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澳大利亚社会经济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统计结果表明澳洲职业教育机构有68个TAFE教育机构,518个社区机构,1300个其他机构(其中大部分为私立机构),10所农业学院和其他政府机构。他们在校企合作,校际合作、课程建设方面的办学经验和思路对我们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校企合作面向市场共同办学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界、劳动市场的密切配合,企业、职业教育机构、学生三者之间形成开放的系统,形成良好的反应机制。在开放系统中企业起领导作用,它保证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现实性,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要求确定职业教育接受者应具有的素质和技能。职业教育机构把企业的要求细化和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保证教育质量。整个开放教育体系的中心是职业教育学习者,他们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职业课程,并利用资源进行学习,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程度是判断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三者之间有机配合的程度和有效性决定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办学与企业全面合作程度非常紧密,他们实行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教学模式。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机构一般都拥有规模可观的校办实训基地和实训资源,与社会上的众多企业都有广泛深入的实质性合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1/3的时间都是在社会企业的实习中度过的,且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是来自企业一线的工人。这样的校企紧密合作的办学模式能够使澳洲的职业教育时时面向市场,紧抓技术发展革新的命脉,同时让学生学习到直接可以用于第一线的工作技能。
校际合作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校际合作共谋发展是另外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他们的校际合作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放联合”为原则,以提高双方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校际合作形式主要有合作办学、共同培养、职业资格证书共同教育与培训、相互师资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网上图书馆、文献资料共享等。
明确的校际合作对象
在澳大利亚校际合作时,职业教育院校会对自己的办学情况进行充分评估,从而知道自己办学最需要得到的东西,然后通过调查确定合作院校能否在自己欠缺的方面提供实质性帮助。在合作对象目标明确之后,校际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即双方制定审核合作方案。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澳大利亚校际合作方案都有较为成熟的规程,这是确保校际合作能够在短时间完成的重要保证。可以说,充分认识自己不足,通过校际合作达到相互取长补短的双赢局面,是澳洲职业教育校际合作最典型的特征。
注重实效的互派学习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校际合作非常注重实效性,为了真正了解对方的先进办学经验,派出人员会参加对方一个完整的教学和管理周期。因为只有置身其中并且亲身参与,校际之间才能充分了解相互之间教学与管理的具体运作情况,从而真正深入学习到相互之间先进的办学经验。
为了确保校际合作互派人员学习的实效性,院校会对派出人员的学习目的作细致要求,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严格考核。派出人员在学习期间必须定期提交内容细致翔实的学习汇报,学习完成后还要做出有价值的学习报告和工作计划,派出学校对学成人员返校的工作也有具体的要求,确保他们做到学有所用,充分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资源共享共同培养 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源于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包括师资资源、硬件资源、图书资料资源等。校际合作资源共享是优化教学资源、共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在互联网可以使不同地域之间的院校轻松实现教学信息及资源共享,一个学校的学生可以同时拥有好多院校的图书馆资源,通过网络视频学生还可以轻松实现跨校听课和异地观摩。这为校际合作共同培养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学生可以跨校选课互修学分,真正做到优化教学资源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同时不同院校老师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学习,这是一条非常有前景的合作道路。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澳洲职业教育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
课程设置紧抓岗位需要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都是在岗位能力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课程是从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反向推出来的。无论是文化课、专业课,还是职业道德课程都是根据岗位能力进行构建和组合,以培养毕业后的岗位能力为最终目的的。在澳大利亚,通过职业教育后岗位能力低的学生,高职院校会对其颁发可低层就业的证书,如伐木工、清洁工、操作员等一线人员、当学生获得较高的岗位能力,同时学习能力较强,职业院校会对其颁发另外的证书,帮助他进入大学或研究机构继续学习,进而获取毕业后的高层次就业,如设计人员,研发人员等。这种课程体系设置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有明确的分层导向作用,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在技能成才的道路上人尽其才。
对我国的启示意义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占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经历了近年来的长足发展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瓶颈阶段如何突破瓶颈,不妨借鉴一下澳大利亚的经验。
如在校企合作方面,国内高职院校不管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实习阶段,都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技能,毕业后进人企业很多都要重新“回炉”。
而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实质性的校企合作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的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深入企业一线实习实践,甚至很多教学课程就是在企业完成的。在澳大利亚,校企合作完全是双赢的局面,其中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再比如校际合作,目前国内很多职校开设的专业非常相似,资源浪费严重。如果能够整合资源,有效地开展校际合作,不仅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还可使各自都能向更专业、更适合市场需求的方面发展。这一点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同样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再比如课程设置,现在国内高职教育好多课程都像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这是极不科学的,也完全违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这方面我们也应向澳大利亚学习,一切课程设计都应当切实服务于学生专业的需求,切实服务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需求。
