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桃花源般秀美的山东沂蒙山区,到处是一望无际的果树林,然而因交通闭塞,山里出产的各种优质水果却卖不出去,有时山民吃不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烂掉。一个叫刘新才的农民突发奇想,为何不将这种“仙果”做成罐头卖给外国人!很多人嘲笑他是白日做梦,比如在欧洲,人家对食品的环保和卫生标准要求那么高,你能进得去吗?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山里汉子第一站就在德国打开了销路。很快美国50个州都有了他的货,尤其在俄罗斯的很多超市和农副市场里,都能很容易地买到他的产品。如今,这位牛人已把罐头卖到了100多个国家,年盈利上亿元。他用事实告诉世人:中国食品不仅好吃、便宜,更是非常安全的!
“犯傻”赚到第一个1000万
刘新才出生在沂蒙山深处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非常穷,10岁时他就拜师跟着亲戚当起了木匠,给人修门安窗,制作家具。1990年辛辛苦苦攒下3万元后,他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
原来,刘新才的老家盛产很多种水果。当时因交通闭塞,再加上沂蒙山水果缺少知名度,导致家乡的大量山楂卖不出去,有的只得倒掉。他感到很心疼,于是便拿出仅有的3万钱建起一个只有35平方米的小作坊。他把人们低价处理的山楂收回来,加工成罐头。然而,第一年就把3万元老本赔了个精光。失败的原因,竟是当时的一个行业潜规则。
为了降低罐头的成本,当时外界不少人都选择糖精来代替白糖。别小看这一点,同样一瓶罐头,用白糖做原料需要1元钱的成本,而糖精仅需五分钱。一公斤糖精相当于一吨白糖的甜度,这差距实在太大了。刘新才一开始用的就是白糖,相比之下成本增加30%,可卖的时候,却只能跟着别人的价格走。这一下他就亏大了!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明文规定,在糖水水果罐头加工过程中严禁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糖精,但一些生产厂家为了追逐利益,却根本不理这一套。这些老板在大赚黑心钱的同时,不仅良心上没一点忏悔的意识,反而嘲笑刘新才“脑子太死板”、“自作自受”。自己遵纪守法,反而吃了哑巴亏又遭人讥讽,正当小伙子为之感到困惑和苦恼时。不料,接下来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一天,刘新才的小厂子里忽然来了一个采购罐头的东北经销商,一开口就说“你的货有多少我要多少!”原来,加了糖精的罐头,到零下18度瓶子就会被冻裂,而白糖罐头却完好无损。“原理就是糖度22度”。这位经销商说,东北天寒地冻,糖精罐头被冻坏的情况屡屡发生,他发现刘新才的白糖罐头可靠,就想与之长期合作。
东北地区进入冬季后蔬菜水果减少,罐头销量很大。尤其很多消费者掌握了对糖精和白糖的辨别方法后,刘新才的罐头因货真价实非常受欢迎。他万万没有想到,由于自己做生意老实反而因祸得福,一举打开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市场,3年时间销售额就赚了1000多万元!
罐头行业起点比较低,见刘新才发了财,短短几年时间,利用背靠沂蒙山区盛产水果的优势,临沂地区就一下冒出400多家水果罐头加工厂。大家都在生产同类产品,又相互压价抢占市场。“2000年那段时间,很多企业产出的罐头都在厂房里堆着,卖不出去,造成了恶性竞争,都在低价销售,不亏本的很少!”
谁都知道,这样自相残杀只有死路一条,可谁也不愿放弃竞争,等着被人吃掉。而就是在那个是非关头,刘新才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果断退出这一场游戏,到国外开辟新市场。他说世界各国都吃罐头,而且欧美国家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中国,到国际市场上赚美元要比“打内战”强百倍。
沂蒙山罐头敲开德国市场
刘新才拿出1000万元,从欧洲引进一套先进生产设备,在当地建起了第一个5000平方米的出口加工车间。消息传出,顿时引起一片哗然。很多老板认为,在市场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刘新才的这个举动太冒险了,十有八九会把企业推向绝路!
