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当前海南本土音乐在海南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做出了具体分析,并就如何将本土音乐与海南高校音乐教学相结合进行了充分阐述,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对其实际意义及价值进行了详细论证。
【关键词】海南本土音乐;高校教学;海南民间歌曲;黎族器乐;琼剧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因此海南省也把文化强省、突出具有独特的本土文化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
而丰富多彩的海南本土音乐艺术形式无疑是源远流长的海南本土文化中最为绚烂夺目的一部分,也是海南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提炼出的智慧的结晶。
本文中提到的海南本土音乐主要包括海南民间歌曲、黎苗族音乐舞蹈、黎族器乐、海南地方戏曲——琼剧,以及从以上民间音乐衍生出来的、带有海南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现代通俗音乐。这些宝贵的海南本土音乐文化资源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如何传承发展,以形成属于海南本土的文化品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让工作和生活在海南的人们热爱海南本土音乐,从而使更多的人们认识和了解本土文化,也是作为海南的高等院校,在继承和发展海南本土音乐文化方面所面临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将本土音乐纳入海南高校教学体系,确立海南本土音乐在本地高校音乐课程中应有的地位,在高校开展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音乐教育,通过教育的主渠道,增强学生的本土音乐文化保护意识,是有效继承和弘扬海南本土音乐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海南本土音乐在海南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海南本土音乐的研究工作受到了海南文化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国务院批准将海南规划为“国际旅游岛”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建设文化强省的大力支持,同时海南本土的音乐工作者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海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加入了研究队伍,陆续申报了以海南民族民间音乐为研究内容的各级科研课题,并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以海南民间音乐为题材的相关研究论文。但迄今为止,仍缺乏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的、详尽全面地介绍海南本土音乐的专业学术著作,同时反映海南本土音乐文化的、通俗易懂的实用教材也相当匮乏。
目前海南几所高校正积极探索将海南本土音乐与教学相结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在海南黎族传统的“三月三”节日盛会期间,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不辞辛苦地带领学生到五指山、保亭等黎苗族地区采风,观看各种精彩演出,与当地群众展开各种互动交流活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海南黎苗族民间音乐的兴趣,也让学生对黎苗族民间音乐增进了了解;又如在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拟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了“黎族乐器制作与演奏”选修课,拟由海南著名的民间艺人来担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还有,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也成立了海南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所,以研究所为基地,致力于推进海南民族音乐的研究。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许多的不足之处。如前面所提到的教师带学生下乡采风活动,也仅限于个别高校个别时期的行为,并没有形成长期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机制;即使采风归来,后续的教学跟进工作也并未在课堂上得以充分体现;这就难以保证学生对海南本土音乐保持长期的关注和热爱。又如,拟开设的某些与本土音乐相关的课程,也未得到真正的实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结合以上情况,充分说明海南本土音乐在引入高校教学中的实施现状仍然不容乐观,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成绩也仅仅是表面现象,距离海南本土音乐在海南高校教学体系中广泛应用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
二、关于海南本土音乐在海南高校
教学中应用的几点建议
1建立海南本土音乐网站
如今,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得到普及,已成为众多年轻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我们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互联网平台,由政府主导建立一个专门推介海南本土音乐的网站,就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海南本土音乐。具体措施如下:
(1)首先,在政府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的前提下,组织高校音乐教师及学生负责网站的建立、日常维护及运营,并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监管。
(2)为扩大影响,可将本网站与国内几大门户网站做友情链接,以提高浏览量和关注度。本网站也可以和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台、报刊、户外平面广告等)联手开展一些与本土音乐相关的活动,以共赢的方式宣传和推介本网站。
