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光伏发电成为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的亮点。3月21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说,“十三五”时期,中国每年将新增1500万千瓦到20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继续保持全球最强劲增长。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年发电量392亿千瓦时。2015年新增装机容量1513万千瓦,同比增长54%,占全球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一以上。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装机最大的国家和光伏第一大市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5年多晶硅产量超过16.5万吨,同比增长21%;组件全年产量超过43GW,同比增长20.8%。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产能过剩等问题接踵而至,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严重的弃光现象。国网能源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电网调度范围(不含蒙西)累计弃光电量为46.5亿千瓦时,弃光率12.62%,大部分集中在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四省区。
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光伏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尤其是制造端的电池、硅片等呈现出快速扩张状态,应当警惕短期行情上扬导致的大幅度扩产从而造成产能过剩。
再次过剩已不远
上一轮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阴云并未消散太久。
得益于本世纪初全球对于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视,中国光伏作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好景不长,从2011年开始欧美等国先后对中国光伏提起反补贴、反倾销的贸易诉讼,过度依赖外需的中国光伏行业全面跌入低谷,国内知名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遭受重创,最终走向了破产重组。
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扩大国内市场,2013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在利好政策推动下,2014年中国光伏产业全面复苏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在光伏装机量迅速攀升的同时,西部地区主要建设集中式地面电站,但因开发布局不合理、当地电力消纳能力不足、电网建设周期不同步、外送输电通道容量有限等原因,原本具有优势光照资源条件的地区反而出现了严重的弃光。比如,2015年甘肃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61小时,弃光率达31%;新疆自治区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42小时,弃光率达26%。弃光给光伏电站经营者带来严重的损失。2015年,仅国网公司调度范围(不含蒙西)累计弃光电量46.5亿千瓦时,损失折合人民币4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补贴决定了光伏电站的生死。目前,光伏电站超过一半的收入依靠国家补贴。以甘肃为例,标杆电价为0.9元/千瓦,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电网以脱硫煤电价支付的0.2978元和来源于国家补贴的0.6022元。但近两年,大量的地面光伏电站只能收到电网以脱硫煤电标杆电价支付的电费,部分补贴款拖欠长达两年,光伏企业发展前景堪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国家征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不足以满足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是造成补贴拖欠的关键原因。
为缓解补贴拖欠问题,2015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上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至0.019元/千瓦时。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测算,按照现行征收标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在能够应收尽收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将增加163亿元左右,但由于2015年两次下调煤电标杆电价导致可再生能源补贴需求增加149亿元。这意味着,提高的征收标准带来的基金净增加约10亿元,无法满足当前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的需要,未来拖欠补贴或将成为常态。
在拖欠补贴短期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部分光伏企业为了抢占资源、争取更高的上网电价,依然在西部布局大型电站,甚至不惜未批先建,会进一步加剧弃光现象。“由于下游电站建设过热,必然让上游制造端做出相对应扩大产能的反应,结果或将导致光伏制造端再次出现过剩的状况。”陈康平说。
抑制过剩的药方
业内人士表示,要进一步完善太阳能发电建设规模管理,规范太阳能发电市场投资开发秩序;根据并网消纳实际情况,适当控制具有明显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特征的光伏发电的开发规模和节奏,避免过快发展加剧发电能力过剩,造成行业资产利用效率下降。
控制弃光限电地区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是首要任务,方法可参照治理弃风问题上的一些政策。2016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年度风电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弃风严重地区各类电源建设节奏。在电力供应严重过剩且弃风严重的地区,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研究暂停或暂缓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各类电源核准建设的措施,避免弃风情况进一步恶化。其中,去年弃风较严重或弃风率增长较快的地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2016年度暂不安排新增常规风电项目建设规模。
对于光伏来说,这样的政策同样适用。如对在青海、宁夏等已出现弃光限电现象的区域投资光伏电站的企业予以警示并适当控制装机指标下达的节奏;对于弃光率超过20%的新疆、甘肃等地区,应结合当前及“十三五”期间电力消费增速减挡的实际,加强区域电网规划和电力需求预测,在弃光限电问题解决前,同样应该减少甚至停止扩大建设规模。
充分发挥市场在项目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采用竞争方式使上网电价进一步下降,促使光伏尽快平价上网缓解国家补贴压力也是方法之一。比如,2015年9月国家相关部门给予呼和浩特市20万千瓦竞争降价上网光伏指标,通过竞争上网电价最终确定为0.85元/千瓦时,提前一年实现了呼和浩特地区标杆电价每千瓦时降低0.05元的目标,减少了补贴需求。
更重要的是落实国家相关部门扶持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比如,《可再生能源法》《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以及《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权力和责任清单(试行)》提到,对“未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规定,即电网企业未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造成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业内人士表示,这是猛药,但必须狠抓落实,别沦为空谈。