就在人们纷纷议论刘新才脑子进水、很快就会破产时,谁都没想到,当时在家门口被搞得灰头土脸的他,其实已经发现了一座被人忽视了的“金矿”,那就是当地最不值钱、最不起眼的一种白梨。这种梨是沂蒙山区的特产,皮薄肉厚,汁多、无渣,口感非常好而且食后唇齿留香,刘新才曾拿它同著名的莱阳梨以及四川等地的几种“贡梨”相比较,发现这些梨的品质根本无法和它相比。可就是这么一种营养非常丰富、味道极佳的“仙果”,千百年来,却一直处在“隐居深山人未识”的状态。
当时沂蒙山白梨很少有销到外地的,因为皮太薄易碎,很难搬运。也没人愿意加工,原因是白梨去皮很快颜色就变掉了,这是连当地小孩都懂的事。刚去皮时果肉白白嫩嫩的,非常漂亮。两分钟后边上就有些褐变了,接着就发黄发褐,果肉像坏了似的很难看。所以说它虽堪称“仙果”,但并无销路。山民吃不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烂掉,令人心疼不已。
2001年,沂蒙山区的白梨大量滞销。“当时最便宜的5元钱买一堆。有的两三百斤是一堆,三五百斤也是一堆。就这么不值钱!”刘新才却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因为原料实在太便宜了,他决定冒险做这个别人都不愿干的白梨加工生意。
经反复试验,最后他发现,可以通过缩短加工时间来解决变色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去皮,动作一定要快。一位好友跑到刘新才的加工车间参观,他惊讶地看到,白梨从进厂到加工成罐头,30分钟内就完成了。因为动作飞快,装进瓶子的白梨仍然保持着原始的漂亮颜色。“这简直是个奇迹,看来你花1000多万买的洋装备就是厉害!”对方不禁连声赞叹。
2001年10月,刘新才带着他的白梨罐头飞往德国科隆参加一个食品博览会。当时因为拿出了全部家底购买设备,他最缺的就是钱。想要亮相国际舞台谈何容易,所以他只能寒酸地和别人合租了一个3平方米的展位,就这半个展位,他还死缠软磨费了不少劲,因为人家压根就不愿意跟他在一起。更倒霉的是,这个展位不仅很小偏偏还在一个旮旯里。
刘新才不停地请来来往往的外国客商品尝自己的产品,不料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儿过多停留。有的西方老板只是出于礼貌,匆匆品尝一下就走了。下午散场,刘新才有些失望地清点货物,他发现摆在展架上的白梨罐头少了一瓶,但当时并没太在意这个细节。因为据他了解德国人不仅富裕,而且普遍修养较好,像小偷小摸之类的事很少发生。 如果不是被小偷偷走,这瓶罐头又去了哪里?刘新才并不知道,当天晚上,德国的一家公司正围绕着那瓶失踪的罐头连夜进行分析。原来,当时刘新才去上洗手间,恰巧一名德国经销商对他的产品很感兴趣,于是就留下几枚硬币拿一瓶样品走了。第二天上午,德国人RUILE带着罐头瓶子来找刘新才。原来这个蓝眼睛高鼻子的洋老板,正是那个拿罐头的人。随行的业务经理自我介绍说她叫李梅,这位研究水果多年的美女告诉刘新才,白梨仅产自中国,欧洲没有。老板品尝后,觉得这个梨的口味非常脆,跟传统的梨不一样,于是就对这种来自东方的“洋水果”很感兴趣。他认为这个肯定会很符合大众口味,所以就计划定下60个货柜的订单来试一下。
进军欧洲,第一站就接到如此大的一笔生意,刘新才简直像交了桃花运似的兴奋异常。就在他准备在柏林吃顿西餐好好慰劳一下自己时,没想到风云突变,此事差点让他从德国铩羽而归。原来,见老总RUILE要从一位文化程度很低的山东农民手里订购大批水果罐头,这家公司的一位副总比利时人劳伦斯却坚决反对,他说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被媒体曝出不少问题,还是慎重一些好。万一这些小企业生产的罐头在质量上出了事,说不定公司会因此而破产,其中的风险实在太大了!