校企合作面向市场共同办学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界、劳动市场的密切配合,企业、职业教育机构、学生三者之间形成开放的系统,形成良好的反应机制。在开放系统中企业起领导作用,它保证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现实性,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要求确定职业教育接受者应具有的素质和技能。职业教育机构把企业的要求细化和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保证教育质量。整个开放教育体系的中心是职业教育学习者,他们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职业课程,并利用资源进行学习,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程度是判断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三者之间有机配合的程度和有效性决定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办学与企业全面合作程度非常紧密,他们实行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教学模式。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机构一般都拥有规模可观的校办实训基地和实训资源,与社会上的众多企业都有广泛深入的实质性合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1/3的时间都是在社会企业的实习中度过的,且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是来自企业一线的工人。这样的校企紧密合作的办学模式能够使澳洲的职业教育时时面向市场,紧抓技术发展革新的命脉,同时让学生学习到直接可以用于第一线的工作技能。
校际合作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校际合作共谋发展是另外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他们的校际合作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放联合”为原则,以提高双方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校际合作形式主要有合作办学、共同培养、职业资格证书共同教育与培训、相互师资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网上图书馆、文献资料共享等。
明确的校际合作对象
在澳大利亚校际合作时,职业教育院校会对自己的办学情况进行充分评估,从而知道自己办学最需要得到的东西,然后通过调查确定合作院校能否在自己欠缺的方面提供实质性帮助。在合作对象目标明确之后,校际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即双方制定审核合作方案。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澳大利亚校际合作方案都有较为成熟的规程,这是确保校际合作能够在短时间完成的重要保证。可以说,充分认识自己不足,通过校际合作达到相互取长补短的双赢局面,是澳洲职业教育校际合作最典型的特征。
注重实效的互派学习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校际合作非常注重实效性,为了真正了解对方的先进办学经验,派出人员会参加对方一个完整的教学和管理周期。因为只有置身其中并且亲身参与,校际之间才能充分了解相互之间教学与管理的具体运作情况,从而真正深入学习到相互之间先进的办学经验。
为了确保校际合作互派人员学习的实效性,院校会对派出人员的学习目的作细致要求,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严格考核。派出人员在学习期间必须定期提交内容细致翔实的学习汇报,学习完成后还要做出有价值的学习报告和工作计划,派出学校对学成人员返校的工作也有具体的要求,确保他们做到学有所用,充分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资源共享共同培养 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源于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包括师资资源、硬件资源、图书资料资源等。校际合作资源共享是优化教学资源、共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在互联网可以使不同地域之间的院校轻松实现教学信息及资源共享,一个学校的学生可以同时拥有好多院校的图书馆资源,通过网络视频学生还可以轻松实现跨校听课和异地观摩。这为校际合作共同培养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学生可以跨校选课互修学分,真正做到优化教学资源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同时不同院校老师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学习,这是一条非常有前景的合作道路。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澳洲职业教育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
课程设置紧抓岗位需要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都是在岗位能力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课程是从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反向推出来的。无论是文化课、专业课,还是职业道德课程都是根据岗位能力进行构建和组合,以培养毕业后的岗位能力为最终目的的。在澳大利亚,通过职业教育后岗位能力低的学生,高职院校会对其颁发可低层就业的证书,如伐木工、清洁工、操作员等一线人员、当学生获得较高的岗位能力,同时学习能力较强,职业院校会对其颁发另外的证书,帮助他进入大学或研究机构继续学习,进而获取毕业后的高层次就业,如设计人员,研发人员等。这种课程体系设置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有明确的分层导向作用,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在技能成才的道路上人尽其才。
对我国的启示意义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占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经历了近年来的长足发展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瓶颈阶段如何突破瓶颈,不妨借鉴一下澳大利亚的经验。
如在校企合作方面,国内高职院校不管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实习阶段,都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技能,毕业后进人企业很多都要重新“回炉”。
而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实质性的校企合作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的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深入企业一线实习实践,甚至很多教学课程就是在企业完成的。在澳大利亚,校企合作完全是双赢的局面,其中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再比如校际合作,目前国内很多职校开设的专业非常相似,资源浪费严重。如果能够整合资源,有效地开展校际合作,不仅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还可使各自都能向更专业、更适合市场需求的方面发展。这一点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同样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再比如课程设置,现在国内高职教育好多课程都像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这是极不科学的,也完全违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这方面我们也应向澳大利亚学习,一切课程设计都应当切实服务于学生专业的需求,切实服务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