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自主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堂内外以独立的形式进行阅读活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核心是学生,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所以,首先教师要以身示范,与生同读,采用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其中的乐趣。其次,既要注重阅读,又要培养兴趣,而且还要传授科学的学习技能;最后,营造探究氛围,体会阅读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方法;感受阅读的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1-012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115
教会学生自主阅读,这样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也会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大的自主权,同时也能提高文化修养。通过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来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地探求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充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呢?
一、教师以身作则,与生同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來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适时施教,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品读课文。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才能沉浸在文本阅读中。教师也可参与其中,适当引导、点拨、要求,让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二、阅读形式多样化
说到阅读形式,语文教师的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也可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来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直观的教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还可以运用竞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充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三、传授科学的学习技能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课堂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未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就应该千方百计地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这样,兴趣越浓,朗读越多;朗读越多,越有助于提高朗读能力。
可是,我们有些学生却不爱阅读,喜爱上网打游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这样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简单粗暴地加以批评和指责,而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适时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交流,然后进行引导。这样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和求知欲。
比如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预习,这是学生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环节。当然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采取“扶—放”结合的原则,重点在“学什么”“怎样学”等方面加以引导,学生才能有章可循,避免盲目地预习。
一堂课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参与,同时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敢于和同学、老师展开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是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坦率真诚地面对学生,信任与鼓励要多于指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多“听”书,从而引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四、营造“探究”氛围,体会阅读乐趣
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从不缺乏具备良好意志品质的学生,所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这些学生都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时教师可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所谓的“学困生”。他们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哪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便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所以教师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
此外,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激发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才能让人身心愉悦,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给学生创设合理的、优质的阅读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提高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达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教师要真正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发自内心地去阅读,还要保持“快乐阅读、主动阅读、创造性阅读、持续发展阅读”,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徜徉于语文的大课堂中,享受语文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雷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J].学校教育研究.2018.(7).
[2]陈聪婷.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2018(1).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刘虹(1977.6— ),女,汉族,甘肃岷县人,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关键词: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方法;感受阅读的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1-012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115
教会学生自主阅读,这样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也会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大的自主权,同时也能提高文化修养。通过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来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地探求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充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呢?
一、教师以身作则,与生同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來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适时施教,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品读课文。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才能沉浸在文本阅读中。教师也可参与其中,适当引导、点拨、要求,让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二、阅读形式多样化
说到阅读形式,语文教师的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也可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来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直观的教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还可以运用竞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充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三、传授科学的学习技能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课堂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未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就应该千方百计地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这样,兴趣越浓,朗读越多;朗读越多,越有助于提高朗读能力。
可是,我们有些学生却不爱阅读,喜爱上网打游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这样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简单粗暴地加以批评和指责,而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适时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交流,然后进行引导。这样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和求知欲。
比如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预习,这是学生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环节。当然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采取“扶—放”结合的原则,重点在“学什么”“怎样学”等方面加以引导,学生才能有章可循,避免盲目地预习。
一堂课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参与,同时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敢于和同学、老师展开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是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坦率真诚地面对学生,信任与鼓励要多于指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多“听”书,从而引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四、营造“探究”氛围,体会阅读乐趣
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从不缺乏具备良好意志品质的学生,所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这些学生都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时教师可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所谓的“学困生”。他们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哪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便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所以教师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
此外,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激发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才能让人身心愉悦,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给学生创设合理的、优质的阅读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提高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达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教师要真正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发自内心地去阅读,还要保持“快乐阅读、主动阅读、创造性阅读、持续发展阅读”,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徜徉于语文的大课堂中,享受语文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雷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J].学校教育研究.2018.(7).
[2]陈聪婷.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2018(1).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刘虹(1977.6— ),女,汉族,甘肃岷县人,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