RUILE听了这番话也觉得很有道理。虽然刘新才的产品在国内通过了食品安全卫生等多方面的检查,有着完备的出口手续,然而对方对之并不太信任。最后,在业务经理李梅协调下,他们又在德国对刘新才的产品重新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欧盟标准。于是,沂蒙山的水果罐头开始首次进入柏林各大超市,接着又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法兰克福、波恩、汉堡、巴伐利亚等地。不仅价格很合理,而且产品非常畅销。
打造“中国食品名片”
刘新才的白梨罐头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颇受德国客户的喜欢,不久他又以此为跳板进入美国市场。对于来之不易的外销市场,刘新才非常珍惜,不敢有半点懈怠,他先后到几十个传统的罐头消费大国,研究考察当地人的饮食口味,走到哪里,朋友就交到哪里,生意就做到哪里。
刘新才说,每个国家都有几种当地人特别喜欢的口味,甚至每个人口味都不同。作为罐头生产企业,你如果不去认真调查研究,完全凭自己的想法去做,产品因缺少针对性肯定很难卖出去。一瓶罐头需要一斤半白梨,卖到欧美国家,纯利润是国内的5倍以上。连续几年,刘新才赚得不亦乐乎。
然而从2008年开始,因金融危机爆发等原因情况却急转直下,销售额只有过去的30%。那么,危机面前该怎么办呢?谁都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刘新才只用一个晚上就彻底扭转了局面,甚至被国内同行传得神乎其神。
2008年5月的一天,刘新才听说有两位俄罗斯经销商在青岛寻找蘑菇罐头,逗留一个月都没能如愿,他立即找到他们,但对方已经订好了第二天回国的机票。详细了解俄罗斯经销商的需求后,刘新才拍着胸脯保证,第二天一早就拿来样品!他马上打电话让人采购所有的料,刚回到公司,便安排技术人员根据客户要求,立即研发并连夜加工出来,因为莫斯科老板第二天就要走。
买来了葱、蒜、辣椒、酱油、醋等调味品后,当天晚上大家连夜加班,往蘑菇罐头里面添加各种奇怪的调味品,不断调试,弄得工人们一头雾水。因为过去市面上做的这种罐头,除了水和盐蘑菇之外,什么都不加。如今他却要添加莳萝草、洋葱等,还要酸酸的甜甜的那种很怪的味道。当时不少人品尝后都皱眉头,这是什么东西,谁会愿意吃?分明是瞎胡整嘛!
刘新才一晚上没睡,做出30多种不同味道的蘑菇罐头,天一亮就选择十几种,赶到青岛让客户品尝。没想到,俄罗斯商人GAOSHAN品尝后,先是沉默不语,继而又竖起大拇指指说:特别好!“这正是我们需要的那种味道,百分之百纯正,非常符合俄罗斯人的口味。”那天之后,刘新才开始和GAOSHAN密切合作,很快就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蘑菇罐头供应商。凭借快速反应能力,他又研发了上百种蔬菜罐头,在攻克俄罗斯市场的同时,打入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俄语市场。
然而,就在他雄心勃勃地要大展拳脚时,一件意想不到的麻烦事在另一个地方发生了。2008年11月,刘新才把一批价值2万美元的小白蘑菇罐头运抵纽约时,美国方面突然以反倾销为借口,要征收198%的反倾销关税。这简直是恶作剧般地“胡乱找茬”,刘新才当时非常气愤。在公司员工看来,此时他们完全可以放弃整个北美市场,因为这里几乎没什么大客户。但刘新才却觉得不能吃这个哑巴亏,他决定不惜一切也要跟美国人“理论一下”。
接下来,刘新才做的事令人大吃一惊。他花20多万美金聘请一个律师团,专门和美国商务部打起了反倾销官司。有趣的是,这位倔强的山东农民首先考虑的不是经济利益,而是“为荣誉而战”。因为在他之前,国内有很多老板跟美国商务部叫板,最后大多碰得头破血流,有的小企业主几乎为之破产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所以后来每遇到这种事,大家都望而却步。刘新才偏偏不信这个邪,我的产品质量一流、价格合理,凭什么要忍气吞声任人宰割!
