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阿里,种苹果

来源 :财富圈TID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byf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果,是生活改善的一种象征。苹果,则是最常见、最大众化的水果。苹果基金会以‘分享成果 传递幸福’为宗旨,坚持在西藏最边远的阿里地区助学助医,我们忠诚地在中国海拔最高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传递普通人的基本幸福。”
  ——苹果基金会秘书长周行康手记
  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誉为“世界屋脊”。周行康连续5年来,每年至少有3个月待在阿里助医助学,其他不在藏区的时间,他基本上都用于为藏族牧民们筹集资金以及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物资。
  他所就职的苹果基金会,由女企业家王秋扬发起,并由她和丈夫张宝全创办的今典集团提供资金支持,在国内的非公募基金会中首屈一指。7年来,苹果基金会工作人员深入阿里牧区一线,总行程超过20万公里,总援助资金4800多万元,在阿里援建了3所苹果学校、1所中学、11个苹果图书室;为阿里每个村培训两名赤脚医生、一名接生员,并将价值700多万元的免费药品送达阿里牧民手中……一年前,国家民政部评选的“2008年度中华慈善大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典礼,苹果慈善基金会在西藏阿里开展的“苹果赤脚医生工程”,当选“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作为苹果慈善行动的组织者和落实者,周行康习惯躲在光环背后。他是一个骨灰级的山友,有20多年登山史,业余时间以攀登为主要爱好,2009年元旦登顶南美洲最高峰后遇暴风雪,与伙伴们经历生死,仍乐此不疲。从十年前的深圳广告公司老板到如今各处化缘、扶贫济困的NGO组织执行人员,他的人生经历波澜起伏,但此刻闲坐在笔者面前的他,面容平静、语调谦和:“我的眼中没有传奇,我(在苹果基金会)作这个职位有优势,我们助学助医都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地区,很多人在那做事很困难,但对我是很自然很EASY的事。”
  
  登山健将的执著与坚守
  
  周行康是登山圈里著名的“十一郎”,原深圳登山协会发起人之一。从1997年首次进藏登山开始,他组织、参加过多次大型雪山攀登活动。2003年非典期间,由山友组成的中国首支业余登山队攀登珠峰行动,经CCTV直播闻名全国,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发来贺电。周行康就在那支登山队中任队员兼总指挥助理,事后荣膺二级体育奖章。
  2003年夏秋,山友王秋扬自驾车考察西部的教育情况,想为西藏阿里地区做点实事,周行康欣然入伙,担任负责苹果慈善公益项目执行事宜的秘书长,一晃就是6个年头。
  苹果基金会最让他自豪的是深入基层的执行力,而事实上,中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和繁琐。“从2003年开始,我们在阿里的普兰县,札达县建了3所苹果小学,除了建好校舍,还要操心教学,管理等配套服务。2005年9月三所小学建成后,缺桌椅,架子床、文体用品、图书、黑板,我当即去新疆、西藏等地采购。阿里的物资来源有两个方向,1700公里外的拉萨和1100公里外的新疆喀什。11月份我在喀什完成采购后,已经找不到进阿里的货车了,最后只好求助当地驻军派车拉上去。”
  “学校用电也是问题,虽然每个乡里都有太阳能电站,但功率大都不足,由于保养不当,很多不能用了。想了很多办法都行不通后,我们只好到拉萨买发电机送到学校。最远的一所苹果小学离中印边境线只有12公里,在中印争议区,到县城开车得走两天,其中有条路在狭窄的山谷里,谷中有条河,汽车要过40多趟河;还有一段‘汽车步行街’,路上全是大石头,车子只能以5公里以内时速左摇右晃地爬行。”
  “有一次同行的汽车在河里抛锚,当晚我们冒着零下29度的严寒,从冰河里打捞汽车,半夜去解手、身边十几只藏狗虎视眈眈盯着我们。”
  
