈向莲.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133-134.
[3]王建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8.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洲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引言
数学思维能力,既是对“数学对象”的理性认知,又是人们基于“数学理论”“数学工具”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变化历程。随着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呈现出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等主要特性,具体到数学知识的教授与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主要表现在观察、数学归纳、抽象与概括等基本操作形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对于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构建小学数学课程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一)教学方法未出现较大改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比较重视学生分数的提升,以此使学生在应试教育中提高自身竞争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单方面讲解知识点,学生记录重点,针对课本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教师会反复讲解。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感并不强,缺乏对学生知识的引导性和启发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愿进行主动思考,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却扼杀了学生思考的自主性,这对学生养成好习惯是百害无一利的。近几年,很多教师虽将改革的目光转移到这个问题上,但仍未取得期待的结果,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失衡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肩负着重要使命。但有些情况下,家长会把教育孩子的职责大多归结于学校,忽略其需要承担的教育任务,减少其自身的责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配合的结果,不仅需要学校对这一能力加大重视程度,同时也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把更多的目光转移到孩子身上来,可以向孩子提出简单问题,并将这一问题迁移到数学知识点上,与孩子保持良性互動关系,引起孩子的全方位思考。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配合学校的计划,也需要对孩子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更加密切的关注。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应对策略
(一)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力
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只有满足教育发展和现有教学环境和条件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身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准确地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职责,为学生而进步,为自己而提升,不断补充自身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此来提高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培养。首先,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其次,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实践,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发现教学模式的不足,并对其进行弥补,从而提高教学模式的实效性,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思维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影响力,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发、培养和促进,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基于问题导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因素,正是由于探究精神的存在,使得各个行业领域技术得到了持续地演变与发展,为科技、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探究精神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中之重。教学应注重采取多元化的问题导出教学形式,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以及思维能力的问题,不断拓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改变学生传统单一、固定的视角看待问题,以多角度、多层次面对问题,重新观察与思考,最大限度降低自身思维定势对于问题理解的偏差影响,确保学生数学思维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
(三)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师很多都不看重实践活动的开展,殊不知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有很高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实践能力,是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基础,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不同能力的提升,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助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虽取得初步成功,却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课题意义十分重大,数学思维能力一旦养成,学生将受益良多。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各方投入更多的时间及精力,学校、家长、教师之间应当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帮助每一位学生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教师自身也应当适应变革,适时做出改变,促使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助力,促使学生尽快养成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81.
[2]陈向莲.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133-134.
[3]王建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8.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洲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