这个案子从2009年初审开始,其间一波三折,尽管刘新才为之折腾得几乎精疲力竭,但他却毫不气馁。到2010年终审判决时,才大大松了口气,法官宣布他最终胜诉!一个中国农民为了区区2万美元的货,甘愿花20多万美元及很大精力打一场官司,而且告赢了堂堂美国商务部。这件事马上引起当地媒体关注,多家报纸及电视台纷纷追踪报道,一时刘新才竟成了在全美几乎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这位山东汉子做梦都没想到,“罐头事件”在引起很大反响的同时,一下就提升了他的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个意义可大了,过去我在美国一年才能做十几个货柜的生意,业务少得可怜。反倾销成功后,一下就接到100多个柜的单子。简直就是因祸得福!”更出人意料的是,到2011年底,美国50个州都铺上了刘新才的货,除玻璃瓶装的水果罐头销售量排名第一外,还有另外几个品种,都排到美国的前五名之内。令很多外国罐头生产商羡慕得眼红。
来自沂蒙山的水果罐头虽好吃,但也有人担心在制作过程中是否添加了一些防腐剂。刘新才说:“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因为罐头主要靠高温灭菌和容器密封,使食品得以长期保存。”他有一句在国外很有影响的广告语——“比新鲜水果新鲜!”
针对国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除老家沂蒙山外,刘新才又与省内1万多个果园种植户合作,稳定原料基地。为保证水果品质,他规定果树严禁打农药、施化肥。并投资一千多万元建起质检大楼,还牵头制定了山东省罐头行业标准。
到2013年,这位牛人已把自己的系列罐头产品卖到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年盈利上亿元,但从没有发生过一起质量问题。他用事实告诉世人,中国食品不仅好吃、便宜,更是非常安全的。刘新才雄心勃勃地告诉记者,他要把不起眼的小罐头,打造成“中国食品名片”!
“犯傻”赚到第一个1000万
刘新才出生在沂蒙山深处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非常穷,10岁时他就拜师跟着亲戚当起了木匠,给人修门安窗,制作家具。1990年辛辛苦苦攒下3万元后,他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
原来,刘新才的老家盛产很多种水果。当时因交通闭塞,再加上沂蒙山水果缺少知名度,导致家乡的大量山楂卖不出去,有的只得倒掉。他感到很心疼,于是便拿出仅有的3万钱建起一个只有35平方米的小作坊。他把人们低价处理的山楂收回来,加工成罐头。然而,第一年就把3万元老本赔了个精光。失败的原因,竟是当时的一个行业潜规则。
为了降低罐头的成本,当时外界不少人都选择糖精来代替白糖。别小看这一点,同样一瓶罐头,用白糖做原料需要1元钱的成本,而糖精仅需五分钱。一公斤糖精相当于一吨白糖的甜度,这差距实在太大了。刘新才一开始用的就是白糖,相比之下成本增加30%,可卖的时候,却只能跟着别人的价格走。这一下他就亏大了!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明文规定,在糖水水果罐头加工过程中严禁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糖精,但一些生产厂家为了追逐利益,却根本不理这一套。这些老板在大赚黑心钱的同时,不仅良心上没一点忏悔的意识,反而嘲笑刘新才“脑子太死板”、“自作自受”。自己遵纪守法,反而吃了哑巴亏又遭人讥讽,正当小伙子为之感到困惑和苦恼时。不料,接下来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一天,刘新才的小厂子里忽然来了一个采购罐头的东北经销商,一开口就说“你的货有多少我要多少!”原来,加了糖精的罐头,到零下18度瓶子就会被冻裂,而白糖罐头却完好无损。“原理就是糖度22度”。这位经销商说,东北天寒地冻,糖精罐头被冻坏的情况屡屡发生,他发现刘新才的白糖罐头可靠,就想与之长期合作。
东北地区进入冬季后蔬菜水果减少,罐头销量很大。尤其很多消费者掌握了对糖精和白糖的辨别方法后,刘新才的罐头因货真价实非常受欢迎。他万万没有想到,由于自己做生意老实反而因祸得福,一举打开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市场,3年时间销售额就赚了1000多万元!