  点点滴滴从实际出发
  
  眼下国内作教育援助的NGO组织很多,但也出现了同质化现象,社会资源偏向某一部分受助对象,苹果基金会希望独辟蹊径、做出特色。
  “援建了4所中小学后,我们发现对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一味走传统的升学道路并不现实,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很多大学生在大城市当‘蚁族’,而他们家乡的发展又需要人才,发展职业教育迫在眉睫。我们从2006年开始,在珠峰脚下的定日县,开办户外探险和旅游方面的职业教育培训班,眼下,我们正努力在阿里拓宽职业教育路径。”
  随着助学的深入,苹果的助医工程也在阿里循序渐进地展开。2006年,苹果基金会开始培训阿里各村组的赤脚医生。“边远牧区的医疗非常落后,我曾到过一个牧区,村医给患者开了一瓶药,病人拿回去后一次性吃光了。当地群众生孩子,通常是产妇自己提桶水,拿把刀子,躺到羊圈等避风地自己生,母婴安全性很差。即使有接生婆,通常只会让产妇吃点藏药。当地政府也鼓励牧民到县医院住院,住院接生还有补贴,但从牧区到县城最少得走两天路,必须有人告诉孕妇预产期是哪天……”
  “记得2006年第一期赤脚医生培训试点,苹果基金会出钱,与当地卫生部门合作,受训的赤脚医生一进来,先洗澡、剪头发、抓虱子。培训班每期历时两个月,特意选在农闲时间,免费吃住,还发交通费和误工补贴。当地青菜不便宜,我们每餐给学员提供的伙食是荤素搭配,结果学员倒提意见:‘我们不吃草,只吃肉’。让他们接受新的观念,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从个人卫生培训开始,把新的观念重新导给他们,让赤脚医生小病能看、大病能判断,及时送乡、县医院。通过三年努力,阿里七个县的每个村都至少培训了两名赤脚医生、一名接生员,我们一共培养了261名赤脚医生和141名接生员,全都服务于最基层。”
  赤脚医生培训的同时,周行康他们又开始给牧民们解决药的问题。“原来想通过循环方式,让赤脚医生廉价卖药给牧民,回收资金可以继续采购新药,甚至允许赤脚医生有点利润。但后来发现这在当地行不通,反复权衡后,我们决定每年定期免费送药进牧区。当地物流不便,一般渠道的药品到了百姓手上,很可能是过期的,而我们在北京搞招标采购,每年夏秋时节用火车送到喀什,然后通过阿里军分区运到地区首府,再通过各方努力送到牧区村组,前后只需一个月时间,就可以把药从库房到送到百姓手中。这些年苹果基金会给阿里牧区赠药逐步增加,2006年首批赠送33万元的药品,2007年是133万元,2008年是240万,2009年送了342万元。”
  这些年在藏区,苹果基金集中精力埋头做事,很少大规模宣传自己。“每当我们下乡时,看到有些基层藏民都知道苹果基金会是助医助学的,就快乐无比,觉得我们的事情做得挺扎实的。”
  