(3)可分音乐欣赏(音频、视频)、普及教育、学习讨论、作品发布、友情链接等几大版块。将现有的海南民间歌曲、海南黎苗族音乐舞蹈、琼剧、黎族器乐以及改编的流行音乐上传到音乐欣赏版块中与大家分享,也包含任何重大活动中涉及本土音乐表演的音频、视频文件;在普及教育版块中图文并茂地展示与海南本土音乐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学习讨论版块中引导大家就如何欣赏、演奏及演唱和推广本土音乐展开交流和讨论;作品发布版块中欢迎大家积极发表与本土音乐相关的音乐作品;友情链接版块中将已有的涉及海南本土音乐的相关网站一一陈列,并尽可能地将已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链接,供大家学习参考。
2在高校开设海南本土音乐选修课
在高校教学中可开设公共选修和专业选修课两类。公共选修课以欣赏、体验为主,教学内容可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经典的本土音像资料,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艺术魅力的同时,逐步了解海南本土的风俗、人情相关文化。而专业选修课不仅是欣赏,还要侧重于对海南本土音乐更深层次地理解及对演唱、演奏技巧的把握,从而达到将海南本土音乐代代传承、发扬光大的目的。
3在高校教学中将海南本土音乐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在高校教学中除了开设单独的有关本土音乐的选修课程以外,还应将其与其他课程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而不应只停留在对本土音乐的欣赏阶段。例如,很多高校在“大学体育”这门公共课程中设有健美操部分,如在其中加入黎族竹竿舞等,能让学生在健身的同时感同身受海南黎族民间歌舞的魅力。 又如,把海南民间歌曲中典型的代表——儋州调声、临高渔歌哩哩美、黎族几个方言区的民歌、苗族摇篮曲、黎族器乐曲以及琼剧的旋律,加入到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视唱、旋律听写、节奏听写部分,定会让学生在锻炼视唱能力的同时熟悉更多本土民间音乐的旋律;在提高旋律听写和记谱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海南本土音乐,既会对其音乐特点进行更深入地掌握,又能为日后的民间音乐实践活动(采风或其他)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样,将本土音乐与“声乐”、“合唱与指挥”等课程相结合,教师可有意识地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旋律优美动听的海南民歌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学唱;也可将一些优秀的海南本土音乐改编而成的合唱作品纳入到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训练的同时了解和熟悉本土音乐。
也可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这门课程中引入海南民间歌曲、黎族器乐曲谱例以及用海南本土音乐素材改编成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对其进行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方面的分析;还可将海南地方戏曲艺术——琼剧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琼剧的唱腔、伴奏乐器等艺术特点加以深入了解和分析。
在音乐学院必修课“歌曲创作”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音乐发展手法入手,对海南儋州民歌、临高渔歌以及各方言区黎族民歌的旋律线条进行分析,根据其特性音调创作出具有海南地域风格、特点的歌曲旋律。也可鼓励学生用流行音乐的手法改编黎苗族民歌,进行歌曲创作,既保持原民歌素材,又能激发学生对本土音乐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在高年级作曲课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以海南本土音乐为主题,创作出小型的器乐曲或合唱作品,或者以本土音乐素材进行小型乐队编配(西洋或民族管弦乐队),并在艺术实践活动中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将海南本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4由高校教师负责编写海南本土音乐教材
在编写海南本土音乐教材过程中可参考《中国民间音乐集成·海南卷》以及《黎族民歌三千首》,在此基础上广泛听取民间本土音乐传承者的意见,融入与本土音乐相关的背景知识、民间传说等内容,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在编写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理论性过强、可读性差、选材代表性不够等问题,务必要严把质量关,高起点、高要求,力争做到教材通俗易懂、由浅入深、难易结合,使教材既能适应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基本理解力,又能满足音乐专业学生更高的学习要求,努力让学生接触到一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优秀教材。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灵活多变,使教学方法活起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拓宽学生学习、理解和感受本土音乐的渠道。“走出去”即师生到民间采风、访谈、交流,包括演出等活动。在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定期举行与“走出去”活动相关的学习、交流、研讨会,以便让大家及时总结、掌握活动中接触到的相关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本土音乐的精髓。“请进来”即请民间艺人或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权威学者来学校,开展各种专题讲座,演出交流等活动。这样既能做到丰富课内外教学形式,又能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接触海南本土音乐,感受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从而更快、更好地透过现象看本质,充分地理解和热爱本土音乐,为海南本土音乐的传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李清资.海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略——以琼中黎族民歌为例[J].人民音乐,2010(06).