罐头行业起点比较低,见刘新才发了财,短短几年时间,利用背靠沂蒙山区盛产水果的优势,临沂地区就一下冒出400多家水果罐头加工厂。大家都在生产同类产品,又相互压价抢占市场。“2000年那段时间,很多企业产出的罐头都在厂房里堆着,卖不出去,造成了恶性竞争,都在低价销售,不亏本的很少!”
谁都知道,这样自相残杀只有死路一条,可谁也不愿放弃竞争,等着被人吃掉。而就是在那个是非关头,刘新才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果断退出这一场游戏,到国外开辟新市场。他说世界各国都吃罐头,而且欧美国家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中国,到国际市场上赚美元要比“打内战”强百倍。
沂蒙山罐头敲开德国市场
刘新才拿出1000万元,从欧洲引进一套先进生产设备,在当地建起了第一个5000平方米的出口加工车间。消息传出,顿时引起一片哗然。很多老板认为,在市场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刘新才的这个举动太冒险了,十有八九会把企业推向绝路!
就在人们纷纷议论刘新才脑子进水、很快就会破产时,谁都没想到,当时在家门口被搞得灰头土脸的他,其实已经发现了一座被人忽视了的“金矿”,那就是当地最不值钱、最不起眼的一种白梨。这种梨是沂蒙山区的特产,皮薄肉厚,汁多、无渣,口感非常好而且食后唇齿留香,刘新才曾拿它同著名的莱阳梨以及四川等地的几种“贡梨”相比较,发现这些梨的品质根本无法和它相比。可就是这么一种营养非常丰富、味道极佳的“仙果”,千百年来,却一直处在“隐居深山人未识”的状态。
当时沂蒙山白梨很少有销到外地的,因为皮太薄易碎,很难搬运。也没人愿意加工,原因是白梨去皮很快颜色就变掉了,这是连当地小孩都懂的事。刚去皮时果肉白白嫩嫩的,非常漂亮。两分钟后边上就有些褐变了,接着就发黄发褐,果肉像坏了似的很难看。所以说它虽堪称“仙果”,但并无销路。山民吃不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烂掉,令人心疼不已。
2001年,沂蒙山区的白梨大量滞销。“当时最便宜的5元钱买一堆。有的两三百斤是一堆,三五百斤也是一堆。就这么不值钱!”刘新才却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因为原料实在太便宜了,他决定冒险做这个别人都不愿干的白梨加工生意。
经反复试验,最后他发现,可以通过缩短加工时间来解决变色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去皮,动作一定要快。一位好友跑到刘新才的加工车间参观,他惊讶地看到,白梨从进厂到加工成罐头,30分钟内就完成了。因为动作飞快,装进瓶子的白梨仍然保持着原始的漂亮颜色。“这简直是个奇迹,看来你花1000多万买的洋装备就是厉害!”对方不禁连声赞叹。
2001年10月,刘新才带着他的白梨罐头飞往德国科隆参加一个食品博览会。当时因为拿出了全部家底购买设备,他最缺的就是钱。想要亮相国际舞台谈何容易,所以他只能寒酸地和别人合租了一个3平方米的展位,就这半个展位,他还死缠软磨费了不少劲,因为人家压根就不愿意跟他在一起。更倒霉的是,这个展位不仅很小偏偏还在一个旮旯里。