  “苹果”的未来充满阳光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眼下有30万家NGO组织。其中基金会是规格最高的NGO形式。“国内对基金会组织的管理很严格,目前规模大的基本是国字头基金会。以前我们这样的机构想成立基金会,几乎没有可能性。2004年国务院出了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其中增加了非赢利性的基金会的设置,于是我们有法可循了,花了一年多时间在民政部门完成了苹果慈善基金会的注册工作,我们的注 册资金是500万元。这两年基金会的注册资金门槛还在不断提高。”
  苹果基金会眼下是国内少数拥有合法身份的地方非公募基金会。“民政部门每年都要年审,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头两年基金会只有我一个专职工作人员,如今增加到6个,为了减少行政办公成本,我们的办公室、车辆由今典集团无偿提供。我们想作一个资金效率比较高的机构,基本上没有冗员,工作人员都要求一专多能,—人至少当两人用。”
  周行康把苹果基金会七年的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蕴育期,从无到有;二是成长期,集中精力在西藏阿里地区开展‘苹果助学工程’、‘苹果赤脚医生工程’,在阿里的七个县将工作落实到了农牧区的最基层,与当地政府、驻军形成了‘军地民三方共建’的长期架构,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援助制度和体系;从2009年开始,我们步入第三阶段,此前我们一直是今典集团独家进行财务支持,如今有工商银行等其他企业开始认同我们在西藏做事的方法和理念,也逐步加盟下一步我们将完善苹果公益项目,使其系列化、产品化,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
  让他欣慰的是,目前苹果基金会的路子正越走越宽。1月17日下午,在享有“户外奥斯卡”盛名的班夫电影节中国站活动中,反映阿里农牧民首次体检过程的公益纪实短片《体检》正式与公众见面。它反映了由中国工商银行与北京苹果基金会联合捐赠的首辆流动体检车驶入阿里的曲折过程。拥有近八万农牧民的阿里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百姓体检不便,此前基础健康资料缺乏,流动体检车的到来正在改变这一局面。
  这次活动的另一大收获是让他看到了跟大企业合作的优势:“大企业自身的宣传资源和渠道与我们是差异化的,不会重叠,能提升苹果基金会的影响力。我们与工商银行合作的“雪域体检快车”项目,与基金会的整体投入相比,虽然不大,但从体检车的设计、改装、调试,到运输,体检人员培训,最后我带队把体检车送到阿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整个团队细致、周密的工作。工行在他们的网站、营业网点作了宣传,我们只要求把苹果基金会和LOGO放上去,我们作为执行方出现。当我的朋友从祖国各地给我发短信,说:“在工行网点、在地铁里看见你们苹果基金会时,我很高兴,也感谢工行这样的合作伙伴!”
  新的一年开始了,周行康和苹果基金会的日程表早已排满:“今年我们要在职业教育方面有较大动作,还会推广体检车、乡村卫生室及一些新的项目,有的去年已经作了试点,今年要铺开。我们还打算在阿里搞一些公益慈善的野外比赛,欢迎大家去阿里参赛,把出行与公益慈善结合起来”。
  面对未来,周行康充满信心,他的心又飘向雪线之上的高原,“苹果”正在行动中,牧民们淳朴的笑容是最好的成果,就如照耀大地、温暖人心的灿烂阳光。
其他文献
男性往往都想将优雅与成熟同时兼具。将一套设计感十足的黑色西装,搭配若干具有韵味的配饰,便可轻松达到既优雅又成熟的满意效果。    一抹清新  白色,无疑是所有色彩中最纯洁无暇的颜色。选择在初春万物复苏的时节,搭配一套白色新装,可谓一年中的良好开始。    神秘蓝色的吸引  蓝色总是充满着神秘的色彩。无论应用在何处,都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因为它特有的色彩魅力,更源于它能给人一种无形的吸引力。  神秘蓝
期刊
黄德利,目前全球最大及网络分布最广的专业酒店管理集团,中国最大的国际酒店集团——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营运高级副总裁。作为集团从中国本土挖掘的管理人才,他经过多年努力,顶住巨大的压力,不断自我成长,成为进入管理层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人之一。无独有偶,他职业发展的二十几年,正是中国酒店业从无到有、从空白到与国际接轨的二十几年。    坚持了二十几年的职业与爱好    1962年出生,已经从母校上海市旅游高
期刊
海天之间,历未历之境,曾经的惊涛骇浪已化为片刻的宁静,历经大风大浪之后驾驶宝马去观海,体会那份平静之后的悠然与沧桑。宝马就象大海一样蕴藉深厚,但与大海不同的是,它的性格不象大海那样时而狂暴,时而沉静。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才是它的真实写照,时刻谦虚地表现着它的大气与豪迈。
期刊
衣着时尚的樊跃给人以斯文、温和的印象,他微眯着眼睛,惬意地一手夹着香烟,一手比了个瞄准的姿势:“我的个性有点像豹子,平时看起来总在慢慢行走,那是在窥探灵感,一旦发现目标,就凶狠地扑上去。我特别喜欢狙击手的感觉,我最享受孤独的思考状态。”    樊跃与女导演王潮歌合作了“年之久,7年前与张艺谋联手执导“印象”系列实景演出,被誉为导演界的“铁三角”;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核心团队成员,3人朝夕相处了三年
期刊
奚志农比较随性,脚穿凉鞋,身披迷彩是他的着装风格。多年来的环保生涯中,养成了简单自然的生活习惯,在不赶时髦、不作秀中实现自我价值。  在中国的学校中,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往往充斥一些“爱党、爱国、爱人民”等模式化的口号,没有让学生们从尊重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做起。从宏观的口号落实到微观的爱才是最真实和可信的,爱需要引导和感悟,而不是被动的施加。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热爱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并用实际
期刊
从香港著名电影导演到明星伯乐,再到今天的电影大亨,香港电影界教父级人物吴思远在几十年间实现了身份的巨大转变与跨越。成为独立制片人之后,他带领着思远影业公司挖掘出成龙、刘德华、徐克等一大批明星级人物,并开创了功夫片的新潮流,推动了香港电影的“新浪潮”运动。如今的他在大陆创建了电影专业集团管理公司UME国际影城,实现了从电影艺术家到制片人、事业家、影院商的多重跨越。  电影《阿凡达》登陆中国后,使中国
期刊
每个孩子都是掉落凡间的天使,五年前可爱女儿的降生给了她母爱最深的体验。从一位普通的母亲,到带给孤残儿童希望的“天使妈妈”,邓志新用五年的坚守和不求回报的付出印证了母爱的伟大。  “天使妈妈”邓志新比我们想象中显得更爽利而干练。一双大眼睛和一副大嗓门,一个敢爱敢恨的性情中人。大概是一直在公司任职财务总监的关系,她行事风格里总能透出一股认真劲儿。作为一个纯民间的“草根”基金会核心成员之一,她对那些孤残
期刊
当艺术在时尚引领潮流的消费社会里痛并快乐着的时候,艺术的发展道路何去何从?时尚、艺术,这两条看似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在当今社会中却成了终成眷属的牛郎和织女。是人们想强行拆散他们还是他们本来就是一家?在“一切皆有可能”的当代社会中,二者不惧世俗眼光,紧密扭结在了一起,在明争暗斗中互相作用,在吵吵嚷嚷中互相成就。    时尚与艺术的跨界婚姻    “跨界”这个词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在西方艺术界出
期刊
企业低层次的营销是利用艺术获得直接效益,而高层次的营销是从利用艺术列借助艺术的发展来提升品牌信誉度和知名度。功利性不是缺点,使功利性成为利他和利己的手段才是艺术,这是一种功利性的“舍予”的关系,没有舍就没有得,这种行为是一种和谐的推手,借力发力,最终实现共赢。    对一个品牌来说,跟艺术家紧密合作能够得到资源共享和利益增值的空间。那些原来与艺术无关的事物,主动地引进艺术借助艺术的形式美感和精神力
期刊
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意大利是世界上高度发达国家之一,是北大西洋公约和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这是一个位于欧洲南部,总人口近6000万的文明古国。它在2至3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版图曾遍及整个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纪其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此后它几经分裂和外族入侵,直到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为”意大利共和国”。  
期刊