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以供学生探究。但在上课时,常常会因为材料而引起课堂纪律的混乱,究其过程有以下原因:1.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每次出示探究材料,总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好动的欲望。2.教师准备的材料太多或不够典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知所云而失去了研究的目标。3.研究任务过于复杂,学生不能长时间对某一个问题倾注全力,导致探究失败。那么,能否利用材料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纪律呢?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利用暗示,善用材料
暗示,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不明确表示自己的意思,而是通过含蓄的言语和举动,使他人领会所要表达的意图。因暗示教育不同于简单的说教,所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改正缺点、保护他们自尊心方面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通过暗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语言暗示、行为暗示、榜样暗示和情境暗示等。
如教学《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当第一次观察灯泡时,教师对学生说:“老师将对观察特别认真,有特别发现的小组先分更多的仪器和材料。”学生一听到这话马上有了积极的反应,同组成员在观察过程中不时地要求组员认真,还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探究活动十分活跃、有序。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当地根据学生各组的表现,先后分发材料促使学生的探究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二、运用比赛,收集材料
比赛法是指采用教学比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是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提高,又是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一种检验。在科学课中,通过展示学生作品的比赛,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作品,还可以通过展示把探究材料与学生的双手暂时脱离,从而排除学生在作品展示交流时所产生的干扰,达到动静结合的效果。
如在《我来造一张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请完成的学生小组把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和评比。一听到要比赛,各组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造出一张完美的纸,同时还比速度,课堂时间被充分运用。完成后,学生不但想看到自己所造纸的成绩,还要看看别组的情况,因此接下来的交流也十分投入,学生的制作与思考得到了无隙的转接。
三、分批分发材料,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这特点决定小学生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在10分钟左右。如果探究活动时间超过15分钟,那么就会有约20%的学生进行一些与之无关的活动;如果探究活动时间超过20分钟,就会有约60%的学生做与探究目标无关的活动,甚至会出现聊天的现象,其探究效果远不如10分钟时间所达到的。因此,如果有些活动的探究所需时间较长,那么教师在安排时间和分发材料上就要进行一定的设计,其中用分批发材料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调控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探究效果。
如教学《观察一张纸》一课时,教师先给每组学生发了一些不同的纸,让学生比较纸有什么特点。几分钟后,当学生觉得已经看不出什么问题时,教师就分发放大镜,顿时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新鲜感,注意力非常集中。待学生观察后,又发一瓶带有滴管的水,让学生用实验材料研究一下,再一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就这样,一个实验分几次发材料,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了纸的各种不同的特点,取得了很好的探究效果。
另外,在一个实验完成后进入下一个环节时,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及时地转移,也常常会引起课堂的混乱。这时,一件有趣、简单或与下一个环节有关的材料,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地达到目的。如章鼎儿老师在教学《桔子》一课时,就巧妙地用半个桔子让学生整理上一个环节的桔瓤。当研究完半个桔子后,章老师则利用一盏小桔灯“消灭”了半个桔子的影响,把学生的探究一个接一个有序地进行。可见,一件小小的新奇的材料可以迅速地达到教师无法用语言来完成的任务,很好地调控了学生的探究纪律。
四、挑选材料,训练常规
科学是严谨的,科学研究有严格的操作规程。虽然科学探究不能等同于科学研究,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但这种自主探究也必须符合科学操作的规范。再者,科学课堂也需要统一的规范。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让学生自己制定各种讨论、交流等活动的规则,使学生的科学活动有章可循。课堂上,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还应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做到细致入微,放手而不放任,自主而不自流。
通常一节课,最容易出现混乱的就是分发材料那一刻,一个处理不当就会使整节课无法继续。为此,笔者尝试运用了多种方法,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方法一:组长领取和保管材料。教师预先准备好上课要用的材料,请组长到指定的地方领取材料。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不会抢材料,各组一样公平,而且领取材料的速度快,课堂纪律好。缺点是:材料统一,学生的探究计划成了样本,因而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单一的实验操作。方法二:自选材料。教师预先根据教材内容和预设准备材料,并放置于教室某一地点,学生在完成计划后,到指定地点领取材料。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思维得到张扬。缺点是:教师的工作量巨大,由于学生的不同,在材料的准备上不一定能到位,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分发材料时进行不同的策略处理,既能有效地调控课堂纪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能提高学生探究、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的科学探究逐步趋近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从而实现科学课的宗旨。