刘新才不停地请来来往往的外国客商品尝自己的产品,不料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儿过多停留。有的西方老板只是出于礼貌,匆匆品尝一下就走了。下午散场,刘新才有些失望地清点货物,他发现摆在展架上的白梨罐头少了一瓶,但当时并没太在意这个细节。因为据他了解德国人不仅富裕,而且普遍修养较好,像小偷小摸之类的事很少发生。 如果不是被小偷偷走,这瓶罐头又去了哪里?刘新才并不知道,当天晚上,德国的一家公司正围绕着那瓶失踪的罐头连夜进行分析。原来,当时刘新才去上洗手间,恰巧一名德国经销商对他的产品很感兴趣,于是就留下几枚硬币拿一瓶样品走了。第二天上午,德国人RUILE带着罐头瓶子来找刘新才。原来这个蓝眼睛高鼻子的洋老板,正是那个拿罐头的人。随行的业务经理自我介绍说她叫李梅,这位研究水果多年的美女告诉刘新才,白梨仅产自中国,欧洲没有。老板品尝后,觉得这个梨的口味非常脆,跟传统的梨不一样,于是就对这种来自东方的“洋水果”很感兴趣。他认为这个肯定会很符合大众口味,所以就计划定下60个货柜的订单来试一下。
进军欧洲,第一站就接到如此大的一笔生意,刘新才简直像交了桃花运似的兴奋异常。就在他准备在柏林吃顿西餐好好慰劳一下自己时,没想到风云突变,此事差点让他从德国铩羽而归。原来,见老总RUILE要从一位文化程度很低的山东农民手里订购大批水果罐头,这家公司的一位副总比利时人劳伦斯却坚决反对,他说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被媒体曝出不少问题,还是慎重一些好。万一这些小企业生产的罐头在质量上出了事,说不定公司会因此而破产,其中的风险实在太大了!
RUILE听了这番话也觉得很有道理。虽然刘新才的产品在国内通过了食品安全卫生等多方面的检查,有着完备的出口手续,然而对方对之并不太信任。最后,在业务经理李梅协调下,他们又在德国对刘新才的产品重新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欧盟标准。于是,沂蒙山的水果罐头开始首次进入柏林各大超市,接着又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法兰克福、波恩、汉堡、巴伐利亚等地。不仅价格很合理,而且产品非常畅销。
打造“中国食品名片”
刘新才的白梨罐头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颇受德国客户的喜欢,不久他又以此为跳板进入美国市场。对于来之不易的外销市场,刘新才非常珍惜,不敢有半点懈怠,他先后到几十个传统的罐头消费大国,研究考察当地人的饮食口味,走到哪里,朋友就交到哪里,生意就做到哪里。
刘新才说,每个国家都有几种当地人特别喜欢的口味,甚至每个人口味都不同。作为罐头生产企业,你如果不去认真调查研究,完全凭自己的想法去做,产品因缺少针对性肯定很难卖出去。一瓶罐头需要一斤半白梨,卖到欧美国家,纯利润是国内的5倍以上。连续几年,刘新才赚得不亦乐乎。
然而从2008年开始,因金融危机爆发等原因情况却急转直下,销售额只有过去的30%。那么,危机面前该怎么办呢?谁都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刘新才只用一个晚上就彻底扭转了局面,甚至被国内同行传得神乎其神。
2008年5月的一天,刘新才听说有两位俄罗斯经销商在青岛寻找蘑菇罐头,逗留一个月都没能如愿,他立即找到他们,但对方已经订好了第二天回国的机票。详细了解俄罗斯经销商的需求后,刘新才拍着胸脯保证,第二天一早就拿来样品!他马上打电话让人采购所有的料,刚回到公司,便安排技术人员根据客户要求,立即研发并连夜加工出来,因为莫斯科老板第二天就要走。
买来了葱、蒜、辣椒、酱油、醋等调味品后,当天晚上大家连夜加班,往蘑菇罐头里面添加各种奇怪的调味品,不断调试,弄得工人们一头雾水。因为过去市面上做的这种罐头,除了水和盐蘑菇之外,什么都不加。如今他却要添加莳萝草、洋葱等,还要酸酸的甜甜的那种很怪的味道。当时不少人品尝后都皱眉头,这是什么东西,谁会愿意吃?分明是瞎胡整嘛!