[2]刘素芳.黎族传统器乐进高校音乐课堂的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3]赵京封.海南黎族民间音乐研究方法论初探[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5).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关键词】海南本土音乐;高校教学;海南民间歌曲;黎族器乐;琼剧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因此海南省也把文化强省、突出具有独特的本土文化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
而丰富多彩的海南本土音乐艺术形式无疑是源远流长的海南本土文化中最为绚烂夺目的一部分,也是海南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提炼出的智慧的结晶。
本文中提到的海南本土音乐主要包括海南民间歌曲、黎苗族音乐舞蹈、黎族器乐、海南地方戏曲——琼剧,以及从以上民间音乐衍生出来的、带有海南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现代通俗音乐。这些宝贵的海南本土音乐文化资源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如何传承发展,以形成属于海南本土的文化品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让工作和生活在海南的人们热爱海南本土音乐,从而使更多的人们认识和了解本土文化,也是作为海南的高等院校,在继承和发展海南本土音乐文化方面所面临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将本土音乐纳入海南高校教学体系,确立海南本土音乐在本地高校音乐课程中应有的地位,在高校开展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音乐教育,通过教育的主渠道,增强学生的本土音乐文化保护意识,是有效继承和弘扬海南本土音乐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海南本土音乐在海南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海南本土音乐的研究工作受到了海南文化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国务院批准将海南规划为“国际旅游岛”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建设文化强省的大力支持,同时海南本土的音乐工作者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海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加入了研究队伍,陆续申报了以海南民族民间音乐为研究内容的各级科研课题,并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以海南民间音乐为题材的相关研究论文。但迄今为止,仍缺乏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的、详尽全面地介绍海南本土音乐的专业学术著作,同时反映海南本土音乐文化的、通俗易懂的实用教材也相当匮乏。
目前海南几所高校正积极探索将海南本土音乐与教学相结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在海南黎族传统的“三月三”节日盛会期间,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不辞辛苦地带领学生到五指山、保亭等黎苗族地区采风,观看各种精彩演出,与当地群众展开各种互动交流活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海南黎苗族民间音乐的兴趣,也让学生对黎苗族民间音乐增进了了解;又如在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拟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了“黎族乐器制作与演奏”选修课,拟由海南著名的民间艺人来担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还有,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也成立了海南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所,以研究所为基地,致力于推进海南民族音乐的研究。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许多的不足之处。如前面所提到的教师带学生下乡采风活动,也仅限于个别高校个别时期的行为,并没有形成长期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机制;即使采风归来,后续的教学跟进工作也并未在课堂上得以充分体现;这就难以保证学生对海南本土音乐保持长期的关注和热爱。又如,拟开设的某些与本土音乐相关的课程,也未得到真正的实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结合以上情况,充分说明海南本土音乐在引入高校教学中的实施现状仍然不容乐观,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成绩也仅仅是表面现象,距离海南本土音乐在海南高校教学体系中广泛应用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
二、关于海南本土音乐在海南高校
教学中应用的几点建议
1建立海南本土音乐网站
如今,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得到普及,已成为众多年轻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我们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互联网平台,由政府主导建立一个专门推介海南本土音乐的网站,就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海南本土音乐。具体措施如下:
(1)首先,在政府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的前提下,组织高校音乐教师及学生负责网站的建立、日常维护及运营,并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监管。
(2)为扩大影响,可将本网站与国内几大门户网站做友情链接,以提高浏览量和关注度。本网站也可以和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台、报刊、户外平面广告等)联手开展一些与本土音乐相关的活动,以共赢的方式宣传和推介本网站。