参与《可再生能源“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的业内人士表示,“十三五”1.5亿千瓦光伏发展目标,分布式光伏占比近一半。因分布式光伏单体装机量小,既能解决弃光问题,又能避免远距离输送,如大量应用可起到替代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的作用。当然,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在项目投入前也应当充分论证电力供需趋势,电网建设进度及当地消纳能力,切莫盲目跟进。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年发电量392亿千瓦时。2015年新增装机容量1513万千瓦,同比增长54%,占全球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一以上。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装机最大的国家和光伏第一大市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5年多晶硅产量超过16.5万吨,同比增长21%;组件全年产量超过43GW,同比增长20.8%。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产能过剩等问题接踵而至,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严重的弃光现象。国网能源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电网调度范围(不含蒙西)累计弃光电量为46.5亿千瓦时,弃光率12.62%,大部分集中在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四省区。
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光伏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尤其是制造端的电池、硅片等呈现出快速扩张状态,应当警惕短期行情上扬导致的大幅度扩产从而造成产能过剩。
再次过剩已不远
上一轮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阴云并未消散太久。
得益于本世纪初全球对于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视,中国光伏作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好景不长,从2011年开始欧美等国先后对中国光伏提起反补贴、反倾销的贸易诉讼,过度依赖外需的中国光伏行业全面跌入低谷,国内知名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遭受重创,最终走向了破产重组。
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扩大国内市场,2013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在利好政策推动下,2014年中国光伏产业全面复苏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在光伏装机量迅速攀升的同时,西部地区主要建设集中式地面电站,但因开发布局不合理、当地电力消纳能力不足、电网建设周期不同步、外送输电通道容量有限等原因,原本具有优势光照资源条件的地区反而出现了严重的弃光。比如,2015年甘肃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61小时,弃光率达31%;新疆自治区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42小时,弃光率达26%。弃光给光伏电站经营者带来严重的损失。2015年,仅国网公司调度范围(不含蒙西)累计弃光电量46.5亿千瓦时,损失折合人民币4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补贴决定了光伏电站的生死。目前,光伏电站超过一半的收入依靠国家补贴。以甘肃为例,标杆电价为0.9元/千瓦,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电网以脱硫煤电价支付的0.2978元和来源于国家补贴的0.6022元。但近两年,大量的地面光伏电站只能收到电网以脱硫煤电标杆电价支付的电费,部分补贴款拖欠长达两年,光伏企业发展前景堪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国家征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不足以满足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是造成补贴拖欠的关键原因。
为缓解补贴拖欠问题,2015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上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至0.019元/千瓦时。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测算,按照现行征收标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在能够应收尽收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将增加163亿元左右,但由于2015年两次下调煤电标杆电价导致可再生能源补贴需求增加149亿元。这意味着,提高的征收标准带来的基金净增加约10亿元,无法满足当前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的需要,未来拖欠补贴或将成为常态。
在拖欠补贴短期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部分光伏企业为了抢占资源、争取更高的上网电价,依然在西部布局大型电站,甚至不惜未批先建,会进一步加剧弃光现象。“由于下游电站建设过热,必然让上游制造端做出相对应扩大产能的反应,结果或将导致光伏制造端再次出现过剩的状况。”陈康平说。
抑制过剩的药方
业内人士表示,要进一步完善太阳能发电建设规模管理,规范太阳能发电市场投资开发秩序;根据并网消纳实际情况,适当控制具有明显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特征的光伏发电的开发规模和节奏,避免过快发展加剧发电能力过剩,造成行业资产利用效率下降。
控制弃光限电地区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是首要任务,方法可参照治理弃风问题上的一些政策。2016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年度风电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弃风严重地区各类电源建设节奏。在电力供应严重过剩且弃风严重的地区,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研究暂停或暂缓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各类电源核准建设的措施,避免弃风情况进一步恶化。其中,去年弃风较严重或弃风率增长较快的地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2016年度暂不安排新增常规风电项目建设规模。
对于光伏来说,这样的政策同样适用。如对在青海、宁夏等已出现弃光限电现象的区域投资光伏电站的企业予以警示并适当控制装机指标下达的节奏;对于弃光率超过20%的新疆、甘肃等地区,应结合当前及“十三五”期间电力消费增速减挡的实际,加强区域电网规划和电力需求预测,在弃光限电问题解决前,同样应该减少甚至停止扩大建设规模。
充分发挥市场在项目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采用竞争方式使上网电价进一步下降,促使光伏尽快平价上网缓解国家补贴压力也是方法之一。比如,2015年9月国家相关部门给予呼和浩特市20万千瓦竞争降价上网光伏指标,通过竞争上网电价最终确定为0.85元/千瓦时,提前一年实现了呼和浩特地区标杆电价每千瓦时降低0.05元的目标,减少了补贴需求。
更重要的是落实国家相关部门扶持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比如,《可再生能源法》《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以及《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权力和责任清单(试行)》提到,对“未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规定,即电网企业未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造成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业内人士表示,这是猛药,但必须狠抓落实,别沦为空谈。
参与《可再生能源“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的业内人士表示,“十三五”1.5亿千瓦光伏发展目标,分布式光伏占比近一半。因分布式光伏单体装机量小,既能解决弃光问题,又能避免远距离输送,如大量应用可起到替代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的作用。当然,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在项目投入前也应当充分论证电力供需趋势,电网建设进度及当地消纳能力,切莫盲目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