刘新才一晚上没睡,做出30多种不同味道的蘑菇罐头,天一亮就选择十几种,赶到青岛让客户品尝。没想到,俄罗斯商人GAOSHAN品尝后,先是沉默不语,继而又竖起大拇指指说:特别好!“这正是我们需要的那种味道,百分之百纯正,非常符合俄罗斯人的口味。”那天之后,刘新才开始和GAOSHAN密切合作,很快就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蘑菇罐头供应商。凭借快速反应能力,他又研发了上百种蔬菜罐头,在攻克俄罗斯市场的同时,打入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俄语市场。
然而,就在他雄心勃勃地要大展拳脚时,一件意想不到的麻烦事在另一个地方发生了。2008年11月,刘新才把一批价值2万美元的小白蘑菇罐头运抵纽约时,美国方面突然以反倾销为借口,要征收198%的反倾销关税。这简直是恶作剧般地“胡乱找茬”,刘新才当时非常气愤。在公司员工看来,此时他们完全可以放弃整个北美市场,因为这里几乎没什么大客户。但刘新才却觉得不能吃这个哑巴亏,他决定不惜一切也要跟美国人“理论一下”。
接下来,刘新才做的事令人大吃一惊。他花20多万美金聘请一个律师团,专门和美国商务部打起了反倾销官司。有趣的是,这位倔强的山东农民首先考虑的不是经济利益,而是“为荣誉而战”。因为在他之前,国内有很多老板跟美国商务部叫板,最后大多碰得头破血流,有的小企业主几乎为之破产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所以后来每遇到这种事,大家都望而却步。刘新才偏偏不信这个邪,我的产品质量一流、价格合理,凭什么要忍气吞声任人宰割!
这个案子从2009年初审开始,其间一波三折,尽管刘新才为之折腾得几乎精疲力竭,但他却毫不气馁。到2010年终审判决时,才大大松了口气,法官宣布他最终胜诉!一个中国农民为了区区2万美元的货,甘愿花20多万美元及很大精力打一场官司,而且告赢了堂堂美国商务部。这件事马上引起当地媒体关注,多家报纸及电视台纷纷追踪报道,一时刘新才竟成了在全美几乎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这位山东汉子做梦都没想到,“罐头事件”在引起很大反响的同时,一下就提升了他的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个意义可大了,过去我在美国一年才能做十几个货柜的生意,业务少得可怜。反倾销成功后,一下就接到100多个柜的单子。简直就是因祸得福!”更出人意料的是,到2011年底,美国50个州都铺上了刘新才的货,除玻璃瓶装的水果罐头销售量排名第一外,还有另外几个品种,都排到美国的前五名之内。令很多外国罐头生产商羡慕得眼红。
来自沂蒙山的水果罐头虽好吃,但也有人担心在制作过程中是否添加了一些防腐剂。刘新才说:“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因为罐头主要靠高温灭菌和容器密封,使食品得以长期保存。”他有一句在国外很有影响的广告语——“比新鲜水果新鲜!”
针对国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除老家沂蒙山外,刘新才又与省内1万多个果园种植户合作,稳定原料基地。为保证水果品质,他规定果树严禁打农药、施化肥。并投资一千多万元建起质检大楼,还牵头制定了山东省罐头行业标准。
到2013年,这位牛人已把自己的系列罐头产品卖到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年盈利上亿元,但从没有发生过一起质量问题。他用事实告诉世人,中国食品不仅好吃、便宜,更是非常安全的。刘新才雄心勃勃地告诉记者,他要把不起眼的小罐头,打造成“中国食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