(3)可分音乐欣赏(音频、视频)、普及教育、学习讨论、作品发布、友情链接等几大版块。将现有的海南民间歌曲、海南黎苗族音乐舞蹈、琼剧、黎族器乐以及改编的流行音乐上传到音乐欣赏版块中与大家分享,也包含任何重大活动中涉及本土音乐表演的音频、视频文件;在普及教育版块中图文并茂地展示与海南本土音乐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学习讨论版块中引导大家就如何欣赏、演奏及演唱和推广本土音乐展开交流和讨论;作品发布版块中欢迎大家积极发表与本土音乐相关的音乐作品;友情链接版块中将已有的涉及海南本土音乐的相关网站一一陈列,并尽可能地将已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链接,供大家学习参考。
2在高校开设海南本土音乐选修课
在高校教学中可开设公共选修和专业选修课两类。公共选修课以欣赏、体验为主,教学内容可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经典的本土音像资料,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艺术魅力的同时,逐步了解海南本土的风俗、人情相关文化。而专业选修课不仅是欣赏,还要侧重于对海南本土音乐更深层次地理解及对演唱、演奏技巧的把握,从而达到将海南本土音乐代代传承、发扬光大的目的。
3在高校教学中将海南本土音乐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在高校教学中除了开设单独的有关本土音乐的选修课程以外,还应将其与其他课程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而不应只停留在对本土音乐的欣赏阶段。例如,很多高校在“大学体育”这门公共课程中设有健美操部分,如在其中加入黎族竹竿舞等,能让学生在健身的同时感同身受海南黎族民间歌舞的魅力。 又如,把海南民间歌曲中典型的代表——儋州调声、临高渔歌哩哩美、黎族几个方言区的民歌、苗族摇篮曲、黎族器乐曲以及琼剧的旋律,加入到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视唱、旋律听写、节奏听写部分,定会让学生在锻炼视唱能力的同时熟悉更多本土民间音乐的旋律;在提高旋律听写和记谱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海南本土音乐,既会对其音乐特点进行更深入地掌握,又能为日后的民间音乐实践活动(采风或其他)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样,将本土音乐与“声乐”、“合唱与指挥”等课程相结合,教师可有意识地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旋律优美动听的海南民歌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学唱;也可将一些优秀的海南本土音乐改编而成的合唱作品纳入到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训练的同时了解和熟悉本土音乐。
也可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这门课程中引入海南民间歌曲、黎族器乐曲谱例以及用海南本土音乐素材改编成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对其进行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方面的分析;还可将海南地方戏曲艺术——琼剧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琼剧的唱腔、伴奏乐器等艺术特点加以深入了解和分析。
在音乐学院必修课“歌曲创作”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音乐发展手法入手,对海南儋州民歌、临高渔歌以及各方言区黎族民歌的旋律线条进行分析,根据其特性音调创作出具有海南地域风格、特点的歌曲旋律。也可鼓励学生用流行音乐的手法改编黎苗族民歌,进行歌曲创作,既保持原民歌素材,又能激发学生对本土音乐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在高年级作曲课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以海南本土音乐为主题,创作出小型的器乐曲或合唱作品,或者以本土音乐素材进行小型乐队编配(西洋或民族管弦乐队),并在艺术实践活动中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将海南本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4由高校教师负责编写海南本土音乐教材
在编写海南本土音乐教材过程中可参考《中国民间音乐集成·海南卷》以及《黎族民歌三千首》,在此基础上广泛听取民间本土音乐传承者的意见,融入与本土音乐相关的背景知识、民间传说等内容,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在编写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理论性过强、可读性差、选材代表性不够等问题,务必要严把质量关,高起点、高要求,力争做到教材通俗易懂、由浅入深、难易结合,使教材既能适应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基本理解力,又能满足音乐专业学生更高的学习要求,努力让学生接触到一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优秀教材。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灵活多变,使教学方法活起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拓宽学生学习、理解和感受本土音乐的渠道。“走出去”即师生到民间采风、访谈、交流,包括演出等活动。在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定期举行与“走出去”活动相关的学习、交流、研讨会,以便让大家及时总结、掌握活动中接触到的相关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本土音乐的精髓。“请进来”即请民间艺人或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权威学者来学校,开展各种专题讲座,演出交流等活动。这样既能做到丰富课内外教学形式,又能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接触海南本土音乐,感受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从而更快、更好地透过现象看本质,充分地理解和热爱本土音乐,为海南本土音乐的传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李清资.海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略——以琼中黎族民歌为例[J].人民音乐,2010(06).
[2]刘素芳.黎族传统器乐进高校音乐课堂的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3]赵京封.海南黎族民间音乐研究方法论初探[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5).
(责任编辑:崔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