总之,新颖的探究材料可以让学生回味无穷,生成一个个令人无法想像的精彩。因此,教师要精心准备材料,如果教师在准备材料时考虑不充分,反而会给课堂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典型性,多而不杂,再加上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就能达到良好的探究效果。
一、利用暗示,善用材料
暗示,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不明确表示自己的意思,而是通过含蓄的言语和举动,使他人领会所要表达的意图。因暗示教育不同于简单的说教,所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改正缺点、保护他们自尊心方面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通过暗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语言暗示、行为暗示、榜样暗示和情境暗示等。
如教学《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当第一次观察灯泡时,教师对学生说:“老师将对观察特别认真,有特别发现的小组先分更多的仪器和材料。”学生一听到这话马上有了积极的反应,同组成员在观察过程中不时地要求组员认真,还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探究活动十分活跃、有序。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当地根据学生各组的表现,先后分发材料促使学生的探究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二、运用比赛,收集材料
比赛法是指采用教学比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是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提高,又是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一种检验。在科学课中,通过展示学生作品的比赛,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作品,还可以通过展示把探究材料与学生的双手暂时脱离,从而排除学生在作品展示交流时所产生的干扰,达到动静结合的效果。
如在《我来造一张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请完成的学生小组把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和评比。一听到要比赛,各组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造出一张完美的纸,同时还比速度,课堂时间被充分运用。完成后,学生不但想看到自己所造纸的成绩,还要看看别组的情况,因此接下来的交流也十分投入,学生的制作与思考得到了无隙的转接。
三、分批分发材料,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这特点决定小学生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在10分钟左右。如果探究活动时间超过15分钟,那么就会有约20%的学生进行一些与之无关的活动;如果探究活动时间超过20分钟,就会有约60%的学生做与探究目标无关的活动,甚至会出现聊天的现象,其探究效果远不如10分钟时间所达到的。因此,如果有些活动的探究所需时间较长,那么教师在安排时间和分发材料上就要进行一定的设计,其中用分批发材料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调控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探究效果。
如教学《观察一张纸》一课时,教师先给每组学生发了一些不同的纸,让学生比较纸有什么特点。几分钟后,当学生觉得已经看不出什么问题时,教师就分发放大镜,顿时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新鲜感,注意力非常集中。待学生观察后,又发一瓶带有滴管的水,让学生用实验材料研究一下,再一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就这样,一个实验分几次发材料,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了纸的各种不同的特点,取得了很好的探究效果。
另外,在一个实验完成后进入下一个环节时,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及时地转移,也常常会引起课堂的混乱。这时,一件有趣、简单或与下一个环节有关的材料,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地达到目的。如章鼎儿老师在教学《桔子》一课时,就巧妙地用半个桔子让学生整理上一个环节的桔瓤。当研究完半个桔子后,章老师则利用一盏小桔灯“消灭”了半个桔子的影响,把学生的探究一个接一个有序地进行。可见,一件小小的新奇的材料可以迅速地达到教师无法用语言来完成的任务,很好地调控了学生的探究纪律。
四、挑选材料,训练常规
科学是严谨的,科学研究有严格的操作规程。虽然科学探究不能等同于科学研究,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但这种自主探究也必须符合科学操作的规范。再者,科学课堂也需要统一的规范。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让学生自己制定各种讨论、交流等活动的规则,使学生的科学活动有章可循。课堂上,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还应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做到细致入微,放手而不放任,自主而不自流。
通常一节课,最容易出现混乱的就是分发材料那一刻,一个处理不当就会使整节课无法继续。为此,笔者尝试运用了多种方法,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方法一:组长领取和保管材料。教师预先准备好上课要用的材料,请组长到指定的地方领取材料。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不会抢材料,各组一样公平,而且领取材料的速度快,课堂纪律好。缺点是:材料统一,学生的探究计划成了样本,因而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单一的实验操作。方法二:自选材料。教师预先根据教材内容和预设准备材料,并放置于教室某一地点,学生在完成计划后,到指定地点领取材料。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思维得到张扬。缺点是:教师的工作量巨大,由于学生的不同,在材料的准备上不一定能到位,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分发材料时进行不同的策略处理,既能有效地调控课堂纪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能提高学生探究、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的科学探究逐步趋近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从而实现科学课的宗旨。
总之,新颖的探究材料可以让学生回味无穷,生成一个个令人无法想像的精彩。因此,教师要精心准备材料,如果教师在准备材料时考虑不充分,反而会给课堂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典型性,多而不杂,再加上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就能达到良好的探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